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全集意在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较为完整也较为准确的徐志摩着作的读本,不是校注本。7FM万圣书城
本全集按分类编年的方法排列。全部着作分为散文、诗歌、小说、戏剧、书信、日记、翻译作品七类。其中翻译作品又分译文、译诗、翻译小说、翻译戏剧四类。书信以收信人分类。
7FM万圣书城
7FM万圣书城
《徐志摩全集》由中国台北前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和学者梁实秋两位先贤手自编订,并得到张幼仪女士的赞襄。诚如编者在弁言中所称,坊间翻印徐志摩选集、全集,舛误、讹夺不知凡几。1967年,张幼仪女士游台,就《徐志摩全集》的纂辑一事耑诚延请蒋复璁、梁实秋两先生董理其事,由旅美的徐公子积锴费时一年,向各大学图书馆搜集其先父遗着,一一影印邮台;版本务必以当年在上海梓行者,方可采用,意在“保存文献,传诸久远”。缘此,我社特从中国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购进《徐志摩全集》版权,制作典藏本1931套,装帧、用料,事事精洁,以志纪念。
7FM万圣书城
7FM万圣书城
7FM万圣书城
内容提要
民国四十八年胡适之先生回到台湾,我赴南港看他,和他谈起徐志摩的一部分的着作在台湾有人翻印,翻印的人不大负责任,往往将一本书割裂成好几本,号称“全集”者又缺漏太多,鲁鱼亥豕,更不必说,情形实在不能令人满意。但是志摩的作品,这么多年来,一直受读者欢迎,是可喜的事。因此我建议胡适之先生,由他主持,编印徐志摩全集。胡先生说:“当初朋友们早有此意,只因志摩的遗稿,包括信札等在内,不是全在一个人的手里,由于人事关系调集起来不是一件容易事,因循至今,搜求更加困难了。”只因遗稿不易集中,遂将印行全集之事搁置下来,实在是遗憾之至。
五十六年初张幼仪女士来,在蒋慰堂先生宴席上我和她谈起志摩的着作,我表示我们应该把他的着作整理出版,幼仪愿意赞助。慰堂是志摩的表弟,对于此事当然也是十分热心。因此我们三个人约定要在短期内促其实现。幼仪当即寄信到纽约给她的儿子徐积锴先生,由他负责搜集资料。积锴在纽约就业,百忙中向各大学及公共图书馆接洽,找到了绝大部分的作品,一一影印复本寄来,到了五十七年二月资料大致齐全。我本想请积锴写一篇序,因为他事忙未果,但是他于五十七年二月四日寄来几行文字作为“前言”,随函还寄来两帧志摩的照片的复本。旅居海外的张禹九先生也在这个时候写信给我,寄来一幅他收藏多年的志摩的画像。
作品大体齐备,紧接着就是编辑与印行的问题。我们编印这个全集,目的非为牟利,旨在保存文献,传诸久远,所以必须具有同样认识的人来承当这个编印的责任才行。传记文学社的主持人刘绍唐先生听说我们有此计划,便毅然引为己任。慰堂先生与我认为付托得人,私衷窃喜,与幼仪女士和积锴先生取得同意,遂决定交由传记文学社负责印行。慰堂和我与绍唐多次商讨,发现许多问题难于解决,但是都一一克服了,例如:
一、既称全集,当然应将作者已刊未刊讲稿悉数收入,但于此时此地很难做到。其已集结成册者,幸已收齐,经过相当困难,其中《涡堤孩》一书于后一分钟才从香港的宋淇先生处觅得。至于作者在各刊物发表的文字,我们要尽量搜求,遗憾的是有很多作品我们仅知其篇名与刊物名称而无从采集。以《新月》杂志而论,在台湾仅黄得时先生藏有十余册,后幸赖我国驻日大使陈之迈先生鼎力帮忙,由邱创寿先生从日本访得三十余册摄影惠供参考,虽非全璧,已大致不差。其他如《小说月报》所刊志摩诗文,在台亦无处收集,第六辑正付印中,才由林明德先生自《日本东洋文库》影印寄来,及时编入全集。志摩生前诗稿之未发表者,积锴先生提供若干,虽数量不丰,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其中一部分已有刊布,字句间颇有增减出入,可以由此窥见作者斟酌推敲之痕迹,故予一并影印。
二、凡原已辑印成书的着作,一律照像影印,以存其真。但有几种复印本,因再加影印的关系,效果不够理想,又因原书间有字迹模糊之处,则需一一检字补贴。原书手民之误亦复不少,有全部加以校勘之必要,乃分别编制“校勘表”,分别附于原书之后。
7FM万圣书城
7FM万圣书城
作者介绍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6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7FM万圣书城
7FM万圣书城
7FM万圣书城
目录
卷
一、前言
二、编辑经过
三、徐志摩小传
四、墨迹函札
徐志摩致张幼仪函
徐志摩致周作人(启明)函之一
徐志摩致周作人(启明)函之二
徐志摩致梁实秋函之一
徐志摩致梁实秋函之二
