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卫生志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郑州市卫生志》
【作者】:郭作范主编
【出版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时间】:1990
【页数】:453
区划与建制
概述
人口发展与变化
灾情与疫情
卫生设置
临床医疗
防疫保健及医教科研
卫生经费
第一章 市直医疗卫生单位
第一节 市卫生局
第一篇 郑州地区医疗卫生机构
第二节 综合医院
市第一人民医院
市第二人民医院
市第三人民医院
市第四人民医院
市第五人民医院
第三节 专科医院
市中医院
市骨科医院
市传染病医院
市儿童医院
市妇幼保健院
第四节 卫生防疫医教科研
市卫生防疫站
市结核病防治所
市职业病防治所
市药品检验所
市卫生学校
市肿瘤研究所
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市泌尿医学研究所
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第五节 市民政局、公安局局属医院
市精神病医院
市第一按摩医院
市第二按摩医院
第二章 市属区、县医疗卫生单位
第一节 金水区
金水区卫生局
金水区人民医院
金水区卫生防疫站
金水区辖区医疗卫生机构
金水区妇幼保健所
二七区卫生局
市口腔医院
第二节 二七区
二七区中医院
二七区人民医院
二七区卫生防疫站
二七区妇幼保健所
二七区辖区医疗卫生机构
管城区卫生局
管城区人民医院
第三节 管城区
管城区卫生防疫站
管城区妇幼保健所
管城区辖区医疗卫生机构
第四节 中原区
中原区卫生局
中原区人民医院
中原区卫生防疫站
中原区妇幼保健所
中原区辖区医疗卫生机构
郊区卫生局
第五节 郊区
郊区卫生防疫站
郊区妇幼保健所
郊区卫生学校
郊区药品检验所
郊区人民医院
乡镇卫生院
郊区辖区医疗卫生机构
上街区卫生局
上街区人民医院
第六节 上街区
上街区卫生防疫站
上街区妇幼保健所
上街区辖区医疗卫生机构
第七节 金海区
第八节 新密区
第九节 荥阳县
县卫生局
县人民医院
县卫生防疫站
乡镇卫生院
县药品检验所
县妇幼保健所
县卫生学校
第十节 巩县
县卫生局
县人民医院
县中医院
县卫生防疫站
县卫生学校
县妇幼保健所
县药品检验所
乡镇卫生院
第十一节 登封县
县卫生局
县人民医院
县卫生防疫站
县妇幼保健所
县药品检验所
县卫生学校
县中医院
乡镇卫生院
县卫生防疫站
县人民医院
第十二节 密县
县卫生局
县妇幼保健所
县卫生学校
县药品检验所
乡镇卫生院
第十三节 新郑县
县卫生局
县人民医院
县卫生学校
县妇幼保健所
县卫生防疫站
县药品检验所
乡镇卫生院
肝炎研究所
第十四节 中牟县
县卫生局
县人民医院
县中医院
县卫生防疫站
县卫生学校
县妇幼保健所
乡镇卫生院
县药品检验所
第一节 省卫生厅
第三章 省直医疗卫生单位
第二节 省直属医疗卫生单位
省人民医院
省肿瘤医院
省直一、二门诊部
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
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
省职业病防治所
省药品检验所
省卫生防疫站
省结核病防治所
省中心血站
第三节 省医教、科研单位
省卫生职工学院
省中医研究所
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省眼科研究所
省医学科学研究所
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王庄矿职工医院
局卫生防疫站
第一节 新密矿务局卫生处及局属医疗卫生单位
第四章 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医疗卫生机构
局职工医院
裴沟矿职工医院
米村矿职工医院
芦沟矿职工医院
太平矿职工医院
局卫生处所属卫生所
第二节 郑州铝厂职工医院
第三节 郑州纺织机械厂职工医院
第五节 郑州第二砂轮厂职工医院
第四节 郑州电缆厂职工医院
第六节 郑州汽车制造厂职工医院
第七节 郑州国营棉纺织厂医疗卫生单位
第一棉纺织厂职工医院
第二棉纺织厂职工医院
第三棉纺织厂职工医院
第四棉纺织厂职工医院
第五棉纺织厂职工医院
第六棉纺织厂职工医院
第十节 郑州公交公司职工医院
第九节 郑州工程机械制造厂职工医院
第八节 郑州煤矿机械厂职工医院
第十一节 省地质矿产局职工医院
第十二节 省建筑职工医院
第十三节 省电力职工医院
第十四节 大专院校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医院
郑州工学院医院
河南农业大学医院
第五章 医学院校
第一节 河南医科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卫生处
第一附属医院
第二附属医院
第三附属医院
第二节 河南中医学院及附属医院
第六章 驻郑医疗卫生机构
第一节 郑州铁路系统医疗卫生单位
铁路中心医院
铁路中心卫生防疫站
铁路卫生学校
郑州铁路分局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153医院
第四节 部队医疗卫生机构
第二节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医院
第三节 侨光医院
空军郑州医院
高炮学院医院
河南军区门诊部
第七章 医药群团
第一节 省市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
中华医学会郑州分会
郑州市红十字会
河南省红十字会
第二节 省、市红十字会
第三节 省、市卫生工作者协会
河南省卫生工作者协会
郑州市卫生工作者协会
第二篇 专业发展史
第一章 传染病与地方病的防治
第一节 传染病的防治
霍乱与副霍乱
天花
