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交通志 2003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平昌县交通志》
内容简介: 一、《平昌县交通志》断限,上始民国平昌设治,部分史料追溯至民国以前;下止2000年。二、本志篇目结构为条目体。其设概述、大事记、组织机构、交通建设、交通运输、交通管理、交通体改、企业记要、精神文明、人物、杂记11部分,554个细目。三、本志采用记、志、传、录诸体,照片分置书首末,前为事业部分,后为人文部分。文中兼置图、表。
编纂人员:周立邦
编纂单位:平昌县交通局
出版时间:2003年
出版单位: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目录
封面
平昌县交通志
图片
《平昌县交通志》编写领导小组成员
《平昌县交通志》编写办公室成员
《平昌县交通志》审稿小组成员
凡例
序言
目录
第一部分 概述
第二部分 大事记
第三部分 组织机构
第四部分 交通建设
第五部分 交通运输
第六部分 交通管理
第七部分 交通体改
第八部分 企业记要
第九部分 精神文明
第十部分 人物
第十一部分 杂记
后记
版权页
· 平昌县交通志 2003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平昌县交通志 2003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平昌县交通志(2003年版)》是一部系统反映四川省平昌县交通事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志书,全书以翔实的资料、清晰的结构和丰富的史料价值,全面展示了平昌县从古至今的交通变迁与现代化建设进程。它不仅记录了道路、水运、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发展轨迹,也揭示了交通事业在县域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中的支撑作用。该志书在编纂理念上注重史实性与发展性的统一,通过资料考证与统计分析,真实反映了交通事业对平昌县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本文将从“历史沿革与编纂背景”“交通建设与发展成就”“交通体制与管理机制”“交通事业的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对《平昌县交通志(2003年版)》进行深入阐述,力求全面展现其学术价值、现实意义与时代精神。
1、历史沿革与编纂背景
《平昌县交通志(2003年版)》的编纂工作始于20世纪末,是在地方志复修工作全面推进的背景下进行的。随着国家和四川省对地方史志工作的重视,平昌县政府决定以交通为专题,编纂一本系统反映地方交通发展状况的志书。其编纂目的不仅是为了保存地方历史记忆,更是为未来交通规划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在编纂过程中,志书编委会调研了全县各乡镇的道路、水运、桥梁、站点等资料,结合地方档案、县志和群众口述史料,力求在历史真实性与统计准确性之间取得平衡。其史料来源广泛,既有明清以来的地方志记载,也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交通部门的内部档案,为交通志的权威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版《平昌县交通志》是继县级综合志修订后的又一重要成果。它的出版,标志着平昌县地方交通志书体系的初步完善,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在社会文化建设方面的战略眼光。该志书不仅具备史志文献的功能,更是一部具有时代精神的交通发展记录。
2、交通建设与发展成就
平昌县的交通建设经历了由“以人力为主”到“公路为纲”的历史性跨越。20世纪50年代以前,县内交通以驿道、马道和渡口为主,交通条件落后,限制了经济发展。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的基础建设推进,县政府逐步修建县道、乡道,开通客运线路,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平昌县交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版《交通志》对当时全县公路总里程、等级道路比例、桥梁数量、水运航线等数据进行了系统统计。志书记载,到2002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700多公里,其中二级公路比例不断提升,乡镇通车率显著提高。特别是平昌—巴中公路、平昌—通江公路等干线的建成,使县域交通网络更加完善。
此外,志书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技术革新和建设标准提升也做了详细阐述。从砂石路向沥青路、水泥路的转变,不仅改善了通行条件,也促进了物流、商贸和旅游业的繁荣。平昌县的农村公路建设“村村通”工程,成为当时全省县级交通建设的典范之一。
3、交通体制与管理机制
《平昌县交通志(2003年版)》在体制建设方面提供了详实的记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交通部门职能的逐步完善,平昌县建立起较为系统的公路管理、运输监管和安全保障体系。志书对县交通局及其下属机构的演变历程、职能分工和管理机制进行了细致描述。
在交通管理制度上,平昌县形成了“县级统筹、乡镇协作、群众参与”的治理格局。公路养护责任制的实施、客运线路审批制度的建立,以及道路安全检查机制的完善,使交通事业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志书通过对各阶段政策文件的梳理,呈现出管理体制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轨迹。
此外,《交通志》特别强调了交通安全与法规建设的重要性。2000年前后,平昌县全面推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加强车辆检验和驾驶员培训,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率。这些管理制度的确立,成为推动交通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4、交通事业的社会影响
交通事业的进步为平昌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平昌县交通志(2003年版)》指出,交通的改善直接促进了城乡物资流通和产业布局的优化。随着公路建设的推进,农副产品能够快速进入市场,县域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在社会文化层面,交通的便利打破了地域封闭的局限,促进了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的资源流动。许多边远乡镇因公路贯通而融入县域经济圈,群众出行条件大幅改善。志书中还记载了农村客运、邮政运输的逐步完善过程,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平昌县居民的生活方式。
同时,《交通志》从社会视角分析了交通事业对城乡关系重构的作用。交通网络的延伸,不仅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也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动力。志书认为,交通是平昌县由传统农业县向现代化新型县转型的重要基础支撑,其社会意义远超工程建设本身。
总结:
总体而言,《平昌县交通志(2003年版)》是一部兼具历史厚度与现实指导意义的地方志书。它通过对平昌县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建设成就、管理机制与社会影响的系统整理,展现了地方交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变迁过程,也体现了平昌人民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该志书不仅是地方交通发展的历史记录,更是一部生动的社会变迁史。它以史为鉴,为后续交通规划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研究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区域交通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阅读《平昌县交通志(2003年版)》,不仅能了解一段交通史,更能感受一座县域的成长与奋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