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民国花县志》全十三卷 孔昭度 符矩存 利璋纂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地区: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地方志
书名:民国花县志
卷数:全十三卷
作者:孔昭度 符矩存 利璋纂修
版本:民国十三年铅印本
格式:原书原貌彩色高清PDF电子影印版
大小:39.36 MB
页码:292双页
孔昭度个人简介
字贞和,号公豁,南海南庄罗格村人。广东武备学堂第一期学员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未毕业前即由清廷练兵处官费派送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于第六期步兵科。
宣统元年(1909年)会考东西洋留学生,成绩优等,赏步兵科举人,授“协军校”、广东督练公署提调。
民国元年(1912年)任广东第一师参谋长。旋调任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少将校长。护-兴,任两广都司令部将校团团长兼代理都司令部副官长。奉命策动莫擎宇讨袁讨龙,成立潮梅首义讨袁军,孔昭度任参谋长。
民国五年(1917年)取得潮梅汕胜利。10月北京政府委任其为潮梅镇守使署参谋长。援桂之役,任粤军第三师副师长,晋授三等文虎章、陆军少将衔。
北伐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师参谋长。后历任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参事、广东各部队编遣区特派员公署参事、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军务科长、西南军政委员会空军总司令部军法处长等职。曾任新兴县、饶平县、花县、阳春县县长、海口市政厅厅长。
抗日战争前隐退于家,寄情诗酒。
抗战时,汪精卫请其出任中将参赞武官,不受。
主要着作
编有《花县县志》、《阳春观风诗文集》,着有《雾豹寄庐遗集》等。
民国花县志内容简介:
民国十三年,广东花县,一位官员在处理公务之余,很喜欢看看风景。他留过洋,当过兵。何况现在时局还不是很太平,作为一个少壮派的新式人才,身上的担子很重,难得有暇,所以特别珍惜能在这小县城到处走走的时光。
某天,他去到一个名叫菊花山的景点,看到伏虎石等诸多奇妙;又登高而望,见整个花县郁郁葱葱,满目翠然铺陈于眼前,美不胜收。又想起了花县之历史,才杰辈出。不禁慨服。《民国十三年 重修花县志》重修花县志序一 所载 “佳哉兹城,鬰鬰葱葱,宜其代有贤豪矣。”下山之后,他对了解这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美丽小城的兴趣越发浓厚,找来原花县志去读,却不够满意。觉得原花县志首先有所残缺不提,内容上也受限于修纂之时,建县较晚、典籍等参考资料不足等历史条件不能较为全面深入地反映花县的面貌。尽管当初修志的骆、宋诸位先生才华横溢,也仍留有许多遗憾。“ 后阅原县志,见其开县迟而成志速。乾嘉道咸时骆宋诸人杰出而载籍蔑如[1],诚为憾事。”
于是,时任花县县长的他,决意要号召英才,重修花县志。这是一份艰巨的工作,不仅仅只是因为修志本身自古以来就是一份苦差事,还因为这是一个饱经战乱后仍处于动荡之中的年代(19世纪20年代),所有编纂人员面临着资料缺口大、修纂人才传承断层、资金不足等问题, “乱后兵燹[2]所遭……档案无存也,修纂乏人也,公欵匮竭也。”
孔县长想,这也是我们要重新修纂县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在我们文化传承的情况已经不是很好了,要是我们再不去做些什么的话,仰愧祖先之所传,俯恐子孙之无依。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书籍虽缺,但一些老本、残本还在,最根本的宪典还在,努力些去修复修复也可行。还可以辛苦一些去省城查一查资料。人才不足可以向其他地方借调。资金不足,但亦有民间热心的殷富之人的捐款。总之,开干就对了,我们总得留下一些什么。
“数者缺乏,难乎不难。余曰不然,档册虽焚而老成尚在,宪典未完也。公欵虽空而殷富不少也。县中书籍虽缺而省垣咫尺可到也。民间捐输虽悭[3]而省港外洋好义诸君尚多也。子毋言余将开幕于省垣以召集之。”
历时近一年,修纂成。
这一年里,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先生发表了新三民主义;女子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美国陆军航空勤务队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飞行。
金庸在这一年出生,列宁在这一年去世。
也是在这一年里,位于中国广东的花县重新修纂了属于他们的地方志。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这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对每一个修纂者,每一个当地居民来说,这是一件大事,功及县民之百代。修志工作完成后,昭度先生给《民国十三年 重修花县志》作序,序言结尾,他说, “斯志也,得编纂诸人毅力以完之,固邑人之幸,亦余之大幸也。”这一刻,也许他想起了范仲淹先生,那位千古文人官者的偶像,“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嘱予作文以记之。 ”“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许他是想起了李白:“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他想的不是功绩,而是那身为大国之民的儒家大同精神,想的是传承。
每一位在背后编纂的人都是如此。
也许在那个动乱之际,那些仍然不忘要重修一部地方志,想给后人留下一些历史的痕迹,能让后人寻到自己的根的人,都有这样一份情怀:也许我挺微小,但也努力地去为家乡社会历史的延续做一些贡献。
县志也反映了地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对县志的研究,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轨迹。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旨在详细探讨“广东省广州市《民国花县志》全十三卷 孔昭度 符矩存 利璋纂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这一重要文献资料,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该地方志进行详细阐述。首先,将介绍《民国花县志》的历史背景及其编纂过程,阐明这部地方志的时代意义及其价值;接着,分析该地方志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探讨其在地方志学、历史研究中的地位;第三部分将重点分析其内容的结构及特点,揭示这部地方志在记录地方历史、文化方面的全面性与独特性;最后,结合该地方志的PDF电子版下载情况,探讨其现代传播与利用方式对地方志研究和历史文化传承的影响。通过这些阐述,本文希望能够为读者呈现《民国花县志》作为地方志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1、《民国花县志》的历史背景与编纂过程
