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朱子语类汇校》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朱子语类汇校》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一套丛书,就目前来看,比中华书局出版的要好很多,原着为宋代黄士毅 ,本丛书由徐时仪杨艳校注。rKZ万圣书城
《朱子语类汇校》整理者以日藏朝鲜古本作底本,汇校众本,成最全之《语类》,为研习朱子学者之必备。rKZ万圣书城内容简介rKZ万圣书城黄士毅,字子洪,号壶山。莆田人。自幼嗜学,自莆田徙居吴中,因不忘故乡,故号壶山。从朱熹学习,编有《朱子语类》一百三十七卷。朱熹讲学语录初为各家所记,嘉定年间黄士毅考虑到各家所录内容互有重复,首创按内容进行分类编排的方法,将各家所记语录分为“理气、鬼神、性理、学”等二十六类,编成《朱子语类》一百三十七卷,即《蜀类》。《蜀类》今已失传,所幸日本九州岛大学藏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基本保留了黄士毅所编《蜀类》原貌,可供探讨黄士毅所编《蜀类》和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的成书及各本的传承渊源,且可与今传本《朱子语类》中注明源自《蜀类》和《徽类》的部分比勘考斠,大致厘清黄士毅所编《蜀类》和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传承的脉络。就学界已有朱子学研究而言,往往依据明成化刋宋代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多未及徽州本《朱子语类》。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联合出版的《朱子全书》所收《朱子语类》虽以此本参校,惜未能充分利用,失校颇多。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是据南宋宝佑二年再校正本的抄本,因而不仅可据之以订正中华书局理学丛书本《朱子语类》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版《朱子全书》所收《朱子语类》的疏失,而且也是朱子学研究中一个有待深入拓展的生张点,其在朱子学形成和发展上的文献史料价值同样是给予再高的评估恐怕也不为过。此次整理,以日本九州岛大学藏朝鲜古写宝佑二年再校徽州本《朱子语类》为底本,以台北正中书局1982年以日本内阁文库藏覆成化本修补“国家图书馆”藏成化九年陈炜覆刻本的影印本为校本,并酌情辅以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明抄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等。本次出版的《朱子语类汇校》,将他本有而底本无的条目,皆散入校勘记中,故可谓最完整的《朱子语类》。rKZ万圣书城
《朱子语类汇校》目录:rKZ万圣书城
前言rKZ万圣书城汇校说明rKZ万圣书城汇校凡例rKZ万圣书城徽州所刊宝佑二年再校正朱子语类rKZ万圣书城吕午序rKZ万圣书城
晦庵先生朱文公语类总目rKZ万圣书城晦庵先生朱文公语类卷第一rKZ万圣书城理气上rKZ万圣书城太极天地上rKZ万圣书城
晦庵先生朱文公语类卷第二rKZ万圣书城理气下rKZ万圣书城天地下rKZ万圣书城
晦庵先生朱文公语类卷第三rKZ万圣书城鬼神rKZ万圣书城
晦庵先生朱文公语类卷第四rKZ万圣书城性理一rKZ万圣书城人物之性气禀之性rKZ万圣书城
晦庵先生朱文公语类卷第五rKZ万圣书城性理二rKZ万圣书城性情心意等名义rKZ万圣书城
晦庵先生朱文公语类卷第六rKZ万圣书城性理三rKZ万圣书城仁义礼智等名义rKZ万圣书城
晦庵先生朱文公语类卷第七rKZ万圣书城学一rKZ万圣书城小学rKZ万圣书城
晦庵先生朱文公语类卷第八rKZ万圣书城学二rKZ万圣书城总论为学之方rKZ万圣书城
晦庵先生朱文公语类卷第九rKZ万圣书城学三rKZ万圣书城论知行rKZ万圣书城
晦庵先生朱文公语类卷第十rKZ万圣书城学四rKZ万圣书城读书法上rKZ万圣书城
晦庵先生朱文公语类卷第十一rKZ万圣书城翠五rKZ万圣书城读书法下rKZ万圣书城
晦庵先生朱文公语类卷第十二rKZ万圣书城翠六rKZ万圣书城持守rKZ万圣书城
