注意:《中国舞蹈通史》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中国舞蹈通史》PDF电子书全5册,由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出版,繁体横排版。j4O万圣书城
《中国舞蹈通史》是一部舞蹈专门史,以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及其政权的改朝换代进行分期,共分八个时期。即先秦时期(由孙景琛撰着)、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彭松撰着)、隋唐五代时期(由王克芬撰着)、宋辽金西夏元时期(由董锡玖撰着)、明清时期(由王克芬撰着);中华民国时期ˆ、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由刘青弋撰着)。儘管政权的更替和舞蹈艺术的变迁并非完全同步,但是,中国舞蹈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之间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繫。中国史书编撰一直有不同的方法,例如,以人爲主的纪传体,以年爲主的编年体,以政事与政制爲主的政书体,以事爲主的纪事本末体。其中,纪事本末体,爲史学界推崇,因爲“夫欲求史绩之原因结果以爲鑒往知来之用,非以事爲主不可”。因此,以纪事爲主成爲《中国舞蹈通史》採用并坚持的主要方法。如此,历时性的断代分期成爲《中国舞蹈通史》的经钱,共时性的纪事分类成爲《中国舞蹈通史》的纬钱,代表性的事件人物、作品是关注的重要点,进而从点、缝、面、体全面把握,以呈现中国舞蹈历史的立体轮廓和面貌。j4O万圣书城
j4O万圣书城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这种由不同作者承担不同的断代部分来共同完成通史的作法,或许正是在中国舞蹈史学研究现实处境下的较佳之选优秀的断代史的研究原创成果,保证了《中国舞蹈通史》写作的品质及其学术价值。当然,从客观因素角度——这套史书己是处于“抢救”的形势来说(此书岀版时,六位作者中的五位年龄都在80-95岁之间,并且其中已有两位离世),颠覆他们此前成果的框架,另起炉灶亦未必是种现实可行性的作法。因此,《中国舞蹈通史》的古代舞蹈历史部分建立在前辈作者以往代表性成果进行修订的基础之上,同时由刘青弋增补现当代舞蹈历史部分。如此,不仅每位作者以其之长力求在专门的研究领域内深入畅达,惠及读者并爲历史留下那些极富意义的思考,将其思考及研究成果形成一部通史性的着述,显然也就啓动了历史,贯通了材料整合了资源:而且,在相对稳定的结构中,有效地打磨并提升了《中国舞蹈通史》的品质j4O万圣书城
j4O万圣书城《中国舞蹈通史》书目:j4O万圣书城
中国舞蹈通史 先秦秦汉时期j4O万圣书城中国舞蹈通史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j4O万圣书城中国舞蹈通史 宋辽西夏金元明清时期j4O万圣书城中国舞蹈通史 中华民国时期j4O万圣书城中国舞蹈通史 古代文物图录j4O万圣书城
j4O万圣书城
j4O万圣书城
j4O万圣书城
j4O万圣书城
j4O万圣书城
j4O万圣书城
《中国舞蹈通史》出版说明:j4O万圣书城
在中国舞蹈学的学科建设中,舞蹈史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较成熟的学科。回顾《中国舞蹈通史》的编撰过程,笔者仿佛看到幅中国舞蹈史学建设的缩影,它亦像在我们面前耸立了一块三棱体的历史界碑:一面朝向过去,呈现了学者们对于中国舞蹈史学建设付出的艰辛以及重大贡献:一面朝向现在,真切地折射了中国舞蹈史学“抱残守缺”的现实处境;一面朝向未来,述说史学的理想和责任.告诉来者:“故我侪今日之于史料,只能以抱残守缺自甘。惟既矢志忠实于史,则在此残缺範围内,当竭吾力所能逮,以求备求确,斯今日史学之岀发点也。”(梁啓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台湾商务印书馆,2009)j4O万圣书城
之所以会生发出如此感慨,是因爲这套《中国舞蹈通史》积聚了一代中国舞蹈史学家五十多年的研究心血,也反映了现代中国舞蹈史学的历史现实。纵观百年,一条清晰的求史之路就呈现在我们面前。j4O万圣书城
在现代,最早与中国舞蹈史学相关的乐舞研究,可见王国维《宋元戏曲考》(1913)。其第一章¨上古至五代之戏剧¨实即古代歌舞的演变轨迹王国维自沉后“海甯王忠恝公之遗书”中发表的《唐宋大曲考》(1927)的内容,全属乐舞,“也可看作是断代的乐舞专题史着”(孙景琛:《乐舞文化和舞蹈史学》载《文艺研究》.1999.3)。而关于中国舞蹈史专门研究则见于陈文波撰写的《中国古代跳舞史》(神州国光社,1925),还有钱君匋撰写的《中国古代跳舞史》(神州国光社,1934),并有一本由李璜译述的《古中国的跳舞与神秘的故事》(中华书局,1933),作者爲法国社会学家葛兰纳,原书发表于1926年。另外,在报刊杂志上散见过一些学者关于中国历史舞蹈研究成果。例如:1927年10月1日至5日,上海《晨报》副刊连续刊登过《唐代歌舞之研究》的论文。1933年2月,《北平晨报副刊》发表齐燕铭的《唐代异族文化输入对于中国乐舞之影响》一文。同年11月,上海《剧学月刊》连续发表邵茗生硏究古舞的论文《唐宋乐舞考》、《元明乐舞考》、《舞器舞衣考》、《清代乐舞考》等。1935年北平国剧学会发表齐如山《国剧身段谱》,同年8月14日始《大公报》又连载齐如山介绍传统舞蹈的文章,介绍的传统民间舞蹈有:《秧歌舞》.《高跷》、《打连厢》、《跑旱船》等。1936年12月《留东学报》发表常任侠的《中国原始之乐舞》一文;1937年,长沙商务印书馆出版岑家梧所着《图腾艺术史》中有载《中国图腾跳舞之遗制》专文:1945年,重庆“说文社¨付印了常任侠《汉唐之间西域乐舞百戏东渐史》一册…显然,上述成果之于中国舞史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与价值。j4O万圣书城
