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粮食志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南召县粮食志》
内容简介: 一、《南召县粮食志》的结构,采用多章体形式。整体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前引部分包括序、概述、大事记;主体部分共分8章,分别包括机构沿革、粮油资源、征购、供应、调运、仓储、加工、集市贸易,尾绪部分有人物、附录等。全志约16·9万字。
编纂人员:栗廷钧
编纂单位:南召县粮食局
出版时间:1990年
目录
封面
南召县粮食志
图片
编纂领导小组名单
序
编辑说明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机构沿革
第二章 粮油资源
第三章 征购
第四章 供销
第五章 调运
第六章 仓储
第七章 加工
第八章 集市贸易
人物
附录
版权页
· 南召县粮食志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南召县粮食志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南召县粮食志 1990年版》是全面记录南召县粮食生产、管理、流通与发展历史的重要志书,它不仅真实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末南召县粮食工作的基本状况,还为研究地方经济变迁、农业政策落实及农民生活改善提供了翔实资料。该志书内容详尽,结构严谨,涵盖了粮食种植结构、产量数据、仓储设施、购销网络以及政策执行等多个层面,既是地方农业发展的“全景图”,也是研究区域粮食经济规律的宝贵文献。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与成书缘起”“粮食生产与耕作特征”“流通体系与仓储管理”“社会影响与现实意义”四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揭示《南召县粮食志 1990年版》的独特价值与深远意义。通过对这部志书的再认识,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南召县粮食事业的发展轨迹,还能从中提炼经验,为当下的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提供启示。
1、历史背景与成书缘起
《南召县粮食志 1990年版》诞生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生产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南召县作为豫西南山区的重要农业县,既有传统农业的深厚底蕴,又面临现代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志书的编纂正是为了在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对粮食事业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
从历史角度来看,该志书的编写凝聚了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的智慧与努力。它不仅是对南召县历年粮食工作的汇编,更是对政策执行成果的见证。通过这一成书过程,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地方在国家战略与区域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也体现出地方志书在记忆传承和经验总结上的重要功能。
同时,这部志书的出版还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它强调“以史为鉴”的功能,旨在通过记录与分析过去的粮食发展情况,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因此,它不仅仅是资料的罗列,更是对南召县农业文明传承与发展路径的一种系统性表达。
2、粮食生产与耕作特征
南召县地处伏牛山区,地貌复杂,土壤类型多样,决定了其粮食作物种类丰富。志书中详细记载了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情况及不同乡镇的生产特点。这些数据和描述,不仅展现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也反映了农民对自然条件的适应与利用。
在生产方式方面,志书对传统耕作习惯与新技术推广的关系进行了阐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科技的逐步应用,良种推广、化肥使用、农机普及等措施逐步落地,推动了粮食单产水平的提升。然而,在山区条件下,劳动力分散、耕地破碎,依旧制约着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此外,志书还对农田水利建设和耕地保护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说明。南召县通过修建梯田、发展水利工程,有效缓解了干旱和洪涝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农业抗风险能力,也为后续的粮食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3、流通体系与仓储管理
粮食不仅要“种得出”,还要“管得好”。志书对南召县粮食流通体系进行了全面记录,包括国家粮站、粮店的布局,城乡粮食购销网络的形成,以及粮食价格政策的落实。这些内容揭示了粮食流通在稳定市场、保障供给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仓储管理方面,志书记载了南召县在当时建设的一批粮库和仓储设施。它们不仅承担着储备任务,也在粮食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仓储技术的改进,如通风、防潮、防虫措施的完善,大大提升了粮食储存的安全性与长期性。
同时,粮食调拨与运输系统的完善,使得南召县能够更好地融入国家粮食大循环。无论是保障城乡居民口粮,还是支持国家战略储备,南召县的粮食流通与仓储工作,都体现出地方与国家之间密切的粮食安全联系。
4、社会影响与现实意义
粮食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志书通过大量数据与事例,展现了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城乡关系以及社会稳定的深远影响。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粮食增产与农民生活改善形成了良性互动。
从社会层面看,粮食志的编纂与传播,有助于增强地方的历史认同感与发展信心。它不仅让后人了解上一代人的奋斗与智慧,也让政策制定者能够从经验中吸取教训,更科学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现实意义上,《南召县粮食志 1990年版》提供的经验,对于今天的粮食安全依然具有借鉴价值。面对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气候变化等新挑战,志书中总结的耕作经验、水利建设、仓储管理等内容,依旧可以为政策设计和实践操作提供启迪。
总结:
《南召县粮食志 1990年版》不仅是南召县农业与粮食事业的全面总结,也是中国地方粮食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以丰富的数据、翔实的案例,展现了一个山区农业县如何在时代变革中寻求突破与发展。通过对这部志书的深入解读,我们不仅能够回望历史,更能从中获取经验,服务于当下的粮食安全战略。
总体而言,这部志书的价值在于其历史厚度与现实启示并存。它既是一份记录,也是指南,为我们理解区域粮食经济提供了独特视角。今天重读它,更能体会到地方志书在记忆、研究与发展之间的桥梁作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