徐志摩致梁实秋函之三
徐志摩致梁实秋函之四
徐志摩致傅斯年函
徐志摩致胡适函之一
徐志摩致胡适函之二
一个行乞的诗人
墨梭林尼的中饭
新诗
以“黄狗”笔名所写之旧体诗
梁启超致徐志摩函
五、未刊稿
草上的露珠儿
葛露水
夏日田间即景
悲观
夜半松风
古怪的世界
她是睡着了
DeepinMySoulThatTenderSecretDwells
一星的弱火
我有一个恋爱
在火车里心软(FaintHeartinaRailwayTrain)
GardenerPoem60
多么深我的苦(HowGreatMyGrief)
ToLife
送他的葬(AtHisFuneral)
在心眼里的颜面
Inclusions
Atalanta?sRace
EarlyBathing
Love
ToFannyBrawne
Joseph&Mary
ToAisMistress
无儿
六、纪念文
胡适日记中有关徐志摩遇难的一页
哭摩
追悼志摩
志摩纪念
志摩在回忆里
谈志摩的散文
与志摩后的一别
志摩的后一夜
志摩是人人的朋友
悼志摩先生
怀志摩先生
志摩师哀辞
送志摩升天
纪念志摩
弔诗哲——徐志摩先生
我所认识的志摩
狮子(悼志摩)
惜志摩
读杨丙辰先生在百科学会讲演辞
徐志摩与德国之表现派
我对于徐志摩的认识
论诗人徐志摩
志摩怎样了
追伤志摩
三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二日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七、挽联?挽诗?祭文
八、徐志摩年谱
例言
徐志摩年谱
年谱
谱后
九、徐志摩全集遗文存目
第二卷
一、志摩的诗
雪花的快乐
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
落叶小唱
为谁
问谁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去吧
一星弱火
为要寻一个明星
不再是我的乖乖
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
我有一个恋爱
无题
消息
夜半松风
月下雷峰影片
沪杭车中
难得
古怪的世界
天国的消息
乡村里的音籁
她是睡着了
五老峰
朝雾里的小草花
在那山道旁
石虎胡同七号
先生!先生!
叫化活该
谁知道
残诗
盖上几张油纸
太平景象
卡尔佛里
一条金色的光痕(硖石土白)
灰色的人生
破庙
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
毒药
白旗
婴儿
《志摩的诗》校勘表
二、翡冷翠的一夜
翡冷翠的一夜
辑翡冷翠的一夜
翡冷翠的一夜
呻吟语
我要你(译)
他怕他说出口
偶然
珊瑚
变与不变
丁当——清新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客中
三月十二深夜大沽口外
半夜深巷琵琶
决断
后的那一天
起造一座墙
望月
白须的海老儿
再休怪我的脸沉
天神似的英雄
第二辑再不见雷峰
再不见雷峰
大帅(战歌之一)
人变兽(战歌之二)
梅雪争春(纪念三一八)
这年头活着不易
庐山石工歌
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道中忆西湖秋雪庵芦色作歌
在哀克刹脱教堂前(Exeter)
一个厌世人的墓志铭(哈代)
在火车中一次心软(哈代)
图下的老江JonnofTours(oldFrench)
新婚与旧鬼(译)
两位太太(哈代)
海韵
涡堤孩新婚歌
苏苏
又一次试验
命运的逻辑
新催妆曲
两地相思
罪与罚(一)
罪与罚(二)
《翡冷翠的一夜》校勘表
三、猛虎集
序文
献词
我等候你
春的投生
拜献
渺小
阔的海
猛虎
他眼里有你
在不知名的道旁(印度)
车上
车眺
再别康桥
干着急
俘虏颂
秋虫
西窗
怨得
深夜
季候
杜鹃
黄鹂
秋月
山中
两个月亮
给——
一块晦色的路碑
歌(冠列士丁娜?罗赛蒂)
诔词(安诺得)
枉然
生活
残春
残破
活该
卑微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哈代
哈代八十六岁诞日自述
对月(哈代)
一个星期(哈代)
死尸(译)
《猛虎集》校勘表
四、云游
序
云游
火车擒住轨
你去
在病中
雁儿们
鲤跳
别拧我,疼
领罪
难忘
一九三○年春
爱的灵感(奉适之)
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二景)
奥文满垒狄斯的诗
《云游》校勘表
第三卷
一、落叶
序
落叶
青年运动
“话”
政治生活与王家三阿嫂
守旧与“玩”旧
列宁忌日——谈革命
论自杀
海滩上种花
《落叶》校勘表
二、巴黎的鳞爪
给陆小曼
巴黎的鳞爪
一九小时的萍水缘
二“先生,你见过艳丽的肉没有?”
