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粮油志(1912年-1989年)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金堂县粮油志(1912年-1989年)
内容简介: 1.《金堂县粮油志》是在中国共产党金堂县委员会、金堂县人民政府和粮食局党组的直接领导下,金堂县县志编辑委员会的指导下,粮食局于1987年6月l6日成立《局志》编辑领导小组,并在各股室抽调了八位同志,组成局志编辑办公室,负责编撰局志的任务,经过3年的努力始成此书,全书共20万字。
编纂人员:陈家兴
编纂单位:金堂县粮油局
内容时限:1912-1989
目录
封面
金堂县粮油志
金堂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文件
图片
序言
编写说明
《金堂县粮油志》修志领导小组成员
《金堂县粮油志》编写人员
目录
大事记
概述
第一章 机构沿革
第二章 粮油征购
第三章 粮油销售
第四章 粮油价格
第五章 粮油储运
第六章 粮油工业
第七章 经营管理
第八章 粮油市场及议购议销
第九章 党、团、工会及职工队伍
附录
文存
· 金堂县粮油志(1912年-1989年)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金堂县粮油志(1912年-1989年)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围绕《金堂县粮油志(1912年-1989年)1990年版》展开,通过对该志书的内容和背景进行详细解析,力图为读者呈现这部志书在地方历史、粮油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文章将从四个方面对该志书进行深刻阐述:其一,志书的编纂背景与历史价值;其二,志书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特点;其三,志书反映的金堂县粮油产业的发展历程;其四,志书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作用。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本文将展现《金堂县粮油志》作为一部地方志的文化价值与学术价值,进一步探讨其对地方经济和历史记忆的传承作用。
1、志书编纂背景与历史价值
《金堂县粮油志(1912年-1989年)》的编纂背景复杂且深具历史意义。金堂县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东北部,历史悠久,粮食生产在整个四川省内占据着重要地位。自古以来,金堂县便是四川的粮仓之一。该志书的编纂始于20世纪初,历经几十年间断性编撰,直到1990年正式出版。其主要目的在于记录和整理金堂县在粮油生产、流通、管理等方面的历史资料,为后人提供一份详实的地方志书。
该志书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对金堂县粮油生产历程的详细记载上,还在于它为研究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在20世纪初至1989年的这段历史时期,金堂县的粮油产业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志书通过记录这些变革,为后代研究这一历史阶段的经济、社会变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此外,《金堂县粮油志》也反映了地方志书在民国及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化传统。它既有传统的地方志书所具备的学术价值,又融入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变迁,成为研究四川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它在地方志书的编纂历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2、志书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特点
《金堂县粮油志》1990年版共分为多个章节,详细记录了金堂县自1912年至1989年间粮油产业的各个方面。全书结构严谨,分为历史概述、粮油生产、粮油市场、粮油管理和粮油文化等多个部分。每一部分都紧扣主题,条理清晰,既有详细的历史背景描述,也有对粮油行业具体操作和发展的详细叙述。
在内容上,志书通过大量的史料和数据呈现了金堂县粮油生产的历程。比如,志书中特别提到了金堂县不同历史时期的粮食生产总量、粮食种植的主要品种以及粮食的收购和销售情况。此外,志书还详细记录了粮油生产中出现的一些特殊事件,如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政府对粮油生产的政策支持等。
结构上,志书不仅注重历史的记载,还对粮油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它将金堂县的粮油生产与当时四川省、乃至全国的粮油产业进行对比,展现出金堂县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志书还通过详细的数据和案例分析,呈现了粮油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多重作用,体现了其结构层次的复杂性和严密性。
3、志书反映的金堂县粮油产业发展历程
《金堂县粮油志》通过细致的史料和数据,呈现了金堂县粮油产业的发展轨迹。从1912年到1989年,金堂县的粮油产业历经了多个历史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反映了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结构的演变。例如,志书详细记录了辛亥革命后至民国时期的粮油生产情况,反映了地方政府如何在动荡的年代中保持粮油供应的稳定。
进入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金堂县的粮油产业逐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化肥的引进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在这一阶段,金堂县不仅粮食生产量有所增加,粮油的流通也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志书中对这一时期的农业政策和政府支持进行了详细分析,突出了改革开放前期,国家对农业尤其是粮油产业的重视。
志书也特别指出了改革开放后,金堂县粮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经济政策的松动和市场经济的崛起,金堂县的粮油产业逐渐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模式,并逐步实现了产业多元化。农业合作社的兴起、农业技术的更新和农村改革的推进,使得金堂县的粮油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产品种类丰富,生产方式更加科学。
4、志书的当代影响与社会作用
作为一部地方志书,《金堂县粮油志》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金堂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它通过详细的叙述,不仅展现了金堂县粮油产业的发展历程,也为今后的地方经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尤其在当今社会,农业、特别是粮油产业仍然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志书为现代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地方经济的转型提供了有力的历史参考。
此外,《金堂县粮油志》还在地方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记录了金堂县的粮油生产历史,还包括了粮油产业对当地文化、风俗的影响。比如,金堂县独特的农业节庆活动,和粮油生产息息相关的传统工艺等,志书通过对这些文化现象的记录,为今天的金堂县提供了历史和文化的延续。
最后,志书的出版也促进了地方志书的编纂和地方文化的研究。它为其他县区的粮油志编纂提供了范例,并成为地方志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志书不仅仅局限于金堂县的历史,它的出版和传播,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的地方志学术界做出了贡献。
总结:
《金堂县粮油志(1912年-1989年)1990年版》作为一部地方志书,详细记录了金堂县粮油产业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影响。通过对志书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金堂县粮油产业的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志书不仅是地方经济史的宝贵财富,更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总之,《金堂县粮油志》为地方志书的研究和编纂提供了典范,其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术价值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它不仅展示了金堂县粮油产业的过去,更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历史镜鉴。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