晦庵先生朱文公语类卷第十三rKZ万圣书城翠七rKZ万圣书城力行rKZ万圣书城……rKZ万圣书城跋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前言/序言rKZ万圣书城朱子着述之明代诸刻,有宋元旧本已佚而赖之独存者,有明人依据所见古本而保存珍稀文献者,有明人按其学术理念与对朱学思想之理解分类编纂并藴含独特编辑理念者,俱为研究朱子思想及其着作编纂流传历史之珍贵典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继《朱子着述宋刻集成》又出版有《元明刻本朱子着述集成》。此次纂辑,有明一代朱子着述之重要刻本庶几包举无遗,可惜的是《元明刻本朱子着述集成》未收录日本九州大学藏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此本是宝佑二年(1254)魏克愚再校正本的抄本,据我们比勘徽州本《朱子语类》中重锓人员名单及异文,大致可推知朝鲜朱子学学者据以抄补徽州本阙失的参校本是明万历本《朱子语类》的刘潜补修本,而朝鲜写本的抄写年代约在明崇祯六年(1633)后的数年之间,亦可谓明代朱子着述之重要抄本。由于传入朝鲜的宝佑二年再校正徽州本《朱子语类》不如黎靖德所编本常见易得,故朝鲜朱子学学子们并力抄写而成此本,后又流传至日本为日本朱子学学者珍藏。朱熹讲学语录初为各家所记,嘉定年间黄士毅考虑到各家所录内容互有重复,首创按内容进行分类编排的方法,将各家所记语录分为“理气”、“鬼神”、“性理”、“学”等二十六类,编成《朱子语类》一百三十七卷,即《蜀类》。《蜀类》今已失传,所幸日本九州大学藏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基本保留了黄士毅所编《蜀类》原貌,可供探讨黄士毅所编《蜀类》和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的成书及各本的传承渊源,且可与今传本《朱子语类》中注明源自《蜀类》和《徽类》的部分比勘考斠,大致厘清黄士毅所编《蜀类》和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传承的脉络。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书友对《朱子语类汇校》的评价:rKZ万圣书城
经典之作,品相完美,《朱子语类汇校》一版一印,文字清晰,装帧精美,心慕已久,趁着活动,收入囊中,列于书房,时得拜读,心旷神怡,美不胜收!rKZ万圣书城
虽然价格不低,活动入手还是很值得的。质量很好。徐时仪,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古籍研究所副所长。曾参与《汉语大词典》编写,为主要编纂人之一,并任《古文字诂林》编委。着有《慧琳音义研究》、《古白话词汇研究论稿》、《玄应众经音义研究》、《汉语白话发展史》和《佛经音义研究通论》等,校注有《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论着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王力语言学奖等多项奖项。rKZ万圣书城
九州大学图书馆藏有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共九函,四十二册,一百四十卷。徽州本保留了许多黎靖德编《朱子语类》所没有的内容。徽州本上承《池录》,下启黎编,在语录到语类的形成过程中处于关键的地位。rKZ万圣书城此次整理,以日本九州大学藏朝鲜古写宝祐二年再校徽州本《朱子语类》为底本进行点校,通校本为台北正中书局1982年以日本内阁文库藏覆成化本修补“国家图书馆”藏成化九年陈炜覆刻本的影印本,参校本以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王星贤点校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出版的《朱子全书》所收郑明等点校本为主,酌情辅以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明抄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明万历朱崇沐刻本、清康熙吕留良刻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应元书院刻本、光绪刘氏传经堂贺瑞麟校刻本、静嘉堂文库本和日本内阁文库藏覆成化本等。rKZ万圣书城
朱子语类的最新版本,版式设计非常好,印刷精细,看着舒服,需要认真阅读的一套好书。还有,希望好好宣传一下,让大家心平气和地看看朱子的书,读后再去评价朱子,不要以偏见和无知去看待朱子。rKZ万圣书城
朱夫子是绕不过去的一座高山rKZ万圣书城
第6,7册是汇校,其余5册正文排版比较紧凑,可能是这个原因,所以汇校单独成册。这样使用不方便。rKZ万圣书城