系统而全面地研究中国舞蹈史则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3年9月23日,第二次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周恩来总理在大会上作了题爲《爲总路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此次会议决定¨中华全国舞蹈工作者协会¨改组爲¨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并开始筹备。1954年10月17日,“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正式成立,主席爲吴晓邦。j4O万圣书城
一种有意识的建设从是年开始,并通过1954年第4期的《舞蹈学习资料》表现出来。在中国民间舞调研方面的成果包括:《全国民间艺术形式初步调查统计表》、欧阳予倩的《狮子舞》、中央歌舞团採集组的《万泉花鼓介绍》、盛婕的《安徽花鼓灯》、序纯的《记唐山专区的地秧歌》景琛的《陕北葭县的秧歌》等;在中国古代舞蹈史硏究方面包括:阿英的《中国古代的民间舞蹈》、阴法鲁的《从敦煌壁画论唐代的音乐舞蹈》向达的《柘枝舞小考》、石田干之助着、欧阳予倩译《胡旋舞小考》等。而1956年《舞蹈学习资料》第九辑转载的常任侠《中国古代的舞蹈艺术》(原载《新建设》.1955年11月号)和第十辑发表李拓之的《中国的舞蹈》都是关于中国舞蹈发展历程的专题研究,尤其是后者,从原始舞蹈到民国舞蹈,歴代舞蹈都有涉及,被认爲已具通史框架。而同辑魏尧西编校的《宋代队舞》,亦显现了研究的规模和深度的拓展——当代中国舞蹈历史研究的第一批成果和研究示範由不同领域的着名学者率先做岀,提升了中国舞蹈史学研究起步的高度。j4O万圣书城
从1954年开始,吴晓邦最初选择了中国古代舞蹈史作爲自己的硏究专题,后又转向古代庙堂乐舞、古文物探索以及其他历史活态舞蹈遗存等专题研究。他认爲.单靠文字资料硏究中国古代舞蹈史是不完整的舞蹈专题研究上活的资料是重要的,最好还是先把保存在民间活的舞蹈资料拍成电影。爲了保存濒临绝迹的舞蹈资料,在文化部的支援下,中国舞蹈研究会成立了一个7人的搜集小组(盛婕、孙景琛、刘恩伯、吴曼英刘凤珍等人都是小组的成员)。文化部给了5个人的编制名额,同时拨了购买十六釐米摄影机、照相机、録音机以及相关材料方面的费用。195(年春节期间,他们赴江西进行雠舞的调查,运用笔记、摄影、绘图、録音的方式进行记録,后来又补拍了电影。7月,在中国文联礼堂举办展览和滙报演岀。8月,在苏州进行道教乐舞的调査,拍摄记録片,内部出版了《苏州道教艺术集》。1957年1至4月,赴山东曲阜整理祭孔仪式和“六佾舞¨,并拍了纪録片。2月组织了《中国舞蹈史陈列室》,内部展出。6月至8月赴广西桂林调査巫舞。同期还整理了安徽花鼓灯以及福建古老的戏剧中的舞蹈与训练方法。在研究会的研究工作中,吴晓邦对儒、道、释三种宗教舞蹈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在其后的“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的舞蹈创作中将其进行“推陈出新”的舞台艺术实验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的理想未能完全实现,他带领舞蹈艺术研究会搜集的珍贵舞蹈资料和文物,不少在“文化大革命”中毁于旦)。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研究组给中国舞蹈历史研究留下的成果及贡献是不可磨灭的。j4O万圣书城
1956年,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由中国科学院组织制定了中国12年(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其中,由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组织制定了¨哲学社会科学12年远景规划”。同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极大鼓舞和激发了科技界、文艺界以及其他各界广大学术工作者的积极性。中国舞蹈学界亦参加了此次规划会议,制定了¨1956-1967年艺术学规划草案·舞蹈部分。j4O万圣书城
爲了方便读者的不同需求,本书以两种版本出版。2010年出版的简装本,採用中文简体字以断代形式单卷面世,以满足中国国内的读者以及普通高校教学的需求。此次岀版的精装本.採用繁体字以合卷形式面世在现当代舞蹈卷的内容方面有较多的增订,除了满足中国大陆读者的需求之外,亦爲了满足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乃至历史上的“汉字文化圈国家和地区的读者需求。j4O万圣书城
《中国舞蹈通史》在某种意义上说,既是作者们自身长达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他们共同描绘的一幅中国舞蹈几千年发展的历史画卷,还是一扇关于中国舞蹈通史研究历史和现状的视窗,它们爲中国舞蹈史学研究的后来者提供阶梯,有些亦可能成爲后人批评的标靶。因爲中国舞蹈史学和中国史学一样,仍处在¨抱残守缺″之境,且必须面对与生俱来的宿命。如是“矢志忠实于史”的学者,“当竭吾力所能逮,以求备求确”,让我们从这个史学的“出发点”出发……j4O万圣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