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县公路志 200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武宁县公路志
内容简介: 一、本书系武宁公路史上第一部公路志,书名为《武宁县公路志》,采料自武宁县境内产生道路时为上限,2006年6月为下限。 二、全书共分为公路、桥梁渡口、公路管理、机构组织、荣誉辑录、公路文苑六篇,以篇、章、节为层次目录。
编纂人员:柯美柏 , 王时友 , 黄小矛 , 丁芝仁 , 李焕孝 , 赵冀生
编纂单位:武宁县公路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2006年
目录
封面
武宁县公路志
《武宁县公路志》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图片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公路
第二篇 桥梁、渡口
第三篇 公路管理
第四篇 机构组织
第五篇 荣誉辑录
第六篇 公路文苑
编后
· 武宁县公路志 200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武宁县公路志 200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 《武宁县公路志(2006年版)》是一部系统记载武宁县公路建设、管理与发展的综合性志书,是地方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文献。该书全面反映了武宁县自公路事业创建以来的历程,涵盖了公路建设规划、技术革新、养护管理、运输发展及其社会经济影响等内容。通过翔实的数据与生动的案例,它不仅记录了公路的里程变迁,更展示了交通强县的奋斗历程。本篇文章将从四个方面对该志书进行详细阐述:一是“公路建设的历史进程”,回顾从无到有、由简至繁的公路网络建设过程;二是“交通规划与管理体系的完善”,分析武宁县如何在时代变革中完善管理体制;三是“公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联动效应”,探讨公路建设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四是“公路志的文化价值与时代意义”,剖析该志书在地方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本文旨在通过对《武宁县公路志(2006年版)》的解读,揭示其作为一部地方交通志的重要史料价值与现实启示。
1、公路建设的历史进程
武宁县的公路建设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交通基础极为薄弱,山高路险,出行主要依赖步行与水运。1956年,县内第一条县级公路正式开通,标志着武宁公路建设的起步。虽然早期的道路多为砂石路、泥路,但这一时期的建设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地方政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依靠群众力量修路筑桥,展现了艰苦奋斗的建设精神。
进入改革开放后,武宁县的公路事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县交通局相继启动“通乡达村”工程,通过国家与地方共同投入资金,逐步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的目标。该时期,公路技术标准得到提升,铺设沥青路面成为主流,道路等级明显提高,交通条件极大改善。
到2006年版《武宁县公路志》编纂完成之际,全县公路总里程已突破千公里,形成了以国省干线为主、县乡公路为辅的交通网络。尤其是省道、县道的贯通,使城乡之间的物流、人流往来更加便捷,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2、交通规划与管理体系的完善
公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与严格的管理。《武宁县公路志(2006年版)》系统总结了县域交通规划的演变过程。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武宁县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交通规划体系,通过《武宁县公路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公路等级划分、发展目标与实施步骤,为全县公路建设提供了制度依据。
在管理体系方面,武宁县交通主管部门不断改革创新。公路养护体制由原先的“分段包干”逐步转向“专业养护、统一管理”模式,提升了道路维护效率。特别是在2000年后,县政府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公路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实现了科学养护与资金合理分配。
此外,《公路志》中还记录了交通安全、运输执法等制度的完善历程。武宁县通过建立交通执法队伍,加强道路安全监管,显著减少了交通事故率。到2006年,全县已基本形成规划科学、建设有序、管理规范、运行安全的现代公路管理体系。
3、公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联动效应
公路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经济发展的血脉。《武宁县公路志(2006年版)》充分展示了公路建设对县域经济的带动效应。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农副产品、矿产资源以及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尤其是庐山西海、云居山等景区的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活力。
同时,公路的延伸带动了农村市场的繁荣。农民通过便捷的道路将农产品销往外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县内运输业、物流业也随之兴起,成为推动武宁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交通改善带来的资金流与信息流,极大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路建设还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因交通便利而得到优化配置,山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公路志》通过详实数据与案例,生动呈现了公路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4、公路志的文化价值与时代意义
《武宁县公路志(2006年版)》不仅是一部交通志书,更是一部反映时代精神的地方文化典籍。它以翔实的资料记录了几代交通人的奋斗历程,体现了勤劳、奉献、创新的公路精神。这部志书的编纂,填补了武宁县交通史料的空白,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地方经济与社会变迁的重要依据。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公路志》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通过具体的人物、事件与数据,让读者看到地方建设的艰辛历程,也激励后人继续推进交通事业的发展。该志书体现了地方志文化“修以载道、存史资政”的编纂理念,是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
放眼当下,《武宁县公路志》的价值更显突出。它不仅为后续的公路规划提供了借鉴,更成为地方政府制定交通政策的重要参考。作为一部记录时代变迁的文献,《公路志》见证了从落后到现代化的跨越,是武宁人民勤劳智慧的历史印记。
总结:
《武宁县公路志(2006年版)》是一部系统、完整的交通志书,它以丰富的史料与严谨的结构,记录了武宁县公路事业的发展轨迹。从建设的起步到管理的完善,从经济带动到文化传承,处处体现出地方志书的时代担当与社会价值。这部志书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更是未来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该志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公路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它不仅承载着物质交通的变革,更反映了精神文明的升华。武宁县的公路史,正是一部奋斗史、创新史与发展史,为新时代的交通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精神财富。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