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简介
蓟县农业合作化简史 1947年秋-1987年秋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9 年
200 页
ISBN 7805630089
作者:
赵廉剑
目录前言 1
第一编 互助合作时期(1947年秋—1958年8月)第一章 蓟县农业生产互助组的建立和发展(1947年秋—1952年3月)第一节 蓟县土改前后农村政治经济状况 1
第二节 蓟县农业生产互助组的出现 6
第三节 互助组的发展与巩固 9
第二章 蓟县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1952年3月—1955年12月)第一节 贾景山、林士云、刘士彦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16
第二节 贾景山、林士云、刘士彦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整顿与巩固 20
第三节 蓟县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全面发展 22
第四节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四评”与“四大管理” 28
第五节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分配形式与优越性 32
第三章 蓟县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1956年1月—1958年8月)第一节 春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36
第二节 蓟县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迅猛发展 39
第三节 蓟县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整顿与调整 42
第四节 蓟县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四大管理”与分配 45
本编小结 49
第二编 人民公社时期(1958年8月—1978年12月)第四章 人民公社的成立与调整(1958年8月—1963年3月)第一节 马伸桥、城关人民公社的成立 51
第二节 人民公社在全县的普遍建立 54
第三节 1958年的农业生产“大跃进” 57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中“五风”的出现 60
第五节 1959年的整风整社 64
第六节 反右倾思想改造运动 67
第七节 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的调整 69
第八节 人民公社的“四大管理”与收益分配 73
第五章 蓟县农村的“四清”运动和初期农业学大寨(1963年3月—1966年6月)第一节 “双十条”的贯彻和“四清”运动试点 77
第二节 “四清”运动在全县展开 80
第三节 蓟县初期农业学大寨运动 83
第六章 蓟县农村的“文革”动乱和贯彻北方农业会议精神(1966年6月—1978年12月)第一节 蓟县农村“文革”动乱 87
第二节 蓟县农村“斗、批、改”运动 90
第三节 贯彻北方农业会议精神和蓟县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 93
第四节 蓟县的普及大寨县运动 95
第五节 蓟县农村的基本路线教育 99
本编小结 104
第三编 新型合作经济时期(1978年12月—1987年底)第七章 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出现与推广(1978年12月—1983年6月)第一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和全县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107
第二节 中央75号文件的贯彻和各种生产责任制的出现 109
第三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112
第八章 新型经营管理体制的建立和蓟县经济的全面振兴(1983年6月—1987年底)第一节 蓟县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体制改革与乡村两级财务清理 115
第二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巩固与完善 118
第三节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122
第四节 蓟县乡镇企业的新发展 125
第五节 乡镇企业的资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127
第六节 蓟县经济发展的“六一六”计划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 130
本编小结 134
尾语 136
附录1.蓟县农业合作化大事记 139
2.附表1 蓟县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发展情况统计表 189
附表2 蓟县1958年—1983年农村人民公社变动情况统计表 191
附表3 蓟县农村人民公社收益分配统计表 193
附表4 蓟县1949年—1987年主要粮食、经济作物产量统计表 195
附表5 蓟县1955年—1987年农田水利设施情况统计表 198
附表6 蓟县1979年—1987年劳动力资源使用情况统计表 199
后记 200
· 蓟县农业合作化简史 1947年秋-1987年秋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蓟县农业合作化简史 1947年秋-1987年秋”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蓟县在1947年至1987年间的农业合作化历程,分析了从传统农业到合作化生产的转变过程。接着,重点阐述了蓟县农业合作化的几个关键节点,如土地改革、合作社建立及其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这一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以及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后,文章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对蓟县农业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长远影响,强调了其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1、蓟县农业合作化的背景
蓟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历史上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进入20世纪后,特别是1947年秋季,蓟县的农业生产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效率低下,土地贫瘠,农民的生产力水平普遍较低。与此同时,社会动荡和战乱使得农业生产条件更加恶化。经过长期的战乱,农民生活困苦,迫切希望通过一些新的形式改善生产与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农业合作化成为了蓟县及其周边地区农民和政府共同关注的重点。
