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印刷厂志 1952-1989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嘉善县印刷厂志1952-1989
内容简介: 一、本志定名为《嘉善县印刷厂志》。 二、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三、本志体例遵循“以时为经”、“以事为纬”和“横不缺项”、“纵不断线”、“横纵结合”的原则设置。全志以“概述”反映企业全貌;“大事记”贯穿工厂发展全过程;“生产建设”、“企业管理”突出全志以生产为主线的特点;分章、节、目、支目等编写。
编纂人员:叶小舟
编纂单位:嘉善县印刷厂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1952-1989
· 嘉善县印刷厂志 1952-1989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嘉善县印刷厂志 1952-1989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嘉善县印刷厂自1952年成立至1989年,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发展历程。这段历史不仅反映了一个县级印刷厂的成长轨迹,更折射出新中国地方工业的发展缩影。从初期的简陋设备与人力操作,到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从满足地方党政机关宣传需求,到服务教育、文化与商业的多样化市场;再到厂内职工在技术改革、劳动纪律和文化建设中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嘉善县印刷厂在37年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将从“历史沿革与发展基础”“生产经营与技术革新”“社会作用与文化影响”“职工生活与厂内氛围”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既勾勒出厂志的整体脉络,又展现出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与社会意义。通过梳理这段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地方工业在社会变迁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今天的产业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1、历史沿革与发展基础
嘉善县印刷厂的建立背景,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文化宣传事业的高度重视。1952年,县里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创办了印刷厂,初衷是为满足党政机关的文件印制、宣传资料出版以及基础教育教材供应等迫切需要。厂址设在县城一隅,设备多为旧社会遗留或简易改造,条件十分简陋,但意义非凡。
1950年代到1960年代,印刷厂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生产格局。虽然规模不大,但其存在对于嘉善的地方政务运行和文化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时纸张短缺、印刷技术落后的条件下,职工们依靠勤奋和智慧完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奠定了厂志的坚实基础。
进入197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对县级工业支持力度的增加,嘉善县印刷厂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厂房逐步扩建,设备有所更新,业务范围从单一的政府需求扩展到教育、文艺、商业印刷等多方面,发展基础进一步稳固,为后续的全面提升创造了条件。
2、生产经营与技术革新
印刷厂最初的生产方式几乎完全依赖手工,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但随着时间推移,厂里逐渐引进铅字印刷、油印机等设备,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这些技术的引进不仅提高了效率,也使得印刷品的质量有了保障,满足了更广泛的社会需求。
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印刷厂开始引入较为先进的排版与印刷技术。虽然与大城市的大型印刷厂相比仍有差距,但在县级范围内,这些革新已经相当突出。尤其是在彩色印刷、装订工艺等方面的尝试,使得产品种类日益多样化,经济效益逐渐凸显。
经营方面,印刷厂不仅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还开始主动面向社会承接各类印刷业务。教材、书刊、票据、包装印刷等业务陆续展开,使得企业逐渐走上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道路。这一转变,也反映了改革开放背景下地方企业市场化的探索。
3、社会作用与文化影响
嘉善县印刷厂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单位,更是地方社会文化的重要支撑。厂里承担了大量的党报党刊印制任务,为党的思想宣传和政策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尤其在重大政治运动期间,印刷厂几乎是全县政治宣传的神经中枢。
在教育领域,印刷厂长期负责教材和试卷的印刷,为嘉善县中小学的正常教学提供了保障。这种服务性职能,使得印刷厂与教育事业紧密相连,也让其在县民心中有着重要地位。可以说,印刷厂是教育公平和知识传播的重要环节。
此外,印刷厂还承担了文艺宣传品的印刷,为地方戏曲、文艺团体以及文化活动提供物质支持。这种作用超越了经济层面,更在精神文化层面影响了几代嘉善人。印刷厂不仅传播了纸上的文字,更传播了社会的思想与文化记忆。
4、职工生活与厂内氛围
印刷厂的职工队伍,是推动厂志发展的根本力量。早期职工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凭借勤劳与责任心,学习操作技能,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厂里也注重技能培训与劳动纪律建设,为工人提供成长平台。
在职工生活方面,印刷厂不仅仅是工作的场所,也是一个小型社区。职工之间关系密切,厂里组织文体活动、互助活动,营造了良好的集体氛围。这种温暖的氛围,不仅增强了凝聚力,也提升了生产积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印刷厂逐渐引入竞争与绩效考核机制,职工的收入与积极性直接挂钩。这种转变推动了个人能力的提升,但也让厂内氛围更加复杂。然而,总体而言,职工与印刷厂之间形成了深厚的情感纽带,他们共同见证了厂志的辉煌与挑战。
总结:
嘉善县印刷厂志(1952—1989),不仅是一段地方工业发展的记录,更是一幅社会历史的缩影。从艰苦创业到逐渐壮大,从服务政务到走向市场,从单一生产到文化传播,印刷厂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特征的发展道路。这段历史体现了地方企业在国家经济与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回顾嘉善县印刷厂的历程,我们能够理解一个小型印刷厂如何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使命,不断创新,最终成为地方文化与经济的重要支柱。这种历史经验,不仅值得铭记,也能为当下和未来的产业转型提供参考与启迪。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