《民国花县志》作为一部重要的地方志,它的编纂背景与过程深深植根于民国时期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发展。花县,今天的广州市花都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具有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在民国时期,由于国家政局动荡、地方政府力量相对弱小,地方志的编纂工作成为了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为了保存地方的历史、文化、风俗,民间和政府的学者们开始了《花县志》的编纂工作。此志由孔昭度、符矩存、利璋等人主持修编,历时数年,才最终完成。
编纂过程中,修志工作组严格按照传统的地方志编纂标准进行,既要全面反映花县的历史发展,又要细致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经济变迁等方面的内容。由于花县地处南粤,文化与经济特色鲜明,因此,编纂者不仅要搜集大量的史料、调查数据,还要广泛征求地方学者的意见,确保《花县志》内容的权威性与真实性。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花县志》全书共分为十三卷,涵盖了花县从古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从古代的地理、行政划分,到近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变迁,以及地方人物和重大事件的记载,都体现了该志编纂者对于地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细致梳理。
2、《民国花县志》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民国花县志》不仅是花县地方历史文化的详细记录,也是研究南粤地区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首先,从地方志学的角度来看,这部志书体现了地方志编纂的高度规范化。它的内容包括了花县的自然环境、行政区划、人口、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每一部分都经过了严格的考证与论证,因此对于地方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其次,作为民国时期编纂的地方志,《民国花县志》对于研究民国时代的地方社会状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国时期社会动荡,许多地方志受限于时代背景而存在一些信息不完全或失真的现象。然而,《民国花县志》能够在这种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保存大量的地方资料,使得后世的学者能够在这部志书中寻找到研究民国时期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
最后,《民国花县志》对于现代的学术研究也具有现实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地方志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地方文化复兴和历史遗产保护方面。这部志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还为地方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借鉴,尤其是在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通过PDF电子版的传播,更多的学者和普通读者能够方便地访问这部重要的文献,进一步推动地方志研究的发展。
3、《民国花县志》的内容结构与特点
《民国花县志》共分为十三卷,其中涵盖了花县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内容。每一卷都有其独特的主题,结构安排紧凑,内容丰富。例如,第一卷主要介绍了花县的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而第二卷则详细记录了花县的历史沿革,从古代的周朝至民国时期的历史变迁。
此外,《民国花县志》还特别注重地方文化和民俗的记录,第三卷至第六卷分别详细介绍了花县的民间文化、风土人情、习俗节庆等。这些内容的编纂体现了修志者的深厚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这部地方志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注重实用性与权威性并重。编纂者不仅对历史事件进行了客观的叙述,而且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地方传说和口述史料,呈现出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花县历史全景。因此,《民国花县志》不仅是地方历史学者的重要参考书,也是地方文化爱好者和普通读者了解花县历史的重要窗口。
4、《民国花县志》电子版下载及现代传播影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纸质地方志逐渐被数字化版所替代。尤其是《民国花县志》的PDF电子版,为地方志的传播与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互联网的便利,研究人员和地方文化爱好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这部重要的地方志,查阅其中的详细资料。这种电子版的传播方式,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地方志的广泛传播。
此外,《民国花县志》的PDF电子版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数字化的文献资料便于文本搜索、数据整理与分析,学者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研究工作。尤其是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如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等,数字化版本为资料整合和知识共享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民国花县志》的电子版同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电子版,花县的历史文化不仅能够在学术圈内流传,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与公众共享。未来,随着电子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地方志的数字化工作还将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
总结:
综上所述,《民国花县志》不仅是花县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记载,也是地方志研究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它通过详细的历史记录和丰富的文化描述,为后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电子版的普及与传播,使得这部文献的价值得以更广泛地发挥。通过数字化的传播,学者们能够更加便捷地查阅资料,普通读者也能更容易地接触到这部重要的地方志。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