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可文集》PDF电子书全10册,由商务印书馆2013年出版。
《张大可文集》本书是张大可先生40年来学术研究的结集,收录了《七十述怀》、《史记研究》、《中国文献学》、《史记文献研究》、《司马迁评传》、《史记论赞辑释》、《三国史》、《三国史研究》等10部着作。张大可先生是《史记》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在三国史领域也颇有建树,所以这部《张大可文集》是《史记》和三国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张大可文集》书目:
张大可文集 第一卷 七十述怀
张大可文集 第二卷 史记研究
张大可文集 第三卷 史记文献研究及选讲
张大可文集 第四卷 史记论赞辑释
张大可文集 第五卷 史记精言妙语
张大可文集 第六卷 史记二十讲
张大可文集 第七卷 司马迁评传
张大可文集 第八卷 三国史研究
张大可文集 第九卷 三国史
张大可文集 第十卷 中国文献学
张大可,1940年生,重庆长寿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甘肃省中青年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学和秦汉三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在这两个方面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个人学术专着8部,主编论着10余种,其中5种论着获全国及省级社科优秀图书奖。主要论着有《三国史研究》、《三国史》、《史记研究》、《史记全本新注》、《史记文献研究》、《史记精言》、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记教程》等。
《七十述怀》将作者30年间的散论汇于一编,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时代前进的步伐。所谓散论,多为因时感发的即兴之作,不是作者的治学主干,为何编入文集为*卷?因贯穿散论的红线始终带有读史论政的意味,这些散论串联起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生活的环境与治学的心路历程。
《史记研究》总论司马迁其人其书,兼及司马谈作史研讨;研讨《史记》疑案,为司马迁生卒年、太史公释名、《史记》断限、《史记》残缺与补窜诸问题;剖析《史记》编纂学,探索司马迁的史学理论与史学研究方法;研讨司马迁一家言之界说与历史观;专题研讨司马迁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民族思想、战争思想,;评说创建西汉的盖世英雄人物,涉及刘邦、张良、萧何、韩信四位历史人物;总结当代《史记》研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史记文献研究及选讲》*部分“史记通论”系统阐释《史记》其书的内容、价值与文献依据,以及《史记》作者司马迁的人格与人生。第二部分“史记选注讲”,选文40余篇,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皆备。选文记录了作者步入《史记》殿堂的足迹,以及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历程。
《史记论赞辑释》专题解读《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太史公曰”是司马迁仿《左传》中的“君子曰”所创造的史论形式。习惯称篇前之“太史公曰”为序,称篇末之“太史公曰”为赞。《天官书》后半、《伯夷列传》夹叙夹议,“太史公曰”置于篇中为论。《日者》、《龟策》两传与《伯夷列传》前后呼应,提示义例,均为论传。书末《太史公自序》为全书总论。篇前作序论,篇末作赞论,通篇为论传,书后总论等多种形式的史论,构成了司马迁系统的史学理论和是非观点,集中地表述了司马迁的“一家之言”,是探索司马迁思想的*手资料。
《史记精言妙语》是从《史记》一书中采摭的司马迁语录,既是一部备查司马迁“一家之言”的工具书,同时又是一部普及《史记》的中级读物,适于广大文史爱好者翻检和阅读。本书体例,一段语录,一节译文,一段评点,层层深入,雅俗共赏,这一文献整理形式可以说是尝试普及国学精品的一种创新。作为语录,一条条的精言,又具有独立性,它的字面意义与思想内涵,每个读者都可以作断想和发挥,以迸放语言蕴藏的思想火花。
《史记二十讲》系统评介中国文史名着《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内容扣紧文、史、哲三个方向展开,评说《史记》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对中国史学的贡献、对伦理思想的积淀,与文集第七卷《司马迁评传》相表里;着重阐释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治国理民政治思想的历史总结。《司马迁评传》着重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史记》赖以产生的历史、社会、家世、师承以及个人经历等主观条件;具体评述了司马迁在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学纲领下所形成的哲学、史学和文学成就,进而分析了在这些成就中所体现的司马迁的哲学、政治、经济、史学、战争等等,以及对人才、民族的思想。在传主生平事迹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全书通过对传主的业绩,即《史记》蕴含的思想评述中,写活人物,这是本书的一个极大的特点。《三国史研究》汇结评说三国历史。总论三国鼎立的形成和汉末军阀;论形成三国鼎立的三大战役及外交;论三国的创业之主曹操、刘备、孙权;论三国各方的重要谋臣;论曹魏屯田、孙吴部曲、孙吴对江南的开发,以及三国时期的民族问题;论诸葛亮北伐以及三国的统一。《三国史》上编“三国鼎立的形成”,下编“三国对峙归一统”。其中《三国史》,重在说“事”,是通俗断代史;《三国十二帝》,重在说“人”,是以鼎立三方的帝王为主评说历史。评说同一段历史,使用两种不同角度不同。附编选录《三国志》专题课部分讲稿,题名《〈三国志〉名篇讲析》,以见作者“三国史研究”的基础和原生态。《中国文献学》既是一部高校教材,也是作者建构综合性通论文献学理论的尝试。,中国文献学不是传统文献工作产生的分支文献学,即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的叠加,而是20世纪产生的一门综合型的文献学新兴学科,它的理论建构还在探索之中。全书十二章,前十章以20世纪传世的古文献和新增的历史文献为对象,考察它的载体形式、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以及历史发展四个方面的内容,别具一格。第十一章补充论述中国文献学发展的历史与成就,回照全书。十二章继续探讨文献学理论的架构。
