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史事长编(共10册)
资料编号:KW7564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2.84G
作者:严昌洪主编;张笃勤编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
辛亥革命史事长编,严昌洪主编,可称之为“全国首套编年体辛亥革命史料集成”。长编采用编年体体例,并以纲目方式,逐年逐月逐日,先概述当日事件以为纲,再举档案、报刊、回忆记述以为目,辑录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至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期间各种政治力量尖锐冲突的史实,以期反映辛亥革命的全过程,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成因及其所引起的中国社会巨变,并为辛亥革命研究提供基本资料。 辑录史料采取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并杂芜的史料选录信史,不隐恶,不溢善,实事求是,力求还历史本来面目,故特别注重资料的准确性,充分采用研究成果,对史料真伪作了力所能及的辩证。 按日纪事,难点莫过于把史料归属于某一天,编者为此拟定了严格的凡例,实属辛亥革命史料编纂的一次创举,体现了编者大胆的探索与严谨的学识。
目录介绍如下:
第01册 1894.1-1897.12.pdf199.64 MB
第02册 1898.1-1900.12.pdf247.16 MB
第03册 1901.1-1903.12.pdf321.06 MB
第04册 1904.1-1905.12.pdf266.70 MB
第05册 1906.1-1907.12.pdf296.46 MB
第06册 1908.1-1909.12.pdf310.89 MB
第07册 1910.1-1911.9.pdf292.59 MB
第08册 1911.10-1911.12.pdf290.06 MB
第09册 1912.1-1912.3.pdf295.72 MB
第10册 1912.4-1913.9.pdf384.52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不仅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史事长编》是对辛亥革命历史事件的详细梳理与记述。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辛亥革命史事长编》的重要性,包括其历史价值、内容特色、学术影响及研究意义。这本书通过丰富的史料、严谨的结构以及对辛亥革命历史事件的细致呈现,成为研究辛亥革命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如何塑造了中国近现代的政治格局。
1、《辛亥革命史事长编》的历史价值
《辛亥革命史事长编》作为一部集大成的历史著作,记录了辛亥革命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首先,这本书通过详细的史料和事件的编年体呈现,帮助后人更清晰地了解辛亥革命的全过程及其背景。这些史料包括了当时的重要人物的言论、政府的决策以及民众的反应,提供了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历史图景。
其次,《辛亥革命史事长编》为研究辛亥革命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资料来源。通过这本书,历史学者能够追溯到革命前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及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它对清朝末年政治腐败、改革失败以及民众反抗情绪的描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深刻矛盾,也为理解辛亥革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识。
最后,这部著作的出版填补了辛亥革命史研究中的诸多空白。尤其是在涉及民众运动、地方起义和各种政治派别之间斗争等方面,书中详细记录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它让读者不仅能了解历史事件的主流发展轨迹,还能看到一些边缘事件和人物的影响,呈现了更为全面的历史图景。
2、《辛亥革命史事长编》的内容特色
《辛亥革命史事长编》作为一部史事编年体作品,其内容特点首先体现在事件的详尽记录上。不同于一般历史书籍的叙述,这本书不仅记录了辛亥革命的重大事件,还特别强调了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结果以及各种历史人物的作用。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引用,尤其是当时政府、民众和革命党派的文献资料,呈现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历史画面。
其次,书中的内容结构十分严谨,采用了时间为线索进行事件的编排。每一篇章按照时间顺序逐一叙述,从清朝末期的社会动荡,到各地起义的爆发,再到最终辛亥革命的胜利,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书中不仅对政治事件进行叙述,还特别关注了军事行动、文化运动、社会变革等多维度的内容,全面展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
另外,书中的人物刻画也具有鲜明特色。《辛亥革命史事长编》通过大量的个人传记和事例,展现了革命领袖和普通民众在革命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和贡献。无论是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还是地方上的革命党人,甚至是那些未能成功的起义组织,书中都给予了充分的描述。这些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历史作用在书中得到了生动呈现。
3、《辛亥革命史事长编》的学术影响
《辛亥革命史事长编》不仅在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首先,这本书推动了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深入发展。由于其内容的全面性与精细性,许多历史学者在研究辛亥革命时,往往会参考这本书中的资料,甚至将其视为研究的基本框架之一。
其次,这本书在学术方法上具有独特之处。它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史料叙述,还融入了多种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如社会学分析、政治学分析等。这种多角度的学术视野使得《辛亥革命史事长编》不仅成为历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此外,书中的史料批判和价值判断在学术界也引发了广泛讨论。作者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不仅揭示了辛亥革命中的复杂性,还批判了其中的局限性。例如,在讲述清朝政府的腐败时,作者指出了清朝与民众、革命党之间的深刻矛盾;在描述革命派的理念时,也不乏对其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反思。这些分析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和新的视角。
4、《辛亥革命史事长编》的研究意义
《辛亥革命史事长编》作为研究辛亥革命的经典著作,其研究意义不言而喻。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对辛亥革命深入而系统的理解。通过对这部著作的阅读,学者和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政治斗争,它还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的各个方面。这种多角度的历史视野,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
其次,书中的研究意义在于对辛亥革命不同阶段的细致分析。革命的各个阶段,特别是起义前的社会背景、起义爆发的导火索以及革命胜利后的政治局势等,书中都有深刻的论述。通过对这些关键环节的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的复杂性与多元性,这对于后期的历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最后,《辛亥革命史事长编》的研究意义还在于它为后代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与方法论。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并通过严谨的分析方法对这些史料进行了细致解读。这不仅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还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研究方法,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树立了标杆。
总结:
通过对《辛亥革命史事长编》四个方面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在辛亥革命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从历史价值、内容特色到学术影响与研究意义,书中的每一个方面都展示了其独特的学术贡献和历史价值。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它不仅是研究辛亥革命的重要资料来源,也是后人深入了解辛亥革命及其历史背景的宝贵工具。
《辛亥革命史事长编》无疑为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的出版与研究将继续影响后续的学术工作和历史学科的发展。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本身,也能够更清晰地看待它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深远影响。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