翡冷翠山居闲话
吸烟与文化
我所知道的康桥
拜伦
罗曼?罗兰
达文謇的剪影
济慈的《夜莺歌》
天目山中笔记
鹞鹰与芙蓉雀
生命的报酬
从小说讲到大事
《巴黎的鳞爪》校勘表
三、自剖文集
自剖辑
自剖
再剖
求医
想飞
“迎上前去”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哀思辑第二
悼沈叔薇
我的彼得
我的祖母之死
伤双栝老人
吊刘叔和
游俄辑第三
欧游漫录
一开篇
二自愿的充军
三离京
四旅伴
五两个生客
六西伯利亚
七西伯利亚
八莫斯科
九托尔斯泰
十犹太人的怖梦
十一契诃夫的墓园
十二“一宿有话”
十三血
《自剖文集》校勘表
四、秋
篇前
写给飞去了的志摩
秋
翡冷翠日记(四页)
《秋》校勘表
第四卷
一、轮盘小说集
《轮盘》的序
自序
春痕
两姐妹
老李
一个清清的早上
船上
肉艳的巴黎
浓得化不开(星加坡)
浓得化不开之二(香港)
死城
家德
轮盘
《轮盘小说集》校勘表
二、卞昆冈
枣荫下(幕布景)
登场人物
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卞昆冈》校勘表
三、爱眉小札
序
志摩日记一九二五年八月九日——三十一日北京
一九二五年九月五日——十七日上海
志摩书信一九二五年三月三日——六月二十五日
小曼日记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七月十一日
《爱眉小扎》校勘表
四、志摩日记
小曼序
西湖记一九二三年九月七日——十月廿八日
杭州——上海——杭州
爱眉小札一九二五年八月九日——三十一日北京
一九二五年九月五日——十七日上海
眉轩琐语一九二六年八月——一九二七年四月
北京——上海——杭州
小曼日记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七月十一日
一本没有颜色的书
《志摩日记》校勘表
五、涡堤孩
引子
章骑士来渔翁家情形
第二章涡堤孩到渔人家里的情形
第三章他们找到涡堤孩的情形
第四章骑士在林中经过的情形
第五章骑士住在湖边情形
第六章结婚
第七章结婚以后当晚的情形
第八章结婚次日
第九章骑士偕其妻同归
第十章他们在城中居住情形
第十一章培托儿达的生日
第十二章他们从皇城动身旅行
第十三章他们居住在林司推顿城堡时情形
第十四章培托儿达偕骑士回家情形
第十五章维也纳旅行
第十六章黑尔勃郎此后所遭逢的情形
第十七章骑士的梦
第十八章黑尔勃郎举行婚礼情形
第十九章骑士黑尔勃郎埋葬情形
《涡堤孩》校勘表
第五卷
一、曼殊斐尔小说集
园会
毒药
巴克妈妈的行状
一杯茶
夜深时
幸福
一个理想的家庭
刮风
曼殊斐尔
“曼殊斐尔小说集”校勘表
二、赣第德
前言
译文
“赣第德”校勘表
三、玛丽玛丽
序
译文
“玛丽玛丽”校勘表
第六卷
新编诗集
归国杂题(一)——马赛
归国杂题(二)——地中海
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希望的埋葬
情死(Liebstch)
康桥,再会吧
诗
悲思
铁柝歌
自然与人生
雷峰塔
一小幅的穷乐图
哀曼殊斐尔
海边的梦(一)周灵均
海边的梦(二)志摩
泰山
窥镜(ILookintomyGlass)
她的名字(HerInitials)
伤痕(TheWound)
分离(TheDivision)
东山小曲
我自己的歌(SongofMyself)
SongfromCorsair
新编文集
挽李干人(超)联
民国七年八月十四日启行赴美分致亲友文
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
杂记
吹胰子泡
童话一则
近代英文文学
未来派的诗
罗素又来说话了
汤麦司哈代的诗
小赌婆儿的大话
仇俄与反对共产
一个译诗问题
附录一:关于一个译诗问题的批评(朱家骅)
附录二:关于哥德四行诗问题的商榷(李竞何)
志摩日记的一页
诗刊弁言
诗刊放假
剧刊始业
剧刊终期(一)
附:《剧刊》终期(二)(余上沅)
新月的态度
汤麦士哈代
谒见哈代的一个下午
附录一哈代的着作略述
附录二哈代的悲观
白郎宁夫人的情诗
一个行乞的诗人
说“曲译”
关于女子(苏州女中讲稿)
波特莱的散文诗
珰女士
一封信(给抱怨生活干燥的朋友)
志摩手扎
(一)一封顽皮的信
(二)一封悲哀的信
醒世姻缘序
泰山日出
泰戈尔来华
太戈尔来华的确期
征译诗启
新编翻译集
一个文学革命家的供状
清华讲演
国际关系
科学的位置
柴霍甫的零简——给高尔基
万牲园里的一个人
杜威论革命(游俄印象之一)
蜿蜒:一只小鼠(Arabesque:AMouse)
自传小记
半天玩儿
墨梭林尼的中饭
7FM万圣书城
7FM万圣书城
7FM万圣书城
书友对《徐志摩全集》的评价:
7FM万圣书城
徐志摩是我最喜欢的近现代诗人,而且徐志摩全集也有许多版本,因为本人看不惯繁体竖排,之前一直没有出手,这次中央编译社出版了简体横排的徐志摩全集,是可忍孰不可忍,该出手时就得出手啊,阿堵物早就为徐志摩全集准备好了,这次志在必得,抱得美人归,夫复何求,哈哈哈哈……
7FM万圣书城
7FM万圣书城
以前读徐志摩的爱情诗,只觉得他的诗真挚、热烈、浪漫、优美,却不知他飞动的灵感与细腻的柔情从何而来,为什么他的文字那样的灵动与飘逸,为什么他吟咏出的爱情有那样强烈的感染力与生命力,为什么他的诗歌永远给人美的享受,让人充满对自由的向往?读了《徐志摩全集》以后,便顿然知晓其中的缘由了。
7FM万圣书城
读《徐志摩全集》,除了从作品本身,还可以从他的日记、他为书写的序言、他与朋友往来的信札、朋友们写的纪念文集和挽联、他的年谱中,全方位地了解这位浪漫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得以窥见徐志摩爱情诗的创作源泉。
7FM万圣书城
胡适在《追悼志摩》一文中说:“在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这是作为挚友的胡适对徐志摩一生最精准的注解。
7FM万圣书城
对于徐志摩来说,爱情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爱是水,是空气,是须臾不能离的东西,甚至他日后所追求的生活、文学、人格的自由与美,都是在拥有爱的基础上。在他的眼里,爱是信仰,是永恒的存在,是生存的理由。没有爱,便没有美和自由;没有爱,生命等于虚无。爱是徐志摩的灵性。他写作的灵感和动力皆源自爱。
7FM万圣书城
1921年,徐志摩在剑桥对16岁的林徽因一见倾心,日夜思念甚至无法自拔,即使背负抛妻弃子的骂名也在所不惜。正是这突然而至的强烈的爱情,让他的灵魂烈火一般燃烧起来,让他全身的文学细胞像春风吹过田野般苏醒过来,从此开始了爱的歌唱,而后一发不可收拾。
7FM万圣书城
1931年出版《猛虎集》时,徐志摩在《自序》中这样回顾当年的心情:
7FM万圣书城
“整十年前我吹着了一阵奇异的风,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从此起我的思想就倾向于分行的抒写。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我。这忧郁,我信,竟于渐渐的潜化了我的气质;
7FM万圣书城
……
7FM万圣书城
只有一个时期我的诗情真有些像是山洪暴发,不分方向的乱冲。那就是我最早写诗那半年,生命受了一种伟大力量的震撼,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顾间散作缤纷的花雨。我那时是绝无依傍,也不知顾虑,心头有什么郁积,就付托腕底胡乱给爬梳了去,救命似的迫切,哪还顾得了什么美丑!”