《张大可文集》序言:
张大可先生,1940年12月7日出生,四川省(今重庆市)长寿县人。先生1961年考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20岁离开故土,至今巳52年。1966年毕业,时值“文化大革命”,1968年分配甘肃省文化局,下放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70年重新分配在兰州运输公司当工人。1973年秋回归髙校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任教。1980年定职讲师,1985年破格晋职教授。1986年甘肃省成立中青年历史学会,任会长直到离开兰州。1990年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兼职系副主任。1995年初调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任教授。主要社会兼职:南京师大、广州师院、云南红河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待遇。先生治学主要是中国历史文献学与秦汉三国史,在这两个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论着十余种,其中有六种获全国及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其中《史记研究》1986年获甘肃省政府奖。此外,先生在古籍整理与普及历史两个方面成绩卓着,已出版有个人注讲《史记全本新注》、主持《资治通鉴新注》,主编《中华五千年名人传记丛书》、《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史记故事丛书》、《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影响世界历史100名人》、《史学入门》等。先生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工作,主编《统一战线系列丛书》1一10卷;主持中国史记研究会,主编《史记研究集成》1一14卷,以及年会论文集《史记论丛》1一9集。先生已年逾古稀,仍笔耕不辍,着作等身,有两千多万字,精神感人。
商务印书馆已出版先生学术论着《史记研究》,以及先生主编的高校教材《中国历史文选》、《史记教程》,获得广泛好评。《中国历史文选》列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8年被评为普通髙等教育精品教材。先生致力于教学,在兰州大学开设《中国历史文选》、《目录版本与文史工具书》、《史记选讲》、《三国志选讲》,在外国语大学开设《古代汉语》、《古代诗文选讲》等课程。每开一门课必先写讲义,由讲义再升华为正式教材,或学术论文与学术论着。先生以教学带动科研,以尽职于一个普通园丁而自慰。十卷文集,教学讲义占有一定的比重,为其特色之一。先生在兰州大学曾获1983—1984年度教师科研工作优秀奖,1989年度获《中国历史文选》课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先生主编有三种高校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记教程》。先生论着条理清晰.语言质朴,论从史出,论辩与考证,能做到理据充实而不繁琐,雅俗共赏,皆得益于教学根基。先生是全国知名的《史记》研究专家与《三国史》研究专家,因这两个领域是先生一生致力于教学与研究的主体。十卷文集的选编也以此为基础。
2011年,先生正式授权商务印书馆编选出版《张大可文集》,共十卷。第一卷,论文集,收录史事、人物、书序、书评、时论等散论,书题取自书前自述《七十述怀》,亦为全书代序,故编列为文集第一卷。第二卷至第七卷共六集为《史记》研究论着,书题次第是:《史记研究》、《史记文献研究及选讲》、《史记论赞辑释》、《史记精言妙语》、《史记二十讲》、《司马迁评传》。第八卷、第九卷两集为“三国史”研究,书题是:《三国史研究》、《三国史》。第十卷为高校教材一种:《中国文献学》。人选的论文、论着,勾勒了先生教学与治学的人生轨迹,因此力求保持作品初始发表的原貌,以保留不同时期的原生形态,达到忠实记录先生治学的成绩,有利于广大读者体悟先生的治学经验。
为了文集各卷篇幅大体平衡,避免畸轻畸重,先生所写书序、书评没有集中在第一卷《七十述怀》中,关于《史记》论着的书序、书评编列在第六卷《史记二十讲》中;还有一组典籍论文与教材逢设附编在第十集《中国文献学》中。学术界对先生论着所写评论,以及相关资料,附录在相关各卷文集之后用仿体字排版,以示区别。
为了保证图书质量,我们对《张大可文集》进行了精编精校,以期完美。但限于学养和时间,仍难免有不足,真诚期待广大读者的批评指点。北京楠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对文集的装帧设计,以及制作提供支持。西安着名书法家文则天题写了书名。十卷本《张大可文集》将于2013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在山西大学读本科时,使用的《中国历史文选》教材,即为先生所主编。而今有幸任先生文集的责任编辑,先睹为快,获益良多。以上文字说明编辑缘起,寄语读者,以资推荐。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将详细探讨《张大可文集 全10册 2013 高清》这一书籍集的特点与价值。从作品内容的广泛性、文体的多样性、思想的深刻性及其文化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部集结了张大可丰富写作生涯的文献资料。本书不仅是研究张大可个人创作的宝贵资料,也为喜欢张大可文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阅读平台。通过分析其文集中的不同主题与作品特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张大可的文学成就与时代背景的关系。最后,文章还将结合现代数字出版的趋势,探讨高清数字化出版对这部文集的传承与传播的积极作用。
《张大可文集 全10册 2013 高清》是对张大可作家生涯中多篇重要作品的系统整理与集结。这些作品包括小说、散文、随笔、评论等多种文体,内容涵盖了社会、历史、人生、文化等多个方面。每一册的选材均有其独特性,展示了张大可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创作特色及思想变化。这一系列作品展现了张大可的文学深度和广度,是研究其文学风格和思想发展的重要文献。
在这些作品中,张大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呈现了一个多维度的文学世界。无论是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塑造,还是通过散文中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他都展示了自己独特的写作技巧与思想深度。每一篇文章都不仅仅是表面的故事讲述,更是对社会现象、文化传统以及人性复杂性的深入探讨。
