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地方电力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新化县地方电力志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工程效益、人物等篇。
编纂人员:龙成仲 , 刘助儒 , 杨德湘
编纂单位:新华县地方电力志编委会
内容时限:1931-1996
出版时间:1998年
出版单位:湖南人民出版社
目录
封面
新化地方电力志
版权页
新化县地方电力志编纂委员会
新化县地方电力志编纂人员
新化县地方电力志审稿小组
《新化县地方电力志》新化县地方志编委会审稿验收人员
《新化县地方电力志》类底地区水电局审稿验收人员
图片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资 源
第二篇发展规划
第三篇工程建设
第四篇工程管理
第五篇工程效益
第六篇组织机构
第七篇人物
志稿评审文存
杂 录
· 新化县地方电力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新化县地方电力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新化县地方电力志 1998年版》是一部全面记录新化县电力事业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它不仅详尽展现了地方电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进程,还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迫切需求。书中所涵盖的资料,不仅包括电力建设的基础设施、供电体系和管理机制,还涉及到人才培养、技术应用及社会效益等方方面面。本文将围绕该书展开详细探讨,从电力事业的发展背景、电力建设的实践成就、电力管理与制度建设、电力事业对社会经济的推动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全面剖析其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通过梳理1998年之前新化县电力的发展轨迹,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地方电力事业的奋斗与辉煌,也能为当代和未来的电力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这是一段沉淀于文字的历史,更是一部映照时代脉搏的地方志。
1、电力事业发展背景
《新化县地方电力志 1998年版》首先对新化县电力事业的发展背景做出了系统梳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力极度匮乏,到地方逐渐筹建小型电站,再到电力逐步并入省网,这一历程折射出国家工业化进程与地方现实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电力事业在新化县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国家政策导向与地方实践探索的互动下逐步展开的。
在计划经济年代,新化县电力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主导与集体力量支持。由于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对电力的需求集中在农业灌溉、粮食加工和乡镇企业兴起等方面。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地方政府不断推动小水电建设,形成了以资源禀赋为依托的地方电力雏形。这些努力虽然规模有限,但为后续的电力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向为新化县电力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场机制的引入不仅提升了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推动了地方电力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电力已不再仅仅是生活与生产的辅助条件,而成为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这种转变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电力事业的战略定位。
2、电力建设实践成就
书中对于电力建设的具体成就做了全面而详实的记录。从小型水电站的分布,到输变电线路的架设,再到县域电网的形成,这些都是新化县电力事业发展过程中最为显著的成果。这些建设不仅改善了供电状况,也有效提升了城乡生活质量。
在基础设施方面,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新化县电力建设的高峰期。大量的小水电工程在各乡镇兴建,极大地缓解了电力短缺问题。与此同时,电网建设逐渐完善,部分乡村首次通上电,改变了长期以来“无电可用”的局面。书中以丰富的数据和案例,展示了这一时期电力建设对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的深远影响。
随着供电能力的增强,电力事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规模化。电厂的运行模式不断优化,输变电技术日趋成熟,县域电力与省级电网的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供电稳定性。这不仅提升了地方经济发展的硬件条件,也为工业企业的落地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电力成为推动新化县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3、电力管理与制度建设
电力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新化县地方电力志 1998年版》详细阐述了县域电力管理的演进,从最初的政府直接管理,到逐渐形成专业化、制度化的电力公司和供电体系。这一过程体现了地方电力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在早期阶段,电力管理多依靠地方政府行政推动,存在管理分散、效率偏低的问题。随着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亟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于是,地方逐步探索形成了专门的电力管理机构,确立了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制度规范,从而实现了供电工作的有序运转。
进入90年代,电力体制改革成为全国性的趋势,新化县也积极响应,推动电力企业化、市场化运作。管理制度更加注重科学化和现代化,不仅强调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也逐步将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纳入日常管理之中。这些制度建设的完善,为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4、电力推动社会经济
电力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进步密切相关。《新化县地方电力志 1998年版》特别强调了电力对农业、工业和民生的推动作用。电力不仅为现代化生产方式提供了能源支持,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农业领域,电力的引入推动了农田灌溉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化,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水平。农村电气化的实现,使农民逐渐摆脱传统手工劳动,走向更加高效的生产方式。这一转变不仅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也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
在工业和民生方面,电力为地方工业企业的兴起提供了充足保障,推动了新化县由传统农业县向综合性经济发展的转型。同时,居民生活水平随着电力普及而显著提升,家用电器的普及改善了生活条件,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也因电力的支持而快速发展。可以说,电力事业的发展,已经深深融入新化县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
总结:
通过对《新化县地方电力志 1998年版》的梳理,可以清晰看到新化县电力事业的发展脉络。从基础建设的艰辛起步,到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再到对社会经济的全方位推动,这部地方志展现了一部奋斗史,也是一部成就史。它不仅记录了新化县电力发展的历史事实,更反映了地方人民在时代变迁中追求进步的精神风貌。
这部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启示:地方电力的发展,必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必须在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中不断寻求突破。今天重读《新化县地方电力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思考,它提醒我们,电力事业的发展始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支撑。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