7FM万圣书城
写诗对于当时的徐志摩来说,是生命的需要,是激情的宣泄,是“救命”的急切,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了。
7FM万圣书城
1924年结识陆小曼后,徐志摩重又进入爱的梦幻世界。他对爱的信仰在陆小曼为两人编的《爱眉小札》里随处可见:“我没有别的方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我是极空洞的一个穷人,我也是一个极充实的富人——我有的只是爱……我白天想望的,晚间祈祷的,梦中缠绵的,平旦时神往的——只是爱的成功,那就是生命的成功……我的心怀里,除了挚爱你的一片热情外,我决不容留任何夹杂的感想;……眉,我是太痴了,自顶至踵全是爱,你得明白我,你得永远用你的柔情包住我这一团的热情,决不可有一丝的漏缝,因为那时就有爆裂的危险。”从与林徽因的青涩热烈的初恋到与陆小曼缠绵悱恻的热恋,爱始终是徐志摩灵魂的全部。爱占据了他整个生命。我们相信,徐志摩之所以写出这么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除了个人的文学天赋以外,实在是因为他的心太纯净了,除了炽热的爱,什么都装不下。歌唱心中燃烧的爱,吐露胸中溢满的激情,这是热恋时的徐志摩最压抑不住要做的事情,无须修饰,更不必苦吟,自然流淌出来的,便是最锦绣的诗句。
7FM万圣书城
心中盛满爱的时候,他的灵魂已完全飞了起来。看徐志摩的爱情诗,你会发现,他诗里出现最多的意象是那些轻盈的、梦幻的、在空中飞舞的事物。《雪花的快乐》里,诗人化身轻盈的雪花在空中舞蹈,“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我有一个恋爱里》,诗人爱上了天上梦幻明亮的星,“我爱天上的明星,我爱他们的晶莹,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想攀附月色,化一阵清风,吹醒群松春醉,去山中浮动。”被爱情滋润着的灵魂,时而是一阵风,时而是一片云,时而又成了会歌唱的落叶。这些意象,实在不是徐志摩的刻意选择,而是灵魂处于飞舞状态的自然外化。这就是为什么他的诗读来是总是那样的轻盈、灵动、飘逸,常给人飘飘欲仙的感觉。
7FM万圣书城
诗人在爱情巅峰状态创作出来的诗,是那样的浓烈,坚定,决绝。“我拉着你的手,爱,你跟着我走;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你跟着我走,我拉着你的手,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我不仅要你最柔软的柔情,蕉衣似的永远裹着我的心;我要你的爱有纯钢似的强……任凭秋风吹尽满园的黄叶,任凭白蚁蛀烂千年的画壁;就使有一天霹雳震翻了宇宙——也震不翻你我“爱墙”内的自由!”(《起造一座墙》)“要恋爱,要自由,要解脱——这小刀子,许是你我的天国!”(《决断》)当爱如此坚决,当诗人全身心的热情都化作缤纷的诗行,我们怎么能不为其深深打动?
