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志(中册)经济_2010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宜春市志(中册)
内容简介: 一、本志记述时限上限不限,下限一般截止2007年,个别记述延至2009年。记述范围为宜春市行政区域。 二、本志坚持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相统一的原则,力求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宜春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以为“存史、资治、教化”之用。 三、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门类。彩色图照集中置于志首,黑白图表随文。架构一般为卷、章、节、目四个层次,个别目下设子目。
编纂人员:龚建华 , 舒建勋 , 黄渭高
编纂单位:宜春市人民政府 , 宜春市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2010年
出版单位:方志出版社
ISBN:978-7-80238-841-3
· 宜春市志(中册)经济_2010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宜春市志(中册)经济_2010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宜春市志(中册)经济_2010版_》作为系统记录宜春经济发展脉络的重要文献,全面展现了该市在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经济领域的演变轨迹和成就。全书涵盖了农业、工业、交通、商贸、财政金融等多个层面,既有对经济运行数据的严谨统计,又有对政策导向与发展实践的深度剖析。文章将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特色、社会民生改善和发展战略展望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对书中经济数据的梳理,可以看出宜春市经济在转型升级中所展现出的韧性与创新精神;通过对区域经济的剖析,能够凸显各县市在宜春整体发展格局中的独特角色;通过对民生的描绘,展现经济成果如何惠及社会大众;而对发展战略的总结,则勾勒出宜春未来发展的长远蓝图。本文在全面解析《宜春市志(中册)经济_2010版_》的同时,也力求再现宜春经济腾飞的历程,为认识地方志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宜春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始终是推动全局的关键。《宜春市志(中册)经济_2010版_》详细记录了该市如何在传统农业基础上,逐渐强化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使得整体经济布局更加合理。通过政策扶持与产业规划,宜春逐渐摆脱单一经济结构的制约,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体系。
在农业领域,宜春市依托丰厚的土地与水资源,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从传统的粮食种植扩展到经济作物、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既保障了粮食安全,也提升了农业效益。特别是在茶叶、竹木、药材等特色产业中,宜春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优势。
工业发展则成为推动宜春经济跨越的重要引擎。通过引进资金与技术,宜春建立了一批以建材、能源、机械制造和医药化工为主的工业企业群体。随着园区经济和产业集群的兴起,宜春逐渐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格局,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在服务业方面,宜春充分发挥地理与人文优势,推动商贸、旅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温泉、生态旅游和文化资源的开发,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使得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2、区域经济特色发展
宜春市下辖多个县市区,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特色。《宜春市志(中册)经济_2010版_》将这些区域特色发展一一加以呈现,勾勒出一幅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版图。每个县市因地制宜,形成了差异化的产业格局,共同推动宜春整体经济提升。
例如,丰城依托煤电资源,逐步发展成为能源产业基地,带动相关工业发展;樟树因中药产业而闻名,被誉为“中国药都”,医药经济成为其重要支柱。高安则以建材产业见长,形成了庞大的水泥产业集群,为地方财政和就业做出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万载、宜丰等地积极发展竹木加工与生态农业,既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也拓展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靖安和铜鼓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重点发展旅游业和生态经济,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这种差异化发展模式,使得宜春整体经济结构更加平衡。
区域特色经济的崛起不仅体现出资源禀赋的充分利用,也显示出地方政府在规划与政策上的智慧。通过引导区域发挥优势产业,宜春形成了“点上突破、面上推进”的发展态势,增强了整体竞争力。
3、社会民生改善进展
《宜春市志(中册)经济_2010版_》不仅关注宏观经济数据,也重点记录了经济发展成果对社会民生的影响。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宜春市在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取得了显著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在就业方面,随着工业园区与服务业的扩展,宜春为大量农村劳动力提供了转移就业机会,有效缓解了城乡就业矛盾。同时,创业扶持政策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推动了劳动结构的优化。
收入水平的提高是经济成果最直观的体现。书中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民不仅依靠农业收入,还通过外出务工、发展特色经济获得更多收益,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宜春大力推动教育普及与医疗资源扩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健全,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住房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更为宜春市民提供了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4、未来发展战略展望
《宜春市志(中册)经济_2010版_》不仅是对过去和现实的总结,也包含对未来的展望。宜春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了面向未来的战略规划,以确保持续稳健的增长。其核心在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与区域协同。
在产业战略上,宜春强调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加快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绿色发展成为宜春未来战略的重要方向。作为江西省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宜春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这样的发展理念,为宜春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区域协同发展也是未来战略中的关键。宜春注重加强与省会南昌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联动,通过交通、物流、产业合作等手段,提升宜春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宜春更好地融入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大局。
总结:
《宜春市志(中册)经济_2010版_》是一部全面记录宜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文献,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地方在历史阶段中的经济轨迹,也为后人理解区域经济的运行逻辑提供了宝贵资料。从产业结构优化到区域经济特色,从民生改善到战略展望,宜春市的经济图景被完整而生动地勾勒出来。
通过这部志书,我们能够看到宜春经济发展的厚积薄发与稳步前行,能够理解地方政府在政策引导与实践中的智慧与担当。它不仅是宜春经济的总结,更是未来发展的参照,彰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