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佛教研究(共5册)
资料编号:KW3848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305M
作者:(日)末木文美士 主编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
内容简介
《东亚佛教研究(共5册)》由末木文美士、方立天主编,是中日韩佛教会议论文集。6期会议,每期1本,共6本。自1980年以来,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迅速发展,佛教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促进中日两国佛教学术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中日两国佛教研究者的共同的愿望。1985年11月,日本《中外日报》社为纪念创刊90周年,经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协商,在日本京都举办了第一次中日佛教学术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此后,日本《中外日报》社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商定,每两年轮流在两国合作召开会议一次,迄今已召开过8次,为促进两国佛教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学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录介绍如下:
东亚佛教研究1.pdf64.94 MB
东亚佛教研究2.pdf53.89 MB
东亚佛教研究3.pdf50.02 MB
东亚佛教研究4.pdf68.90 MB
东亚佛教研究5.pdf67.73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东亚佛教研究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术领域,涵盖了佛教在东亚地区的历史发展、思想体系、文化传播和实践演变。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首先分析佛教如何传入东亚并在各国土壤中扎根;接着探讨东亚佛教的思想特征及其与印度佛教的差异;然后考察东亚佛教的文化影响,包括艺术、文学以及节庆等方面的表现;最后讨论东亚佛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复兴与挑战。通过这些分析,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东亚佛教研究视角,深入了解佛教在东亚的传播历程及其对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
1、佛教的东传与本土化
佛教自印度起源,经过几百年的传播,最终传入东亚地区,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宗教之一。佛教的东传经历了多次波折,尤其是在汉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的交流,佛教文化逐渐传入中国。最初佛教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文化和语言的障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逐渐适应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并形成了独特的本土化特征。
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从最初的《大般若经》等经典的翻译工作,到后来的宗派形成,如禅宗、净土宗等,都显示了佛教思想如何在中国土壤中生根发芽。与印度佛教相比,中国佛教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显著变化,更加注重普及和大众化,尤其是在民间信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佛教传播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东亚国家,佛教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本土化。例如,日本的佛教在其传播过程中融合了神道教的元素,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佛教形式;朝鲜则在中国佛教的影响下,发展了自己的佛教传统。总的来说,东亚佛教的本土化过程促进了佛教思想的多样化,也使其在东亚社会中扎根并广泛传播。
2、东亚佛教的思想特征
东亚佛教与印度佛教有着深刻的思想差异,主要表现在佛教的修行方式、宗派理念及其社会功能上。在印度佛教中,修行往往注重个人的解脱与觉悟,而在东亚佛教中,更多强调的是众生的普度和集体修行的价值。例如,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重视内心的直接觉悟与体验,这种强调个人内省的思想与印度佛教的理性分析有很大不同。
此外,东亚佛教在哲学思想上也存在一些显著特点。中国佛教思想特别注重与儒家、道家思想的融合。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上,禅宗、净土宗等流派都尽可能与本土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这些融合不仅仅是表面的宗教互动,更在深层次上体现了东亚佛教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除了这些思想上的差异,东亚佛教在宗教实践上也有独到之处。比如,净土宗的“念佛”修行法,强调通过反复念诵“南无阿弥陀佛”,以求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与印度佛教中强调苦行和自我修炼的传统截然不同。东亚佛教的修行方式更注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和体验,强调通过日常的宗教活动达到心灵的净化。
3、东亚佛教的文化影响
佛教在东亚的传播不仅仅限于宗教领域,它深刻影响了东亚地区的艺术、文学、节庆等多个方面。首先,在艺术领域,佛教的传入促使了大量佛像、寺庙建筑的创作。例如,中国唐代的佛教艺术,尤其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展现了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完美融合。在日本,佛教的传播带来了许多寺庙建筑和佛像的雕刻,这些艺术品至今仍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也同样显著。中国的佛教经典翻译,如《法华经》、《金刚经》等,不仅是宗教经典,也成为了文学经典。许多诗人、文人通过对佛教经典的解读与传诵,创作了大量以佛教为题材的诗文。此外,东亚佛教还促进了佛教思想与儒家、道家思想的对话,推动了哲学与文学的融合发展。
在节庆文化上,东亚佛教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比如,中国的春节、中元节等节庆中,都融入了佛教的元素。尤其是在清明节和盂兰盆节,佛教的祭祖与超度仪式成为了重要的文化习俗。这些节庆不仅是民众的宗教活动,也逐渐成为了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佛教在东亚社会的深远影响。
4、东亚佛教的现代复兴与挑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东亚佛教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与传统佛教思想之间存在较大冲突。许多人在物质主义和世俗化的浪潮中,逐渐忽视了佛教的传统教义和修行方式。此外,佛教界内部的争论与派别分裂,也使得佛教的影响力在某些地区出现了衰退。
然而,近年来,东亚佛教也呈现出复兴的趋势。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地,许多寺庙和佛教团体积极进行宗教改革与文化创新,试图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佛教实践。例如,近年来,中国的佛教界开始加强对现代佛教文化的宣传,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传播佛教思想,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线上佛教课堂中,吸引了大量关注者。
尽管面临着这些挑战,东亚佛教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一种精神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体现。佛教教义中关于“慈悲、智慧”的理念,仍然对人们的道德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在快节奏、压力巨大的现代社会中,佛教的内心平静与自我调节的智慧,仍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总结:
东亚佛教研究不仅仅关注佛教思想的传播过程,更深入探讨了佛教在东亚各国的本土化历程及其文化深远的影响。佛教在东亚地区的发展,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对佛教思想的吸收与改造。无论是思想、艺术、节庆,还是现代社会中的复兴,东亚佛教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了当地社会和文化。
总体而言,东亚佛教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东亚历史、文化和宗教演变的重要视角。通过这些研究,我们不仅能够理解佛教在东亚的历史轨迹,也能深入思考佛教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文化和精神功能。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