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县土地志_1999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南丹县土地志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南丹县土地管理的历史与现状。设有自然地理、土地资源、土地制度、土地规划等章。
编纂人员:石永球 , 卢永文 , 廖芝能 , 莫少波
编纂单位:南丹县土地管理局
内容时限:0000-1997
出版时间:1999年
出版单位:广西人民出版社
ISBN:7-219-04007-5
· 南丹县土地志_1999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南丹县土地志_1999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 《南丹县土地志_1999版_》是一部系统记录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开发历史的综合性志书。该志不仅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土地类型、利用结构等方面全面反映了南丹县的土地面貌,也以详实的数据和资料展示了当时县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书中通过对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土地类型的细致分类,揭示了南丹县独特的地理格局与自然禀赋。与此同时,志书还记录了土地管理制度的演变、土地开发利用的经验与问题,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参考。本文将从“自然地貌与资源特征”“土地利用与结构变化”“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策实践”“土地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对《南丹县土地志_1999版_》的主要内容与历史价值进行全面解读,力求展现其在区域土地研究与地方发展史料中的重要地位。
1、自然地貌与资源特征
《南丹县土地志_1999版_》首先对南丹县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进行了全面阐述。南丹县地处广西西北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山地丘陵交错,河谷纵横,地形起伏显著。全县地势自北向南倾斜,最高峰海拔超过1600米,最低处不足300米,形成了多样化的自然景观与土地类型。这种地貌特征决定了南丹县土地利用的复杂性与差异性。
气候条件方面,南丹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年降雨量丰富,适合多种农作物与林木生长。志书中指出,良好的气候条件与多样的地形共同塑造了南丹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尤其是林业与矿产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
在资源分布上,志书详尽记录了南丹县的土地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及建设用地。尤其是林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0%以上,反映出南丹县“山多地少”的基本特征。这种资源结构既为生态保护提供了良好条件,也限制了农业耕作面积的发展。志书通过地图与数据结合的方式,清晰展示了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为后续的利用规划奠定了基础。
2、土地利用与结构变化
在土地利用与结构变化方面,《南丹县土地志_1999版_》以历史时间为轴,系统回顾了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末南丹县土地利用格局的演变。建国初期,南丹以传统农业为主,耕地面积有限,农作方式以刀耕火种和小块耕作为主。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土地利用率逐步提高,农业结构趋向多样化。
志书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南丹县加快了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林业生产得到重视,退耕还林工程逐步推进;与此同时,部分低产田地被改造成高效农业用地,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结构从单一的农业用地向农、林、牧、渔综合利用方向转变,反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此外,志书还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由于过度开垦、采矿活动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生态问题。土地志通过详实的统计数据,揭示了这种经济增长与土地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提出了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土地管理思路,体现了较强的前瞻性。
3、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策实践
《南丹县土地志_1999版_》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对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策的记录与分析。志书从土地权属、土地登记、土地审批及管理机构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南丹县土地管理体制的形成与演变。特别是在土地承包责任制推行之后,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得到了保障,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生产积极性。
志书还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间南丹县土地管理部门在贯彻国家政策方面的具体实践。例如,土地登记发证、地籍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等工作,为全县土地利用的科学化和法制化奠定了基础。这些内容反映出地方政府在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同时,土地征用与补偿政策的实施也在志书中占据重要篇幅。面对矿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如何在保障发展与维护群众权益之间取得平衡,是当时土地管理的核心问题。志书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南丹县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为后来的土地管理制度改进提供了宝贵参考。
4、土地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在土地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南丹县土地志_1999版_》展现了南丹县政府与民众对资源合理利用的探索历程。志书指出,20世纪90年代是南丹县土地开发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农业综合开发、矿产资源开发以及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土地利用的经济价值显著提升。
然而,志书也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随着开发强度增加,生态环境承受压力加大。部分山地出现植被破坏、土壤侵蚀、水源减少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南丹县相继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生态农业等政策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
此外,志书展望了未来土地利用的方向,提出了“合理规划、节约利用、生态优先”的原则。它主张通过科学规划和现代技术手段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体现了地方志书的历史前瞻性与指导价值。
总结:
《南丹县土地志_1999版_》不仅是一部系统的土地资料汇编,更是一部反映南丹县社会经济变迁与自然资源利用关系的历史文献。通过对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结构、管理制度和开发实践的全面记载,它为我们认识地方土地资源特征与政策变迁提供了可靠依据。该志以科学态度、详实数据和深刻分析,展现了一个以资源为基础、以生态为底线的发展理念。
从当代角度来看,《南丹县土地志_1999版_》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更在于启示。它提醒我们,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每一个地方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南丹县的经验为此提供了生动样本,也为中国县域土地治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参照。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