此版底本是理宗宝佑二年魏克愚再校定“徽类”的朝鲜抄本,宝佑二年再校定本是黎靖德没有依据的版本,继承了黄士毅“蜀类”的分类,是很珍贵的版本,编辑推荐说是 "汇校众本,成最全之《语类》,为研习朱子学者之必备。" 我只粗略的对比了朱子论本朝史的“祖宗”各卷,黎本就多出很多条目。最全不知何以见得?有夸大之嫌。朱子之学博大精深,他的思想荟萃于版本繁多的语录之中,黎本公认的可谓集其大成。本书是否优于黎本,或者互有短长,点校质量是否后来居上,应参考比对阅读再作结论。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
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朱熹以博学多闻的才识,结合宋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融儒、释、道于一体,潜心探索道德性命之理,提倡明义理经世务,论学着述皆以圣贤之道为宗,修己治人为要,形成了独特而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把居中国文化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宏阔,博大精深,统治我国思想界达七百多年,不仅对中国文化结构、政治生活、伦理思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理想人格等方面都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而且还跨越民族和地域的界线,远播海外,渐发展成为东方文化主流的朱子学,在朝鲜和日本曾被视为国学。rKZ万圣书城朱子学研究开拓的范围相当广泛,纵向上溯及北宋道学的形成和元明清至现代的朱子学等,横向上涉及朝鲜的朱子学和日本的朱子学等,内容上则以朱子为中心,涉及朱子着述的诠释和朱子的经学、文学、史学、自然学、书院文化以及朱子后学的研究等,且既注重原始文献整理点校的基础研究,又拥有广阔的视角,涉及语言学、哲学、文献学、辞书学和朱子学等多个学科,更重视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儒学内在关切的问题。rKZ万圣书城
朱熹一生都在从事学术的研讨、传授和着述,讲学在朱熹的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朱熹讲学时释疑答问,广征博引,自天地万物之源,至一草一木之微,从自然界到人类本身,无所不及,涉及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朱子语录可谓朱子与门人弟子讲学的实录,记载师生间往复诘难相互研讨学问时的随问随答,气氛比较自由,不像着书立说那样严肃郑重,态度比较真切,往往更注重实情。这些记载有的出于朱熹所着的相关专着成书之前,反映了其成书前的早期思想观点,有的出于其专着成书之后,反映了其成书后思想观点新的发展,尤其是所载朱熹晚年的许多精要论述,多未载于他的文集和着述中,蕴涵着朱熹思想发展的曲折与精微之处,其中不乏思想火花的即兴迸发,评述时事的真情流露,往往挥洒自如,生动活泼,一颦一蹙,纤悉详现,在朱子之学中犹如画龙点睛,读之有破壁飞腾之感,更为全面地反映了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rKZ万圣书城
一般而言,传世的文献语料有同时资料和后时资料之分,现传存的语料大部分是后时资料,后时资料很有可能经过后人的改动,因而研究朱子语录的首要工作就是文献语料的鉴别和选择。文献语料如果不可靠,研究也就失去了基础。就朱熹门人所记朱熹讲学内容而言,从最初各家所记“语录”到汇编为“语类”,其中各本异文错综复杂,后世刊印的传本也多有不同,既有同一版本不同门人记录的异文,又有不同版本同一门人记录的异文,还有不同版本不同门人记录的异文,更有汇编者或后世传抄刊刻者改动形成的异文。其中有书写形式的多样、辗转传抄刻写导致的讹误、不理解文意而妄改的异文,也有一些有目的有依据的改动、受上下文或行文习惯影响而形成的异文。学界以往研究多依据通行的明成化年刊刻的黎靖德编《朱子语类》或清人张伯行所辑八卷本《朱子语类辑略》,而朱子语录的早期传本尚存有李道传编《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叶士龙编《晦庵先生语录类要》、杨与立编《朱子语略》和黄士毅编《朱子语类》校正本等数种,其中有不少内容不见于今通行本,且与朱熹的论着也有异同,从中可见未经删削改易的大量原始记录,保存了朱熹门人所记讲学语录的原貌,而宋至明清各本在编排和内容上的异同又形成互补和参证。rKZ万圣书城
