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县地区民政志 198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万县地区民政志
内容简介: 一、本志设篇、章、节、目四个层次,计十三篇三十余万字。采用语体文记述,以志、图、表、记,传五种形式,秉笔直书,详今略古,以时间为经、门类为纬,横排竖写。 二、本志上限为民国纪元前1年(1911),有的章节尽量向前追溯。下限至1985年,其中,职官和大事记断至1988年,重点记述1935年至1985年的50年。
编纂人员:宋政宣
编纂单位:万县地区民政局
目录
封面
万县地区民政志
《万县地区民政志》编纂委员会
序
凡例
题词
图片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沿革
第二篇 基层政权建设
第三篇 行政区划
第四篇 优抚
第五篇 安置
第六篇 灾害救济
第七篇 社会救济
第八篇 社会福利
第九篇 收容遣送
第十篇 婚姻
第十一篇 殡葬
第十二篇 民政财务
第十三篇 其它
编后
版权页
· 万县地区民政志 198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万县地区民政志 198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万县地区民政志(1989年版)》是一部具有重要地方史料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志书,它不仅忠实记录了万县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内民政工作的实践与成就,还系统呈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全貌。从组织架构的变迁,到基层工作的展开;从优抚救助的实施,到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该书以详实的数据与案例勾勒出民政工作的轨迹,展现出地方政府为民谋福祉、推动社会进步的努力。本文将围绕四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其一,民政机构的沿革与职能扩展,揭示民政体系逐步健全的过程;其二,基层治理与社会秩序的维护,展示民政在群众生活中的深远影响;其三,优抚安置与社会救济,凸显国家与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其四,社会服务与公共事业的发展,反映民政事业对社会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解读,我们不仅能更清晰地理解《万县地区民政志(1989年版)》的价值与贡献,也能体会到它作为地方志书在历史研究与现实借鉴中的独特意义。
1、民政机构沿革与职能扩展
《万县地区民政志(1989年版)》开篇便对民政机构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细致描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万县地区民政部门逐步建立并完善,初期以安置复员军人、救助贫困群众为主,随后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推进,其职能逐渐扩展,涵盖婚姻登记、优抚救济、社会服务、地名管理等多个方面。这种职能的逐层扩展,体现了民政部门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机构设置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折射出地方社会治理重心的转移。随着上级政府对民政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万县地区的民政部门相继设立了下属科室,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组织架构。这一过程,既是地方治理现代化的缩影,也是行政体系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体现。
同时,书中还详细记载了民政干部队伍的建设。从选拔、培训到任用,干部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民政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通过这些细致的记述,我们能够清楚看到民政机构如何逐步成长为一支专业化、制度化的力量,从而为地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基层治理与社会秩序维护
《万县地区民政志(1989年版)》对基层治理的内容给予了极大篇幅的记录。乡镇和村社层面的民政工作,直接关系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从户籍管理到婚姻登记,从计划生育的协调到民间纠纷的调解,基层民政干部承担了社会秩序维持的重要责任。
在维系社会稳定方面,志书中多次提及“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这一基层组织通过化解矛盾、调处纠纷,不仅节省了司法资源,也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自治能力。万县地区的基层民政治理,正是通过这种贴近百姓的方式,逐渐实现了社会的良性运转。
此外,书中还专门强调了对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特殊治理方式。民政部门因地制宜,注重尊重当地习俗,同时推动国家政策的落实。这种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治理模式,展现出民政工作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也为后来基层治理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鉴。
3、优抚安置与社会救济
优抚安置工作是《万县地区民政志(1989年版)》的重要内容之一。书中系统总结了对革命烈士家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等群体的安置与抚恤政策。通过落实优抚政策,国家不仅表达了对功臣的敬重,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生活保障。
对于社会救济,志书同样进行了详尽记载。无论是对因自然灾害而陷入困境的农户,还是对失去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民政部门都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救助。这些记录展现出民政部门在保障基本民生方面的重要职能,也体现了社会公平与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落实。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万县地区在救济方式上注重实效。除了直接的物资救助外,还探索了劳动力安置、生产补贴等方式,帮助群众从根本上改善生活状况。这种务实的救济模式,既减轻了政府的长期负担,也增强了群众自我发展的信心。
4、社会服务与公共事业发展
在社会服务与公共事业方面,《万县地区民政志(1989年版)》展现出丰富的历史细节。民政部门不仅承担着殡葬改革、婚姻登记、福利院和敬老院的建设,还积极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这些工作直接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提升了社会整体文明程度。
尤其在社会福利机构建设方面,书中记载了福利院、孤儿院、敬老院等设施的逐步建立。这些机构的设立,为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等群体提供了依靠,也标志着社会福利事业的制度化与常态化。它们不仅是民政部门关怀民生的体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
此外,志书还详细反映了殡葬改革的推进过程。从传统土葬到推广火葬,再到公墓的建立,这一改革过程体现了政府在推动社会习俗变革方面的努力。通过这些公共事业的发展,民政部门逐步实现了从单一救济向综合服务的转型,使民政事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总结:
综上所述,《万县地区民政志(1989年版)》是一部内容详实、结构完整、意义深远的地方志书。它不仅记录了万县地区在特定时期的民政工作全貌,更反映了社会变迁中的基层治理逻辑与制度演进轨迹。从机构沿革到优抚救助,从基层治理到社会服务,每一部分内容都为我们理解地方治理提供了生动素材。
作为历史文献,该志书既是地方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也是学术研究与现实政策借鉴的重要资料。它帮助我们理解民政工作的价值,理解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互动,理解社会保障与公共事业建设在地方发展中的地位。可以说,它既有史料价值,也有现实启迪意义。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