7FM万圣书城
爱情的道路布满荆棘,当爱而不得,爱不自由,诗人也会跌入爱的深渊,尽管心中充满忧伤、落寞、清冷、孤寂,但他却从不放弃追求。“我尝一尝莲心,我的心比莲心苦;我长夜里怔忡,挣不开的恶梦,谁知我的苦痛?你害了我,爱,这日子叫我如何过?”(《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爱的痛是切肤之痛,是浸满血泪的痛,是全身投入地痛。难怪批评家张露薇说:“志摩的诗最成功的,还算他的情诗,其余者虽不忍说一句‘卑不足道’,但是总比情诗差得多了……比较起来,志摩的情诗写得最好,我们爱,也只爱他的情诗,因为那里边充满了真实的灵感。”他这话,虽有失偏颇,但却道出了徐志摩情诗的独特价值。
7FM万圣书城
当爱的潮水暂时退去,在某些清晨、黄昏或夜晚,诗人独自咀嚼爱的欢欣、忧愁和甜蜜时,一些带着淡淡哀愁的诗行便从心中缓缓流出。徐志摩自己最喜欢的诗《偶然》和人人都会吟诵的《沙扬娜拉》《再别康桥》等就是这样一类诗,这些诗,虽少了浓烈的激情与刻骨的忧伤,但却有着扑面的清新,飘逸温润,意境悠远,极淡,极轻,又极有韵致,让人回味无穷。这样的诗很多成为至今仍为人称颂的旷世名篇。
7FM万圣书城
7FM万圣书城
梁实秋在《徐志摩全集》的《编辑经过》中说,在幼仪来台的一次宴会上,他表示应当把志摩的着作整理出版,“幼仪愿意赞助”。志摩过去的着作,都是积锴从美国的图书馆里找见复印寄台。出版的地方,也是“与幼仪女士和积锴先生取得同意,遂决定交由传记文学社负责印行”。
这是世间最早的一套《徐志摩全集》。它的最大特点,是书中所收的徐志摩的整部着作,不是重新排版,而是将原书影印,另加页码统一编排,对原书中的错讹之处,每本着作后附校勘表更正。这是囿于当时的条件,无意中却保存了徐氏着作的原貌,真可说是功德无量。
对侄孙女叙述自己的身世,原不是她的本意,是应侄孙女张邦梅之请进行的。张邦梅是张禹九的孙女,父亲是耶鲁大学教授。此事全出于偶然。张在哈佛大学读的是声誉卓着的东亚研究系,主修中国文学。大学一年级时,无意中发现她的姑婆竟是中国最着名的浪漫派诗人徐志摩的前妻。此后几年间接连多次和姑婆长谈,先写成毕业论文,后来又充实成一部着作。她的毕业论文幼仪看过,却没有来得及看到《小脚与西服》的出版。英文原着是1996年在美国出版的。
1988年1月21日,张幼仪以八十八岁高龄去世。《纽约时报》发了专题报道,纽约的中文报纸转述了《纽约时报》的报道,题为《徐志摩元配》
张幼仪女士在纽约病逝享年八十八–张君劢张公权昆仲胞妹曾是风云女性》。全文如下–
【本报讯】据《纽约时报》二十四日报道,近代中国着名诗人徐志摩的元配夫人张幼仪女士,已在上周六(二十一日)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纽约的曼哈顿寓所,享年八十八岁。《时报》说,张幼仪的家庭在一九四九年以前的中国,颇具影响力。她的两位兄长张嘉森(君劢)和张嘉墩(公权),都是财经界和政界的着名人物。张嘉森曾任民社党主席,《中华民国宪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亦为一着名哲学家。张嘉墩曾任国府中央银行总裁、铁道部长等职。张氏昆仲多年前先后病逝于加州。
张幼仪于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与诗人徐志摩离婚,徐再娶陆小曼。《时报》说,徐张的婚变,被视为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桩离婚案件"。张女士于一九二七年出任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副总行长。自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七六年第二任丈夫苏氏去世时,张幼仪一直住在香港。张女士于一九七六年移居纽约皇后区雷哥公园。张女士有十位孙辈与曾孙辈。
7FM万圣书城
7FM万圣书城
大概此前没有几个人会真正关心市面上《徐志摩全集》有几个版本。戏剧性的是,最近“张幼仪版《徐志摩全集》将从台湾引进大陆”的消息一下子让读者很兴奋,文坛才子的风流韵事再次被网友热议。
7FM万圣书城
徐志摩一生跌宕,其离世后的全集整理出版过程也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陆小曼是最早提出为徐志摩出版全集的。不过,日记和书信是研究一位作家不可缺少的资料,在徐志摩学生赵家璧的帮助下,陆小曼向徐志摩生前好友征求借印书信手迹,当时得到的大多是默不作声不予理睬的回应。
7FM万圣书城
陆小曼只好拿出杀手锏,拿出所有涉及自己隐私的书信日记。之后在胡适的斡旋下文稿转至商务印书馆,借以预支一笔现款给经济困难的陆小曼,但不久后抗战爆发,出版社迁往香港,出书事宜也被搁置下来,此版本直到1983年才在香港面市,后引进内地。这版本缺了很多徐志摩在英国写给林徽因的书信和他写的英文日记。
7FM万圣书城
除了陆小曼这个版本,大陆还有好几个版本的徐志摩全集,如被大家认为收录最全,由韩石山编着的天津人民出版社版本。
7FM万圣书城
既然版本那么多,为什么还要时隔近半个世纪引进台湾“张幼仪版”呢?中央编译出版社编辑韩慧强解释:“张幼仪倡导编着的徐志摩全集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文献价值。全集中的书信都是动用家族关系拿到的真迹,例如徐志摩向老师梁启超请求为他与陆小曼证婚,梁启超写了封长信规劝徒弟为人不要太浮躁。这封信只有这个版本才能看到。”
7FM万圣书城
这次的《徐志摩全集》,是1969年由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牵头和协助完成的6辑作品。这一版编订者包括徐志摩表弟、前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以及徐志摩生前好友梁实秋。此版内容严格翔实,由徐志摩、张幼仪的儿子徐积锴在美国向各大图书馆搜集父亲的着作,影印真迹收录而成。根据出版社提供的目录,这一版本也收集了徐志摩与陆小曼之间的大量日记和书信往来。