《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以笔录者的姓名排列,与今传本《朱子语类》的编纂体例不同,作为唯一流传至今的宋椠朱子语录,可供探讨由早期各家所记朱子讲学语录到按内容分类所编语类的传承渊源,且可与今传本《朱子语类》中注明源自《池录》的部分比勘考斠,大致复原李道传编《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四十三卷。胡适《〈朱子语类〉的历史》、冈田武彦《〈朱子语类〉の成立とその版本》等皆未论及此书,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朱子语类》、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联合出版的《朱子全书》所收《朱子语类》也未以此书参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朱子着述宋刻集成》收录了《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资治通鉴纲目》、《晦庵先生文集》、《家礼》、《诗集传》、《五朝名臣言行录 三朝名臣言行录》、《楚辞集注》、《昌黎先生集考异》、《四书或问》、《仪礼经传通解》11种今存朱熹着作宋刻本,得到学界重视。盖治版本目录之学者,向以宋版为重。究其缘由,非唯年代久远,以希见为贵,更以宋刻离朱子生活之时代最近,其保存朱子着述原貌可能最真切,提供了朱子学术文献最初传播的“活化石”。可惜的是《朱子着述宋刻集成》未收录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七卷和明抄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十一卷,而《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作为宋刻朱子着作也同样值得学界珍视,其在朱子学形成和发展上的文献史料价值给予再高的评估恐怕也不为过。rKZ万圣书城
朱子着述之明代诸刻,有宋元旧本已佚而赖之独存者,有明人依据所见古本而保存珍希文献者,有明人按其学术理念与对朱学思想之理解分类编纂并蕴含独特编辑理念者,俱为研究朱子思想及着作编纂流传历史之珍贵典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继《朱子着述宋刻集成》又出版有《元明刻本朱子着述集成》。此次纂辑,有明一代朱子着述之重要刻本庶几包举无遗,可惜的是《元明刻本朱子着述集成》未收录日本九州大学藏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此本是宝佑二年(1254)魏克愚再校正本的抄本,抄写年代约在明崇祯六年(1633)后的数年之间,亦可谓明代朱子着述之重要抄本。由于传入朝鲜的宝佑二年再校正徽州本《朱子语类》不如黎靖德所编本常见易得,故朝鲜朱子学学子们并力抄写而成此本,后又流传至日本为日本朱子学学者珍藏。朱熹讲学语录初为各家所记,嘉定年间黄士毅考虑到各家所录内容互有重复,首创按内容进行分类编排的方法,将各家所记语录分为“理气、鬼神、性理、学”等二十六类,编成《朱子语类》一百三十七卷,即《蜀类》。《蜀类》今已失传,所幸徽州本《朱子语类》基本保留了黄士毅所编《蜀类》原貌,可供探讨黄士毅所编《蜀类》和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的成书及各本的传承渊源,且可与今传本《朱子语类》中注明源自《蜀类》和《徽类》的部分比勘考斠,大致厘清黄士毅所编《蜀类》和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传承的脉络,探讨黄士毅和黎靖德分类汇编所成《朱子语类》的通例和取舍异同,寻究各家所记语录的承传渊源,考探朱子语录在东亚各国的流传线索和朱子学在东亚的传播。就学界已有朱子学研究而言,往往依据明成化刋宋代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多未及徽州本《朱子语类》。有关此本何时传入朝鲜和在朝鲜的传抄及何时传入日本等是朱子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藉此可探朱子学在东亚的承传脉络,惜迄今这方面的研究甚少,有些学人虽有论述,但往往未明朱子学承传渊源而多臆断。