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共10册)
特别提示:缺第8册
资料编号:KW7908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3.52G
作者:(清) 宪政编查馆编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
目录· · · · · ·
第一册
谘议局章程议员选举章程 一
宪政编查馆奏核民政部修订法律大臣会奏禁烟条例摺 九三
安徽宪政调查局民事习惯问题答案 一〇五
考察英国政府臣民答问 五一五
宪政编查馆奏遵办民政财政统计编订表式酌举例要摺并单四件 五八五
第二册
宪政编查馆奏拟订结社集会律原摺清单 一
宪政编查馆奏拟订宗室觉罗诉讼章程摺 一九
宪政编查馆奏各省谘议局及案语并议员选举章程 七五
大清国籍条例 一六三
宪政编查馆奏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并选举章程摺 一八七
宪政编查馆奏遵设贵胄法政学堂拟定章程摺 二四九
宪政编查馆奏考核违警律摺 二八三
宪政编查馆奏遵议宪法大纲等筹备事宜摺 三一三
奏定宪政编查馆办事章程 三五五
宪政编查馆奏调员分任馆务摺 三六七
宪政编查馆奏遵旨议覆国籍条例颁行摺并清单 三七七
宪政编查馆奏核订京师地方自治章程暨选举章程摺 四三一
宪政编查馆奏议考察宪政大臣奏谘议章程摺 五〇三
宪政编查馆会奏拟订结社集会律原摺 五二一
宪政编查馆奏核州县事实分别劝惩摺 五三七
宪政编查馆会奏限制京外各衙门调用人员及游学毕业生办法摺 五四三
宪政编查馆奏请通饬各衙门设立宪政筹备处摺 五四七
宪政编查馆奏议覆吴士鑒奏请申明议案权限摺 五五三
宪政编查馆奏遵限考核京外各衙门第二届筹办宪政成绩摺 五六七
宪政编查馆奏遵限考核各衙门第一届宪政成绩摺 五七七
宪政编查馆奏稿彙订 五八五
第三册
宪政编查馆奏会议禁革买卖人口旧习办法摺 一
宪政编查馆奏考核直省巡警道官制细则摺 二一
宪政编查馆会奏酌拟切实考验外官章程摺 三三
宪政编查馆奏考核提法使官制并考用属官章程摺 四七
宪政编查馆奏议沈家本等奏编定现行刑律摺等 六五
宪政编查馆奏议覆赵炳麟奏捐纳流品太杂请变通办法 八七
宪政编查馆奏京旗选举归併顺属办理摺 九一
宪政编查馆奏覆核各部院筹备未尽事宜摺 九七
宪政编查馆奏议覆闽浙总督奏乡官考试任用章程摺 一一九
宪政编查馆会奏核订游学毕业生廷试録用章程摺 一二三
宪政编查馆会奏遵设专科考核议院筹备事宜摺 一三五
宪政编查馆奏考核违警律摺 一四五
宪政编查馆会奏遵议宪法大纲暨议院选举各法摺等 一六九
宪政编查馆奏考核报律原摺 二一九
宪政编查馆奏遵办民政财政统计表式摺 二三五
预备立宪公会第一年收支清册 三七七
重订立宪国民读本 五四七
第四册
谘议局章程讲义 一
最新职官全録(一)清宣统元年冬季刻本 一一五
第五册
最新职官全録(二)清宣统元年冬季刻本 一
最新职官全録(一)清宣统二年冬季刻本 五八九
第六册
最新职官全録(二)清宣统二年冬季刻本
第七册
最新职官全录(一)清宣统三年夏季刻本
第八册
最新职官全录(二)清宣统三年夏季刻本
第九册
筹备第一次国会报告书(一)
第十册 筹备第一次国会报告书(二)
第十一册
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参议院议员选举法、衆议院议员选举法、衆议院议员湖南覆选区表 一
国会问题文件廿二种 五一
国会同人诗钞 四七七
吉林法政学堂校外自修讲义 六四九
目录介绍如下:
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01_12237899.pdf367.08 MB
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02_12237900.pdf271.71 MB
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03_12237901.pdf304.22 MB
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04_12237902.pdf420.79 MB
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05_12237903.pdf598.61 MB
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06_12237904.pdf439.31 MB
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07_12237905.pdf518.66 MB
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09_12983001.pdf204.02 MB
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10_12982998.pdf198.93 MB
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11_12982999.pdf280.82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共10册)作为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历史文献集合,为我们深入了解清末民初宪政改革的过程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这一辑刊进行详细阐述:其一,史料的历史背景和价值;其二,宪政史料的分类与特点;其三,编辑工作的特色与难点;其四,宪政史料对后世的影响与意义。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这部史料辑刊在学术研究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
1、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的历史背景与价值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尤其是在宪政改革方面,国家面临着外部列强的压力和内部变革的需求。清朝末期,随着“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和“自下而上”的社会运动交织进行,宪政的讨论愈加激烈,改革方案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应运而生,成为了研究这一时期宪政运动的核心文献之一。
该辑刊的出版是对清末民初宪政史料的一次全面整理和系统化展示。通过对这些史料的收集与整理,研究者能够深入了解清朝末期到民国初年的宪政思想、宪法草案、立宪活动等内容,为理解这一时期的宪政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除了对历史研究的意义外,清末民初的宪政改革还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它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尝试进行政治体制的现代化改革,也为后来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经验。因此,这些史料的保存和整理,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仍具有深远的影响。
2、宪政史料的分类与特点
《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收录了大量的宪政史料,内容涵盖了清末民初的宪政思想、法律条文、政治活动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宪政史料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宪法草案类、立宪运动类、政府改革类以及社会思潮类。
首先,宪法草案类史料是辑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清朝末期和民国初年多次提出的宪法草案,如《大清宪法草案》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宪法草案》等。这些宪法草案展示了当时宪法建设的不同构想及其与现实政治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其次,立宪运动类史料主要是关于当时社会上各类宪政团体、政治活动的记录,尤其是立宪派和保守派的斗争。通过这些史料,可以看到当时知识分子如何积极推动宪政改革,如何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也可以深入理解宪政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曲折和难题。
3、编辑工作的特色与难点
《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的编辑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首先,这些史料多为清末民初时期的原始文献,部分材料散落在各地,缺乏系统整理。因此,编辑者不仅要收集这些零散的文献,还要对其进行鉴别和考证,以确保资料的真实可靠。
其次,编辑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大量的宪政史料进行合理的分类和编排。考虑到这些史料的种类繁多,涉及的领域广泛,如何将其分门别类,并以合适的顺序进行呈现,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任务。
最后,编辑者还需要面对语言、翻译及文献来源的多样性问题。例如,一些外文文献在翻译过程中容易产生误解或遗漏,如何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文献的完整性,是编辑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难点。
4、宪政史料对后世的影响与意义
《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不仅是对一个历史时期的总结,它对后来的宪政研究、政治改革以及法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辑刊为研究清末民初宪政运动的学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资料库,帮助学者们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宪政思想和改革进程。
其次,随着宪政思想的传播,这些史料对后来的中国宪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清末民初的宪政改革未能如愿成功,但这一历史过程中的思想成果和经验教训,对于民国以后的宪政建设和现代中国的民主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此外,这些史料的出版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反思中国历史上宪政发展的契机。通过回顾清末民初的宪政尝试,今天的政治和法学工作者可以在历史的基础上,提出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改革方案。
总结:
《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作为研究清末民初宪政运动的重要文献,其出版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也为中国宪政历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通过对这些史料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清末民初的政治变化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通过这些史料,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推动中国宪政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