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县总工会志 1987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南川县总工会志》(1913年-1985年)
内容简介: 一、《南川县总工会志》的体裁有志、纪、图、表、录等,以志为主,各有专用,分为概述、大事记、民国时期的工会、建国后的工会,人物及附录等编,计22章,67节。二、本志结构,除建国前后县工会概况,为了叙述方便,分期排列外,一般要求以类系事,横排纵写,纵横结合,以横为主。三、为了达到“资治”、“教育”、“存史”的作用,对资料的搜集、整理,鉴别,力求做到广征博集,披沙拣金,存真求应,掌握丰富而又明确的资料。
编纂人员:金俊华
编纂单位:四川省南川县总工会
内容时限:1913-1985
目录
封面
南川县总工会志
南川县总工会志领导小组
南川县总工会志编写小组
图片
前言
凡例
目录
第一编 概述
第二编 大事记
第三编 民国时期的工会
第四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工会
第五编 人物
第六编 附录
编后记
南川县总工会志勘误表
· 南川县总工会志 1987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南川县总工会志 1987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南川县总工会志 1987年版》是一部系统记载南川县工会组织发展历程的重要志书,它以详实的资料、清晰的脉络和深刻的史识,全面反映了南川县在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工运建设、职工生活及社会变迁。该志不仅记录了南川县总工会的组织沿革、工作重点与成效,也展现了工会干部与广大职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奋斗精神和团结力量。通过对历史背景、组织建设、职工权益维护以及文化教育活动四个方面的梳理,本篇文章旨在深刻揭示《南川县总工会志 1987年版》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它不仅是地方工运史的重要文献,更是研究中国基层工会制度演变的珍贵资料。本文将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历史贡献与现实启示,从而更好地理解地方工会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地位。
1、历史背景与编纂缘起
《南川县总工会志 1987年版》的诞生,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全国范围内的志书编纂运动密切相关。1980年代中期,国家大力推进地方志修编工作,旨在系统保存各地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脉络。南川县总工会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启动了工会志的整理编纂工程,旨在记录自南川工会组织成立以来的重要事件、经验与成果。
南川县工会组织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伴随国营企业和乡镇工业的兴起,工会组织逐步建立并发挥作用。工会不仅承担着维护职工利益的任务,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当桥梁与纽带,沟通政府与劳动群众之间的关系。
在1980年代,南川县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工业体系初具规模,城乡劳动力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面对这一转型,南川县总工会志的编纂成为总结历史、指导未来的重要举措。编纂委员会汇聚了多位工会干部与地方志专家,他们以严谨的态度搜集资料,确保史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方工运记忆。
2、组织建设与制度创新
《南川县总工会志 1987年版》系统梳理了南川县工会组织的形成、发展与完善过程。1950年代至1970年代,南川县总工会从县级工会委员会到基层分会逐步建立,形成了覆盖城乡、上下联动的组织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加强了工会对职工群体的联系,也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制度创新方面,南川县总工会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工会工作机制。1980年代初,县总工会提出“以职工为中心、以服务为本位”的工作理念,推动工会在劳资协调、民主管理、劳动竞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一理念后来成为南川工会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此外,南川县总工会还重视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培训、选拔和考核制度,不断提升工会干部的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志书中多次提及的“干部下基层”制度,使得工会工作更贴近职工实际,形成了“务实、亲民、高效”的工作作风。这些经验在当时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也成为后续工会改革的重要参考。
3、职工权益与社会保障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南川县总工会的重要职责之一。《南川县总工会志 1987年版》详细记录了工会在劳动保护、福利保障、劳资纠纷调解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特别是在劳动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南川县总工会积极推动职工医疗、工伤、养老等保障体系的建立,为广大职工提供了坚实的社会支持。
在劳动关系日益复杂的时期,工会扮演了重要的协调者角色。志书记载,南川县总工会设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小组,通过集体协商与法理指导,化解了大量企业内部矛盾。这种基于协商与法治的维权模式,为后来的工会法律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同时,南川县总工会还注重改善职工生活条件,推动福利房建设、职工食堂、托儿所等公共设施的建立。特别是在矿山、机械、化工等劳动强度大的行业,工会组织积极开展安全教育与劳动保护检查,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体现出工会“以人为本”的宗旨与责任担当。
4、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
《南川县总工会志 1987年版》不仅是一部制度史,更是一部精神史。志书专设章节记录了工会在职工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自1970年代起,南川县总工会大力推动“职工文化宫”“工人夜校”“读书活动”等群众性教育工程,丰富了工人阶级的精神生活。
文化活动成为凝聚职工的重要途径。每逢“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南川县总工会都会组织文艺汇演、体育竞赛和技能比拼,不仅增强了职工的集体荣誉感,也促进了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提升。这些活动体现了工会工作的人文关怀与文化导向。
此外,工会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如扶贫帮困、支援农村教育、关爱困难职工家庭等。这种将文化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使南川县工会的影响力超越了企业层面,成为推动地方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志书在此部分的记载,为研究地方文化建设与工人阶级精神传承提供了珍贵资料。
总结:
总体而言,《南川县总工会志 1987年版》是一部结构完整、内容翔实、史料丰富的地方志书。它以南川县为视角,展现了中国工会制度在基层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轨迹,记录了广大职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真实面貌与奋斗历程。无论从史学价值还是社会意义来看,这部志书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文通过对其历史背景、组织体系、权益保障与文化建设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到南川县总工会不仅在当时的社会结构中扮演了桥梁作用,更为后续工会制度的现代化提供了经验基础。《南川县总工会志 1987年版》是南川人民智慧与奋斗的结晶,也是中国工运史上一颗熠熠生辉的地方明珠。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