如胡秀娟《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的传播过程考订》一文和《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研究》未辨识徽州本封面环衬页上贴纸所写内容,仅据《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所载,正德十年(1515)十一月甲申弘文馆副提举金谨思等人上札“请皆印出”《朱文公集》、《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和《朱子语类》等,断言“此即朝鲜版《朱子语类》1515刊本”,认为柳希春《朱子文集语类校正凡例》记载有“《文集》、《语类》今据数本”,“既然1515刊本系以成化十七年至十八年(1481-1482)所进之《朱子语类》其中一种为底本,那么,成化十七年至十八年(1481-1482)朝鲜使者所进之《朱子语类》即《徽州刊朱子语类》宝佑二年再校正本”。实际上柳希春《朱子文集语类校正凡例》所说“今据数本”更可能是指咸淳六年(1270年)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及其后明成化九年(1473)陈炜重刻黎氏本和万历年间朱崇沐重刻本等刊本,而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则是据宝佑二年再校正本的抄本。因而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不仅可据以订正中华书局理学丛书本《朱子语类》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版《朱子全书》所收《朱子语类》的疏失,而且也是朱子学研究中一个有待深入拓展的生张点,其在朱子学形成和发展上的文献史料价值同样是给予再高的评估恐怕也不为过。rKZ万圣书城
有鉴于此,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朱子语类汇校》以日本九州大学藏朝鲜古写宝佑二年再校徽州本《朱子语类》为底本进行点校,通校本为台北正中书局1982年以日本内阁文库藏覆成化本修补“国家图书馆”藏成化九年陈炜覆刻本的影印本,参校本以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王星贤点校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出版的《朱子全书》所收郑明等点校本为主,酌情辅以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明抄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明万历朱崇沐刻本、清康熙吕留良刻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应元书院刻本、光绪刘氏传经堂贺瑞麟校刻本、静嘉堂文库本和日本内阁文库藏覆成化本等。rKZ万圣书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还将出版《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汇校》,以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和明抄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为底本,对校本为徽州本《朱子语类》和明成化九年陈炜覆刻本《朱子语类》,酌情以明万历朱吾弼刻本和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王星贤点校本等参校。rKZ万圣书城
《朱子语类汇校》的出版得到2013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为朱子学的研究提供了提供了新材料。朱子语录的记载从不同角度扩展丰富了朱熹所撰专着的内容,说明了其所撰着作的成书经过,提供了在其专着中无法展开来详加叙述的大量背景材料。从《朱子语类》的记载可以看到朱熹讲学的内容几乎处处融合着浓厚的哲学意味,可见朱熹讲学的主旨在于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在家庭生活中父慈子孝,在社会交往中仁义诚信,在公干私谊中履责守义。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内容,弟子的记载有详有略,且与朱熹的论着也有异同,然而无论这些记载与朱熹亲笔所撰专着的观点是一致还是不一致,在全方位研究朱熹思想上都具有重要价值。其相一致处使朱熹的思想观点更为明确,其不一致处,甚至相互乖戾矛盾之处,则可供参照比较,全面分析,进而得到正确的理解,为研究朱熹思想,了解南宋政治、经济和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入矢义高为盐见邦彦所编《<朱子语类>口语语汇索引》所作序曾指出:“至今还没有把《语类》全部经过精细调查而提出具有总括性之见识的文章,也见不到援引旁证数据的文章。”