1947年,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土地改革”和“合作化”的重要战略,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开展农业合作社的推广。这一政策旨在通过组织农民共同合作生产,减少农村的贫富差距,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在蓟县,农业合作化的起步较为迟缓,但随着政策的逐步推行,合作社开始在一些地区陆续成立。蓟县的农业合作化经历了一个从试探到普及的漫长过程,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合作社体系。
农民在初期并不完全理解合作化的意义,许多农民对合作社持怀疑态度,担心这种新型组织会剥夺他们的土地和自由。为了消除农民的疑虑,政府加强了政策宣传,采用了一些激励措施,逐渐促使农民加入合作社。然而,农民在加入合作社后遇到的困难也不可忽视,如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生产资料的不足以及合作社管理层的经验欠缺等问题。
2、蓟县农业合作化的主要过程
蓟县的农业合作化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重要阶段,其中最关键的是土地改革和合作社的建立。土地改革始于1949年,政府通过土地分配,将土地从地主手中分配给贫苦农民,从而打破了旧有的土地关系,促进了生产的重新组织。这一改革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民通过分得土地获得了新的生产资料,有效提升了农业产量。
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农业合作化进一步发展。政府倡导农民通过合作社形式集体生产,这一模式既能够集中资源,也能促进规模化生产。蓟县的农民在合作社建立之初,普遍面临生产资源不足、技术落后等问题。合作社开始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较为薄弱,这也导致了合作社的经营效果参差不齐。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政府逐步加大了对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贷款、技术培训、种子和肥料等帮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社的管理逐渐规范,生产效率也有所提升。特别是在1970年代,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人民公社”制度,蓟县的农业合作化迎来了新的高潮。人民公社制度强调集体化、规模化,很多小型合作社合并为大型的人民公社,从而在农业生产和社会管理上实现了更高效的组织形式。然而,人民公社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合作社和公社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了部分地区生产力的下降和农民的不满。
3、农业合作化的社会影响
蓟县农业合作化进程中的社会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农业合作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增长。通过集体化生产,合作社成员能够共享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增加农产品的产量。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合作社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通过合作社的集体经济分配模式,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然而,农业合作化的推进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尚不健全,一些地区的合作社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出现了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的现象。尤其是“人民公社”时期,集体化管理在一些地方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由于过度集体化和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农民与合作社之间的关系疏远,甚至出现了农民对集体经济的不满和抗议。
此外,农业合作化还对蓟县的社会结构和农民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合作社的推动下,农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的生产模式,这改变了传统的家庭式农业生产方式。同时,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逐步增强,农业合作社也成为了农村社会和政治组织的基础,带动了农民的组织化和政治参与。
4、农业合作化的困境与反思
尽管蓟县的农业合作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这一进程也充满了困境。首先,农业合作化的推进过于依赖行政力量,许多农民在政府的强制政策下加入合作社,缺乏自主性。农民对于合作社的认同感不强,导致了合作社内部的管理问题频发。此外,许多合作社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短缺,也使得合作化的效果难以最大化。
其次,在人民公社化的高峰期,集体经济过度扩张,管理模式的僵化和效率低下使得农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了衰退。尤其是在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推行,蓟县的农业合作化开始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土地逐渐向家庭承包制过渡,合作社的集体经济模式遭遇了挑战。随着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业合作化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然而,回顾蓟县农业合作化的历史进程,虽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但它也为蓟县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农业合作化的经历,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也为后来的农村改革打下了基础。
总结:
蓟县的农业合作化历程充满了曲折与变化,尤其是从1947年到1987年的这段历史,是中国农村社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的重要阶段。虽然农业合作化带来了许多挑战,但它也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关键的经验教训。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农业生产逐渐集约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总的来说,蓟县的农业合作化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其历史意义和影响仍然不容忽视。这一过程为蓟县乃至全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并为后来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