7FM万圣书城
7FM万圣书城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和作家,徐志摩在他不长的生命里留下了大量作品。在徐志摩罹难后不久,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就开始着手编辑整理徐志摩的全集,但第一套徐志摩全集却迟至1969年才在台湾出版,编订者之一是徐志摩生前好友梁实秋,参与整理的还有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据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消息,这套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即将由该社出版,但该版本出版较早,所以也是收入徐志摩作品相对不全的一个版本。
7FM万圣书城
中央编译出版社即将推出的这套台湾版《徐志摩全集》由中国台北前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和着名学者梁实秋编订,并得到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倡议和帮助。1969年版本的《徐志摩全集》由中国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徐志摩全集》共6辑,其中,第1辑为纪念文章与年谱(也有少量未刊稿),第6辑为遗文,其余4辑均系影印徐志摩着作的单行本,但失收了大量散佚在内地的文稿。
7FM万圣书城
“这也是最早的一个《徐志摩全集》版本。”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昨天对早报记者说,但也可能是最不全的一个版本,“因为它面世得比较早。”据陈子善介绍,现在共有三个版本的《徐志摩全集》,恰好分别由台湾、香港和大陆出版,除了张幼仪参与的台湾版,还有陆小曼参与的香港商务印书馆版,以及2005年天津人民出版社的大陆版,其中香港商务版曾经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影印出版过,“台湾版如今要出版,也可以看做三个版本全部都在大陆出版了。”陈子善说。但他对现在引进出版台湾版《徐志摩全集》有一定的疑惑,“因为它出版得早,所以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它在当时无法收入散落在大陆这边的徐志摩资料。但它确实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7FM万圣书城
根据陈子善教授介绍,《徐志摩全集》的三个版本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是香港商务版。早在1936年,陆小曼在徐志摩的学生赵家璧的帮助下,编出八集本的《志摩全集》,当时最初良友准备出版。但在胡适的干预下,文稿转至商务印书馆那里,因为商务可以预支一笔现款给经济困难的陆小曼。但不久,“8·13”抗战爆发,良友破产,商务迁往香港,出版事宜被搁置,所幸的是,文稿并未遗失而是全部在香港保存。但全集直到新中国成立也未能出版,只留下清样。之后,按照政策规定,这部分清样又全部退还给陆小曼保存,“文革”爆发前,清样已经及时转交北京图书馆保存,免遭“文革”浩劫。这个版本的《徐志摩全集》直到1983年才在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1995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影印出版了这个版本全集。但这个香港版和台湾版一样,遗落的作品太多。
7FM万圣书城
2005年天津人民出版社的《徐志摩全集》被认为是迄今收入徐志摩作品最全的一个版本,它的编者是韩石山,在受命编辑《徐志摩全集》之后,他采用“分类编年体”的体例。天津版《徐志摩全集》为8卷本,共收集了徐志摩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译文、书信、日记等共约250万字,囊括了现在能见到的所有徐志摩作品。这是以上几种全集都没有采用的办法。陈子善教授表示,尽管已经有了多个版本的《徐志摩全集》,对徐志摩作品的发掘工作依然会有新的发现。
7FM万圣书城
7FM万圣书城
今天,倘若提及《徐志摩全集》的问世,我们即应该把带有颜色的眼睛先收起,抬起感恩的心来。这首先自然应该是对于陆小曼的感激。因为,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几乎所有的徐的全集,它的基础,即来自于徐离世后,陆小曼的出全集的想法,加之与好友的努力,搜集,整理,而于1936年良友公司准备付梓的十卷本书样《志摩全集》。
这个过程并非容易,反而艰巨,只消拿今天的人们用怎样异样的眼光来评价陆小曼来看——当然我是无意辩诬和辩白——那时的文人或者更甚。文人对她的出全集的做法很有不屑的,但那不是对徐志摩本人和出全集的行为表示不屑,而仅仅是因为发起的人是陆小曼。
但她竟为之付出了心血,用她本人的话说,仿佛后半生的目的就是能够出版徐的全集。今天,我们从这里面很容易读出艰辛来,使人感动,也有悲哀,因为这个“理想”终究没有完成——尤其是在想到早在1936年即可以付梓这一点后。
自然,为不至于偏颇,功为一主,也需一并感激赵家璧、梁实秋和茅盾等人。
这十本样本后来成了八卷本,因为受了影响没有印成,于商务印书馆封存了十几年。建国后,样本才又回到陆小曼手中。这批文件,在1965年,由陆小曼自感生命垂危之际,转交给陈从周,陈于文革前夕捐赠北图。
目前的《徐志摩全集》有台版、港版和大陆版。