慨叹读《朱子语类》之难,其中有许多看似容易其实难解的词语,有些词语至今尚无的诂,影响了对内容的理解,甚至导致误解,认为关键就在于它是语体,而此书却是治哲学史、思想史、政治史乃至文学史的人不能不稍加留意的。(京都中文出版社1984年初版,1988年再版第5页)诚如入矢义高所慨叹,《朱子语类》既有讲学时引经注的雅言旧词与朱熹解说所用白话口语的历时层次差异和历代记录修订的差异,也包含有不同地域不同阶层门生弟子各自习用方俗词语的差异,充满了各种性质和各种层次的言语成分,然门人弟子所记语录虽然会有所加工,但毕竟是随堂听讲,唯恐失真,片言只语不敢遗漏,口吻声态详加记载,往往是直录朱熹的原话,而现存宋椠朱子语录和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等则有裨于探讨朱熹和门人弟子在课堂讨论中所用文言雅词与通俗白话相融合的价值取向,阐析一些理学词汇的义理内涵,考察言语与语言间意义生成、制约的互动机制,研究汉语文白新旧质素的兴替和演变过程,考索汉语文白演变和典雅的精英文化与通俗的平民文化以及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的发展趋势,揭示精英文化和平民文化在社会交际中趋雅←→趋俗相融互补由古典形态走向现代形态的新旧交替规律。因而朱子的讲学语录不仅更能反映朱熹的思想演变脉络和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堪称研究朱熹思想和朱子学形成及传播的一块璞玉,而且也反映了当时语言的使用状况和古今汉语文白演变的概貌,在诠释朱子讲学语录和汉语史的研究方面无疑也是重要的佐证。rKZ万圣书城
历史启示我们,任何文明的传承都建立在经典文献的传承基础之上,任何文明的光大也离不开经典文献的启迪,而任何经典文献都需要在一代一代人们的不断解释中宏扬其生命价值,从而介入当时的文化传承和再造,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朱子讲学语录的内容涉及自然现象、生产劳动、物质文明、社会关系、日常生活、意识形态、礼仪习俗等各个方面,不仅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反映了中华文明所倡人际和谐与天人和谐的价值取向,而且对时下抵御外物诱惑而重振道德良知仍能起到砥柱中流的作用。当今社会物质相对丰裕,而信仰迷茫也伴之而来,道德约束力下降导致诚信危机。因而以朱子语录为中心探讨朱子集理学之大成的思想演变线索以及朱子学的承传与创新,夯实朱熹讲学语录的坚实文献和语言基础,由朱子语录的研究拓展至朱子学研究的方方面面,以文本可靠的语料和确诂的词义从哲理层面来探索朱子出佛入儒的思想发展历程,阐发朱子语录所蕴含朱子学伦理价值体系的丰厚思想文化内涵,鉴古以知今,弘扬朱子学的精华,阐发朱子学中与时俱进且具有永恒生命力的人文精神,从而使今天的读者能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凝聚成中华文明“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认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在全社会、全人类培壅出新型的社会良知与生存范式,导向人文化成的和谐境界,形成世界上多元文明多向度雅俗交融的发展趋势和价值取向,这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迈向现代化和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而且对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和不同文明的共存互补平等发展也有不可忽视和不容低估的巨大作用。rKZ万圣书城
作者:徐时仪(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rKZ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有益于民生后世者,皆为当前而发。不光中国学术如此,西洋学术亦然。自苏格拉底柏拉图到康德罗尔斯,皆图谋直面当时社会思想之问题而力图解决之,故为之着作。孔子学术,克己复礼,乃针对礼崩乐坏而发。孟子学术,辟杨墨而发。荀子学术,吸收法家之长而补儒家之短。既然皆为当时之问题而发,时过境迁,意义何在?答曰:历代皆有人之共同问题,即何为正理平治之社会。故各家说法不同,但皆有可取或可斟酌之处。