白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猩红热
麻疹
流行性感冒
痢疾
伤寒与副伤寒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疟疾
流行性出血热
斑疹伤寒、炭疽病、回归热、狂犬病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地方性甲状腺肿
布鲁氏菌病
丝虫病
黑热病
麻风病
氟病
第三节 计划免疫
机构与任务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二章 卫生保健
历史沿革与历届领导人名录
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
以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高潮
“文化大革命”对爱国卫生运动的破坏
爱国卫生运动的新阶段
第二节 食品卫生
概况
监督与管理
食物中毒
调查研究
第三节 环境卫生
饮水卫生
污水处理
预防性卫生监督
公共场所及行业卫生
环境保护
第四节 学校卫生
第五节 妇幼卫生计划生育
妇幼卫生专业机构的发展
普及新法接生,提高产科质量
妇女病防治
国产期保健
妇女四期(经、孕、产、哺乳)劳动保护
儿童保健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第六节 职业病防治
第七节 结核病防治
第八节 干部保健
公费医疗
干部保健
第三章 医疗与护理
第一节 中医
内科(含心血管病)
第二节 临床科室
儿科
血液病科
外科(含烧伤科)
骨科
皮肤科
泌尿外科
肿瘤科
肛肠科
妇产科
眼科
耳鼻喉科
口腔科
第三节 医技科室
药剂科
检验科
放射科
麻醉科
功能科
核医学
第四节 护理
第一节 医政工作
第四章 医药管理医药教育
医事管理
医院管理
医疗质量
事故处理
农村医疗
第二节 药政工作
政策法令
麻醉药品管理
药品生产
中草药
药品检验
第三节 医学教育
概述
卫生学校
人员培训
中医教育
第三篇 人物志
第一章 人物志
第一节 历代名医
第二节 历任正副局长
第三节 正副主任医(药、护、检、技)师
第四节 主治(管)医(技、护、药、检)师
第五节 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援外立功受奖者
第四篇 大事记
1588—1911年(含明、清时期)
1912—1949年9月30日(民国时期)
1949年10月1日—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第五篇 编后拾遗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
历代医疗卫生设施
河南省立郑州医院
郑县卫生院
华美医院
公教医院
郑州市建国前各个时期中西医私人行医情况
郑州市建国前各个时期中医行医概况
郑州市建国前中西药店私人营业情况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
郑州市1974—1976年死亡回顾调查综合报告
人口调查
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死亡情况
不同死因的死亡情况
死亡动态
郑州市1982年—1985年疾病监测报告
历年派出医疗队
科研成果
医学专著
学术论文
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大型医疗器械
家庭病床
合作医疗
优秀护士
郑州市全市卫生志编辑人员名单
· 郑州市卫生志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郑州市卫生志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郑州市卫生志(1990年版)》是一部系统记载郑州市卫生事业发展历程的专业志书,是郑州卫生系统历史的见证与精神的传承。该志书以科学的编撰体系和详实的资料记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郑州市卫生事业的成就与经验,涵盖医疗体系建设、公共卫生管理、疾病防控、医务教育与科研等多个方面。它不仅展现了郑州卫生事业从薄弱走向健全的艰辛历程,也折射出社会经济进步与城市现代化的步伐。本文将从编纂背景与时代意义、医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务教育与科研创新四个方面,对《郑州市卫生志(1990年版)》进行深入阐述,力求全面呈现其文献价值与时代精神,展现出郑州市在卫生领域砥砺前行、不断进取的辉煌历程。
一、编纂背景与时代意义
《郑州市卫生志(1990年版)》的编纂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各领域迎来了全面复苏与发展。郑州作为河南省会城市,卫生事业的发展既面临历史积累的不足,也孕育着现代化建设的机遇。志书的编纂正是为了系统总结郑州市自建国以来在卫生领域的历史经验,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翔实依据。
这部志书的编写遵循“以史为鉴、存真求实”的原则,广泛收集档案资料、统计数据及口述历史,反映了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末郑州市卫生事业的总体面貌。它不仅是对卫生机构、医疗条件、疾病防治的客观记录,更体现了城市发展与人民健康之间的互动关系。
《郑州市卫生志(1990年版)》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一方面,它为地方志文化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另一方面,也为全国城市卫生志编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模式。其资料价值和现实意义,使其成为研究地方卫生史与社会发展的珍贵文献。