台版的《徐志摩全集》,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69年出版,由徐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倡导,蒋复璁、梁实秋主编。
港版的《徐志摩全集》,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店1983年出版,因为遗漏太多,1992年又出《徐志摩全集补遗》。
大陆版的《徐志摩全集》至少有四个版本:一是1991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赵遐秋等编;二是1995年上海书店据港版编的九卷本;三是2005年天津出版社出版,韩石山等编;四是201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六卷本,顾家棣等编。
至于《志摩全集》的样本的原件等,目前应该保存在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
另外陈从周的《徐志摩年谱》,据说是很值得重视的资料,所以一并记下,以备后用。
7FM万圣书城
徐志摩遇难后,陆小曼一直想给志摩出个全集。赵家璧因为要出版《秋》一书向陆小曼征求照片时,陆小曼就曾向他透露了编《志摩全集》的打算。后来陆小曼在病床上躺了一年多。病好后,她又对赵家璧说了这个想法。赵家璧是徐志摩的学生,他非常赞同这一建议。当赵家璧去征求茅盾先生的意见时,茅盾也鼓励他尽最大努力搜集志摩的信札、日记,为中国出版界编出第一部现代作家全集来。于是,陆小曼和赵家璧分别找寻徐志摩的着作、日记等,并向图书馆和收藏家借阅文学期刊,收集散见各处而未编入文集的零星文章,并写信向有关朋友征求徐志摩的书信。经过多方寻找、索讨,到1935年10月,稿子大致编好,一共有十卷。陆小曼发出的征求信,反应很一般,因为当时徐志摩的朋友们都把他的死怪到陆小曼的头上,认为是小曼害了他,所以她编全集,那些朋友不肯予以支持。当时征得的书信,仅有致刘海粟十九通,致蒋慰堂九通,致郭有守九通,致郭子雄八通。陆小曼很失望,但她不愿再去求人。她对赵家璧说:即使应当交出信函的许多朋友都不来(她指的是胡适和住在北方的徐志摩其他朋友),我自己收藏的部分为数也不少,凑成一卷没有问题,虽然其中有些信,我实在不愿公开发表。另外有一部分志摩从国外寄回来的英文信,如能译成中文,也可凑出二三十封。这批英文信,据赵家璧回忆,后来小曼交给他保存,”文化大革命“期间就不知下落了。十卷大致收集好后,议定由赵家璧所在的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当时,陆小曼曾给徐志摩的表妹夫陈从周一封信,里面提到了这个时期的工作和想像着快要印行《志摩全集》时的喜悦心情。信中写道:
“志摩日记及书函正在抄写中,只因信件太多,一时乱得无从理起,现在我才将散文、诗集等编好,再有几天就要动手编书信了,那时定会抄就奉上的,好在也没有多少日子了,虽是新产生的,可是其味或美得多,洵美也曾问我要志摩的东西,我也没有送去呢
《志摩全集》大约三月中能出版了,到时一定送一份给先生看,只是我头一次编书,有不对的地方还望你们大家指教才好。”
从信中看,可能那时陈从周已经有了想搞《徐志摩年谱》的意思了,所以向小曼要志摩的书信。而那时,陆小曼对出版《徐志摩全集》充满了希望。 1935年10月,胡适到上海。赵家璧做东,在北四川路味雅酒楼宴请他,并请陆小曼作陪。席间,陆小曼就向胡适谈了她和赵家璧已把《徐志摩全集》初稿编就的情况,要求他把志摩给他的信以及给北方朋友的信由他收集后早日寄沪,也谈到留在别人手中的几本日记的事,最后还要求胡适为这套全集写一篇序。胡适听了以后,没有什么反应,似乎毫无兴趣。
到宴席后的第四天,胡适跟陆小曼讲,他认为《志摩全集》放在良友出不合适,他建议改交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馆长王云五也表示同意,并愿立即预支版税两千元。这对经济困难的陆小曼来说,具有强大的诱惑力。陆小曼马上找到赵家璧对他做了解释,赵家璧也无可奈何,良友是小出版社,斗不过商务,他也拗不过胡适,更兼陆小曼已决定由商务出了,他不好再说什么。于是陆小曼跟商务印书馆签了合同,稿子随即寄了出去。正要校对的时候,八·一三战争在上海开始了,而陆小曼又生病好几个月,等病好了再去问,得知商务印书馆预备迁走,一切都处于纷乱状态,根本谈不到出书的事了。他们只是口头答应,等安定了再出书。谁料一年年过去了,小曼却从此与商务失去了联系。
陆小曼受到沉重打击。她后来写道:“我怀着一颗沉重的心回到家里,前途一片渺茫,志摩的全集初度投入了厄运,我的心情也从此浸入了忧愁中。除了与病魔为伴,就是整天在烟云中过着暗灰色的生活。”
八年抗战结束后,陆小曼跑到回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去问稿子的下落。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熟人,才知道他们当时是匆匆忙忙撤退的,先是到了香港,再转到重庆。在抗战时期,忙着出版抗战刊物,根本没有想到去出志摩的书。现在虽然迁回,但几经辗转,连馆内的人也不知道稿子究竟在哪儿了。据说可能在香港,也可能在重庆。
1946年的一天,赵家璧去看望陆小曼。当时他已在主持晨光图书公司。陆小曼一见到他,就流下了眼泪。她近乎忏悔地对赵家璧说:“那年,胡适逼我把《徐志摩全集》交给商务印书馆,一方面是利用我急于要钱的心理来破坏我们的合作;但他真正的目的还在于,不愿让新月派诗人的全集,由你这样一个青年来当编辑。特别是胡适对良友公司出的文艺书中,左翼作家如鲁迅、茅盾等占主要地位,心中最不高兴,因此他千方百计逼我把这套书拿出来。我当时也预料到,进了’商务’这个大书局,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现在事实不正是这样吗?今天后悔也来不及了!”