例如,在小说作品中,张大可擅长通过普通人的生活片段来揭示更广泛的社会议题。而在散文与随笔作品中,他则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融合哲学、历史等多重元素,展开深刻的思考。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结晶,更是张大可对于世界的独到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体悟。
张大可的文集呈现了其创作中的多种文体,包括小说、散文、诗歌以及评论等,这使得整个文集具有丰富的层次感。每一种文体都充分展现了张大可在不同领域的文学才华,并且在处理不同题材时能够灵活转换文风,从而体现出他作为作家的多面性。
在小说方面,张大可善于刻画人物的复杂性,他通过人物的情感纠葛、心理变化以及与社会背景的互动,构建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同时,他也通过对语言的精雕细琢和结构的巧妙安排,赋予小说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作品往往不仅仅是叙事的工具,更是哲理和社会批判的载体。
在散文和随笔作品中,张大可则展现出另一种温暖而富有哲理的风格。这些作品常常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性深刻的理解。与小说的情节发展不同,散文作品更注重情感的流露和思想的碰撞,呈现出一种更为直接的表达方式。这种文体的多样性让《张大可文集 全10册 2013 高清》成为了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文学集合。
张大可的文集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呈现,更是其对时代背景、社会现象以及文化传承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他通过作品展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批判,同时也在作品中探讨了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无论是对历史的回顾,还是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张大可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与独立思考的姿态。
例如,张大可在某些作品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揭示了个体与时代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他通过人物的经历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力量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探讨了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的问题。这些作品不仅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也促使读者反思自身在现代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
此外,张大可还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现象的批评与讨论。他通过笔尖表达自己对社会不公、对人性弱点的质疑,向读者提出深刻的社会议题。这些作品中的思想不仅与其个人的文化身份相关,更深刻影响了当代文化的走向,展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张大可文集 全10册 2013 高清》的出版形式,采用了高清数字化技术,使得这部文集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清版本不仅提供了高质量的阅读体验,还为广大读者带来了更加便捷的访问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出版成为现代文学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方式为张大可的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清数字版的优势在于其高清图像与文字的呈现,使得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能够更好地领略作者文字背后的深意。相比传统纸质书籍,数字化版本不仅具有更强的可存储性和传播性,而且能够有效地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得张大可的作品能够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更多的读者。
此外,数字化出版还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便利。研究者可以通过电子书的便捷工具,快速查找相关的作品和引用资料,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效率。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高清数字版的出现也使得他们可以在任何设备上随时阅读,增加了作品的可达性和互动性。这种数字化的转型,不仅让张大可的文集得以跨越时间的长河,还为更多人提供了与作者思想对话的机会。
总结:
《张大可文集 全10册 2013 高清》是一部集结了张大可创作生涯中精华之作的文献集,它展现了作家在不同文体中的独特才华和思想深度。通过对其作品内容、文体特点、思想内涵及数字化出版的探讨,本文全面分析了这部文集的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无论是作为文学研究的资料,还是作为普通读者的阅读享受,这部文集都值得被广泛传播与研究。
在这个信息化和数字化迅速发展的时代,高清数字版的《张大可文集》无疑为张大可的作品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传播平台,也使得他的思想能够以更现代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读者。通过这部文集,我们不仅能够品味文学的魅力,还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社会启示与思考。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