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唯程朱理学不然。程朱理学为何而发?欲解决宋代何种问题而起?宋代自赵氏开国,积贫积弱,冗兵、冗官诸问题挥之不去,且面临祖宗之法与变革与否之深刻冲突。有力者乃王安石,祖宗不足法,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之语,石破天惊,振聋发聩,古人有如此见识者,凤毛麟角。中国学术之成败,往往不察思想深刻与否,论思想之深刻,先秦之后,过于僧肇者亦寥寥无几。宋人好讲学,门生多者,话语多者,只要宗孟,皆被抬举。而宗孟,不过门户兼情怀之论。更有不学无术欺世惑民如邵雍者,结交学霸权贵,亦可入北宋五子之列。此等背景下,有朱子,人称集宋代学术之大成者,然而观其言,审其文章,文采无可观,言语驳杂,矛盾支离,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古今虚名过高者,无过于朱子。若安石生于朱子之时代,断不会让朱子之学为官学。若荀学一系左右中国,亦不会让朱子之学为官学。以程朱之学为官学,中国学术亡无日矣。故程朱之后,除阳明大气力另辟心学,中国思想再无人才辈出之可能。此祸绵延至制度社会,制度再无变革之可能,社会则变为道德高压之社会。先秦儒家尚礼教,汉代尚礼教,皆无礼教吃人之说,唯有程朱理学之后,以理杀人之讥,引天下仁人之共鸣。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然程朱门徒或曰,程朱思想之过,非程朱之过。此等谬论,不值一驳。更甚者曰,程朱思想无过。此非门徒,此乃信徒。程朱思想果然无过耶?吾自今日始,辩名析理,曝朱子之谬论大白于天地之间,以兴传统学术理性之哲思,而熄妄人缝补之戏论。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朱子语类rKZ万圣书城理气rKZ万圣书城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动而生阳,亦只是理;静而生阴,亦只是理。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以太极言理,则太极为万物之理。万物之理不同,则万物之太极不同。则太极概念何用?直接说万物皆有万物之理,物不同则理异。若为太极,气不同则皆有太极,太极同或不同?太极同则万物气不同而理同,太极不同,则为何皆称太极?故此概念多余。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太极为天地万物之理,此语则说明,无天地万物,则无太极。然未有天地之先,竟然先有此理。未有天地之先,明确为时间先后,怎能先有此理?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动而生阳,亦只是理;静而生阴,亦只是理。此语补全,即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此语来自周敦颐太极图说。原文是:“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由此文清晰可见,若以理气论,太极为气,不为理,阴阳也为气,只有如此,方能生水火木金土。否则则为以理生气。朱熹毫无察觉,引入周氏太极概念,以太极为理,但竟然沿用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之说。理能生阴阳吗?若阴阳是理,理能生理吗?若太极是理,水火木金土则如何由太极生阴阳继续生木水水金土?此为朱熹连基本的厘清概念的意识都没有。所谓集大成之虚妄,可见一斑。rKZ万圣书城问:“昨谓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如何?”曰:“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rKZ万圣书城有是理后生是气,自“一阴一阳之谓道”推来。rKZ万圣书城问:“先有理,抑先有气?”曰:“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自形而上下言,岂无先后!理无形,气便粗,有渣滓。”rKZ万圣书城或问“理在先,气在后”。曰:“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时,却如理在先,气在后相似。”rKZ万圣书城问:“有是理便有是气,似不可分先后?”曰: “要之,也先有理。只不可说是今日有是理,明日却有是气;也须有先后。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朱熹理气先后问题,并非是今人之疑问苛责古人。从朱熹与门生对话可知,其门生从未明白理气先后问题。