赵家璧对陆小曼劝慰了几句,又问她是否还有其他的日记或遗稿之类,可和《爱眉小扎》等重新合编一册?陆小曼说:“今年正好是志摩诞生五十周年,让我再去找些未发表的日记编一本新书吧!但是志摩最好的日记,还有几本,都不在我这里,而是在北平的两个人手里,我也没有办法去要。”
后来,陆小曼就找出了徐志摩写于1918年的《西湖记》,写于1926年至1927年的《眉轩琐语》,连同志摩亲笔题名的《一本没有颜色的书》,再加上原来已出的《爱眉小扎》和《小曼日记》,共五个部分,总题为《志摩日记》,于1947年3月由晨光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小曼在序中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我决心要把志摩的书印出来,让更多的人记住他,认识他。这本日记的出版是我工作的开始……我预备慢慢的拿志摩的东西出齐了,然后再写一本我们两人的传记,只要我能完成上述的志愿,那我一切都满足了。”
胡适对陆小曼一向有好感,陆小曼也感觉得到。徐志摩死后,胡适便以保护人自居。他向陆小曼提出,要她与同居的翁瑞午断交,以后一切由他负全责。陆小曼委婉地拒绝了。胡适很不高兴。四十年代,胡适还从南京来过一封信,再劝小曼听从他,由他来安排新的生活。这次,陆小曼没有给胡适回复,胡适非常生气,以后就不再和陆小曼来往了。 后来,陆小曼找到了当时商务印书馆的经理、志摩的老朋友朱经农,让他帮助查找志摩稿子的下落。朱经农不久回了一封信,说志摩的稿子并没有丢失,还在香港,他一定设法在短时间内找回来。这个肯定的回答给了陆小曼一点希望,这时已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三年了。
但是,从此以后,却又没有了任何音信。
1954年的春天,陆小曼突然接到北京商务印书馆来的一封信,说志摩全集的稿子找到了,因为不合时代,暂时不能出版,稿子可以退还,预付版税,不再追还。不久,陆小曼收到了北京商务印务馆寄来的书稿清样和全部纸型。陆小曼看到在书稿的末尾由商务编审写了个后记,后面签署的日期为“民国三十七年七月一日”,也就是1948年7月。这应当是陆小曼请朱经农查找后,由编审重新整理发排的。由于当时正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三大战役发动前夕,所以最后未能印刷出版。
陆小曼看到稿子清样,欣喜若狂。回想在抗战胜利后的四年内,她奔来奔去,费了多少精力,也没有得到最后答复;而现在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全部的稿子同版型。只要稿子还在,慢慢地就一定会有机会出版的!
新中国成立,年近半百的陆小曼获得了重生。1956年她被安排为上海文史馆馆员,这虽然是个虚职,但每月至少有几十块钱可拿,使她有了生活保障,也给了她鼓舞和信心。她后来还成了农工民主党徐汇区支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我一定做一个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的一种人,我决心做人,我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这是陆小曼在《哭摩》一文中对徐志摩亡灵的表白。她终于做到了,她真的成了徐志摩希望的那种女性–看书、编书、画画、写文章。她除了不遗馀力地编辑出版徐志摩的作品外,还拿起笔写了一些散文、小说、故事等,翻译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还成了上海画院专业画师。目前存世的陆小曼画作估计在百幅以上,分别收藏在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海宁市博物馆及一些私人藏家手中。1959年,她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与志摩在世的时候相比,她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了。
一天,友人韩湘眉由美国来华探亲,顺便来看望陆小曼。韩湘眉告诉她,在国外的朋友都很记挂她,以为她生活无着,想给她一点帮助。陆小曼听了很受感动,但是她谢绝了朋友们资助她的钱。她说:确实,解放前,我过得很苦,但是解放改变了我的一切,像我这样消极悲观的人,也开始了新的生命。 1964年春,陆小曼开始用正楷笔录《矛盾论》全书,准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的节日献礼。可是从夏天起,她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这件事最终未能完成。在临终前几天,陆小曼嘱咐堂侄女陆宗麟,把梁启超为徐志摩写的一幅长联以及她自己的那幅山水画长卷交给徐志摩的表妹夫陈从周。而《徐志摩全集》的纸样,后来则给了徐志摩的堂嫂保管。
关于《徐志摩全集》纸样,以后还有一个故事。陈从周在《含泪中的微笑–记陆小曼山水画卷》中说:可惜的是那《徐志摩全集》的纸版,我归还了徐家,已在抄家中丢失了其中一册。虽然事前我已与何其芳同志联系好,要寄北京文学研究所保存,但徐家在时间上拖了一拖,遂遭劫运。
1999年,笔者去上海访问了徐志摩的堂侄徐炎,他对此事做了解释。他说,事情是这样的:1965年,陆小曼在华东医院过世后,陈从周和我一起去陆小曼家里,当我去时看到家徒四壁,东西不知给谁拿走了。只有一个箱子,是陆小曼临死时托陆宗麟交给陈从周保存的。看了一下,里面是《徐志摩全集》的纸样,一共十包。因为上海只有我一家是徐志摩的直系亲人,陈从周就把纸样交给我妈保存。1968年,《徐志摩全集》纸样被红卫兵抄家时抄走了。1981年找回来一看还是十包。仔细翻阅,原来其中一包是政治学习材料。据说,陆小曼在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后,曾组织过政治学习,因此有此资料。后来听说当时红卫兵抄去《徐志摩全集》后,打开一看,凑巧看到这一包政治学习资料,他们就不敢动了,原样封起来,在上面写:此是学习材料,要保管好。这样,另外九包真正的纸样才得以保存下来。这样看来,陆小曼当时过世时给我们的十包中,其中的一包本来就是政治学习材料。1981年拿回《徐志摩全集》纸样后,我母亲就把它交给了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1983年,这套《徐志摩全集》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