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民族志 200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仁怀民族志》
【作者】:杨明亮著
【出版社】:仁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时间】:2009
【页数】:183
概述
大事记略
第一章 苗族
第一节 族称源流分布
第二节 风俗习惯
第三节 婚姻 家族
第四节 语言文字
第五节 文学艺术
第六节 工艺美术
第七节 体育医疗
第二章 仡佬族
第一节 族称源流分布
第二节 风俗习惯
第三节 婚姻与家庭
第四节 语言
第五节 文学艺术
第六节 工艺美术
第七节 体育 医疗
第三章 布依族
第一节 族称源流分布
第二节 风俗习惯
第三节 婚姻
第四节 语言文字
第四章 彝族
第一节 族称源流分布
第二节 风俗习惯
第三节 婚姻家庭家族
第四节 语言文字
第五节 文学艺术
第五章 白族与其他民族
白族与其他民族
第六章 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民族经济条件状况
第二节 政府大力扶持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节 民族企业
第七章 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项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第二节 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第三节 少数民族体育事业
第四节 民族医疗卫生事业
第五节 计划生育
第八章 民族工作机构及民族乡点设立
第一节 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与变动
第二节 仁怀县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仁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第三节 民族乡
第四节 民族点
第九章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第一节 历史上的民族斗争
第二节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第十章 革命英烈与干部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
第二节 革命英烈
第三节 少数民族干部
附录
仁怀市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朱顺昌
仁怀市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开发初探&李西强
· 仁怀民族志 200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仁怀民族志 200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仁怀民族志 2009年版》是对贵州省仁怀市的民族文化、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全方位记录与研究。该版本的民族志不仅展示了仁怀地区的历史背景与民族特色,还深入探讨了当地各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变与挑战。通过对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多角度的描写,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和细腻的仁怀地区民族文化图景。同时,2009年版的民族志在组织结构、内容深度及理论视角上都进行了创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将从该民族志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社会变迁与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仁怀的民族文化及其独特的社会风貌。
1、历史背景与民族构成
仁怀市位于贵州省中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历史背景源远流长,民族构成丰富多样。根据《仁怀民族志 2009年版》中的记载,仁怀市辖区内的民族主要包括汉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历史上,仁怀曾是各民族文化交汇与融合的场所,特别是在苗族和侗族的传统文化中,仍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仁怀的民族构成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地方的多民族融合进程使得该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从古代到近现代,仁怀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碰撞和融合。尤其是在唐代和明清时期,随着大批汉族人迁徙到这一地区,汉文化和苗族、侗族等本土民族文化的交织影响了地方的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
《仁怀民族志 2009年版》通过详细的史料考证,展示了仁怀市从古至今的民族变迁史,帮助我们理解了这一地区在多民族共存背景下的独特历史演变。历史的积淀与多民族的共生关系,至今在仁怀的乡村和城镇中仍然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
2、文化特色与传统风俗
仁怀市的文化特色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当地各民族的传统风俗。《仁怀民族志 2009年版》详细记录了苗族、侗族、布依族等民族的传统节庆和礼仪。比如,苗族的“苗年”节、侗族的“侗年”节以及布依族的“火把节”都是重要的民族文化活动,既是庆祝丰收的时刻,也是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除了节庆活动外,仁怀地区的传统工艺也极具特色。苗族的刺绣、侗族的木建筑、布依族的银饰制作等,都是地方文化的代表。当地的民间艺术传承世代,成为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表达的方式。《仁怀民族志 2009年版》通过丰富的民俗记录和艺术分析,展示了这些传统技艺的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
文化的多样性也表现在语言和饮食上。仁怀的各民族语言各具特色,虽然普通话已成为主流语言,但当地的苗语、侗语和布依语等依然在日常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饮食方面,仁怀的特色食品如苗族的酸汤鱼、侗族的腊肉等,都是当地人民日常生活和节庆时刻不可或缺的部分。
3、社会变迁与现代化进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仁怀市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仁怀民族志 2009年版》通过对当地社会变迁的考察,展示了该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挑战与转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仁怀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逐渐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型,农村经济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型。
社会变迁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变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传统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受到了外部文化的冲击,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发生了改变。尽管如此,地方政府和学者仍然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文化产业化、旅游开发等方式,尝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仁怀民族志 2009年版》对社会变迁的深入分析,不仅帮助读者了解了仁怀现代化的步伐,也为理解中国西部地区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如何平衡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当前仁怀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4、研究方法与学术价值
《仁怀民族志 2009年版》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结合了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展现了仁怀地区的民族风貌和社会结构。该民族志的编撰不仅依靠大量的田野调查数据,还融合了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力求从多个维度呈现一个立体的仁怀民族文化景象。
此外,书中注重了对民众口述史和地方史的采集与整理,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传承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对民间传统的记录与保存,民族志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后代人了解本土文化、尊重多元文化提供了借鉴。
从学术价值角度来看,《仁怀民族志 2009年版》具有重要的学术贡献。它不仅为民族学、文化学领域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也为今后类似地区的民族志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堪称区域民族文化研究的典范。
总结:
《仁怀民族志 2009年版》通过对仁怀市历史、文化、社会变迁及研究方法的系统阐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该地区多元民族文化的窗口,也为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资料。这本民族志充分展现了仁怀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性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仁怀民族志 2009年版》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并探讨文化多样性如何与现代化相协调。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