如果朱熹明白地说,理气无先后,理只是形而上,故更重要。这样一句话,可消除所有先后的疑问。但是看上文诸条,就相当于你每次问一个人说,理气有先后没?他回答,理气没有先后,理在先。如果你问一个人,这两个孩子谁大。他每次都回答你,一样大,不分哥哥弟弟。但是一个是哥哥。这不是脑子乱是什么?如果他讲得明白,为何他的学生还要一遍遍不厌其烦地问理气先后呢?是他的学生太蠢吗?上面的话清楚无误地说明了朱熹对此问题回答的混乱。难逃以理生气之疑。清楚地说明问题与否,最能看出一个哲学家的素养。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理气篇里面,涉及很多的天地生成的自然问题。对此问题,最能看出一个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孔子不知道,所以孔子不谈。孟子说: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这说的是,天、星星这样的事物,如果研究,花上很多时间,也能研究明白。孟子的意思是他没工夫去研究,你们谁爱研究谁研究。所以孟子不研究就没这方面的知识,那么就不谈。这是很老实的治学态度。但是偏偏就有人,天天说格物致知,实际上没格,就宣称自己知道。例子如下: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天运不息,昼夜辗转,故地搉在中间。使天有一息之停,则地须陷下。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天地始初混沌未分时,想只有水火二者。水之滓脚便成地。今登高而望,群山皆为波浪之状,便是水泛如此。只不知因甚么时凝了。初间极软,后来方凝得硬。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西北地至高。地之高处,又不在天之中。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又问:“天地会坏否?”曰:“不会坏。只是相将人无道极了,便一齐打合,混沌一番,人物都尽,又重新起。”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先生论及玑衡及黄赤道日月躔度,潘子善言:“ 嵩山本不当天之中,为是天形欹侧,遂当其中耳。”曰:“嵩山不是天之中,乃是地之中。黄道赤道皆在嵩山之北。南极北极,天之枢纽,只有此处不动,如磨脐然。此是天之中至极处,如人之脐带也。”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雪花所以必六出者,盖只是霰下,被猛风拍开,故成六出。如人掷一团烂泥于地,泥必濽开成棱瓣也。又,六者阴数,大阴玄精石亦六棱,盖天地自然之数。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伊川说:“世间人说雹是蜥蜴做,初恐无是理。 ”看来亦有之。只谓之全是蜥蜴做,则不可耳。自有是上面结作成底,也有是蜥蜴做底,某少见十九伯说亲见如此。记在别录。十九伯诚确人,语必不妄。又,此间王三哥之祖参议者云,尝登五台山,山极高寒,盛夏□绵被去。寺僧曰:“官人带被来少。”王甚怪之。寺僧又为借得三两条与之。中夜之间寒甚,拥数床绵被,犹不暖。盖山顶皆蜥蜴含水,吐之为雹。少间,风雨大作,所吐之雹皆不见。明日下山,则见人言,昨夜雹大作。问,皆如寺中所见者。又,夷坚志中载刘法师者,后居隆兴府西山修道。山多蜥蜴,皆如手臂大。与之饼饵,皆食。一日,忽领无限蜥蜴入庵,井中之水皆为饮尽。饮干,即吐为雹。已而风雨大作,所吐之雹皆不见。明日下山,则人言所下之雹皆如蜥蜴所吐者。蜥蜴形状亦如龙,是阴属。是这气相感应,使作得他如此。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又曰:“自古无人穷至北海,想北海只挨着天壳边过。缘北边地长,其势北海不甚阔。地之下与地之四边皆海水周流,地浮水上,与天接,天包水与地。”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海那岸便与天接。”或疑百川赴海而海不溢。曰:“盖是干了。有人见海边作旋涡吸水下去者。”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问:“先生前日言水随山行,何以验之?”曰: “外面底水在山下,中间底水在脊上行。”因以指为喻,曰:“外面底水在指缝中行,中间底水在指头上行。 ”又曰:“山下有水。今浚井底人亦看山脉。”rKZ万圣书城 rKZ万圣书城以上是不是格物所致的知,我就不多说了。rKZ万圣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