二、医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志书对郑州市医疗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进行了全面记载。从解放初期的医疗机构匮乏,到1980年代末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网络,郑州的医疗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陋到系统的转变。志书详细记述了各级医院的设立、专业科室的增设以及医疗设备的引进,反映出政府在改善医疗条件方面的不懈努力。
此外,志书特别记录了“三级医疗网络”的构建过程,即市级医院、区(县)级医院与基层卫生所的分工协作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使得郑州的医疗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逐步得到缓解,为后来的医疗改革奠定了基础。
医疗体系的完善不仅体现在硬件建设上,更在于服务理念的转变。志书中提到的“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方针,反映了医务工作者在服务态度、职业道德和诊疗水平上的全面提升。这种以人为本的卫生理念,也成为郑州市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核心。
三、公共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
公共卫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郑州市卫生志(1990年版)》在这一部分中对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领域进行了详细描述。建国初期,郑州曾多次遭遇霍乱、痢疾、麻疹等传染病的威胁,但随着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疾病防控能力显著提高。
志书指出,1970年代以来,郑州市成立了防疫站、疾控中心等机构,并在城乡普及健康教育。通过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城市环境得到改善,群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到1980年代末,郑州市的主要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城市卫生状况跻身省内领先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志书还对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郑州市各级卫生部门通过建立妇幼保健院、开展孕产妇监护与儿童免疫接种,有效降低了婴儿死亡率,促进了母婴健康。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使郑州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卫生领域中发挥了示范作用。
四、医务教育与科研创新成果
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医学教育与科研支撑。《郑州市卫生志(1990年版)》中,系统梳理了郑州地区医学教育机构的成长历程,包括郑州医专、卫生学校以及附属教学医院的建设。这些机构为全市培养了大量医护人员,奠定了人才基础。
志书中还详细记载了各类医学科研成果与学术交流活动。20世纪80年代,郑州的多家医院在临床诊疗、药物研发、手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一些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这不仅提升了郑州医疗的专业水平,也增强了地方卫生系统的科研能力。
同时,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的建立,使得知识更新成为常态。志书提到,市卫生局通过举办培训班、学术会议和技术考核,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医教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使郑州卫生事业在学术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进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格局。
总结:
总体而言,《郑州市卫生志(1990年版)》不仅是一部详实的地方卫生志,更是一部映照社会发展与人民健康进步的时代文献。它以真实的史料和系统的结构,呈现出郑州从医疗薄弱到卫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展示了城市治理与民生改善的深层逻辑。
这部志书所蕴含的历史经验、组织智慧与人文精神,对当代卫生事业的发展仍具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公共健康不仅依赖技术和制度,更需要长期的社会共识与文化积淀。《郑州市卫生志(1990年版)》是郑州人民健康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一部激励后来者砥砺前行的重要文献。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