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44.4 MB
文件格式:PDF
作者: 吴汝纶编
特别提示:没有版权页,繁体竖排
此书此书为保定莲池书院山长吴汝纶整理李鸿章与朋僚的信函,收录自同治元年至光绪十二年近千余封,多为官场政要,包含李鸿章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雍正十一年由时任直隶总督的李卫奉旨创办,随后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高学府。
文件内容:
02021733_李文忠公朋僚函稿(一).pdf
02021734_李文忠公朋僚函稿(二).pdf
02021735_李文忠公朋僚函稿(三).pdf
02021736_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四).pdf
02021737_李文忠公朋僚函稿(五).pdf
02021738_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六).pdf
02021739_李文忠公朋僚函稿(七).pdf
02021740_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八).pdf
02021741_李文忠公朋僚函稿(九).pdf
02021742_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十).pdf
02021743_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十一).pdf
02021744_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十二).pdf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聚焦于《entity[“book”, “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全12册,24卷)”, 0]PDF电子版》,首先从其基本情况入手,概括其编纂缘起、内容规模与历史价值。接着,文章从“编纂背景与版本沿革”“内容结构与主要主题”“资料价值与学术意义”“电子版特点与使用建议”这四个方面展开详尽阐述。每一方面都采用多段落的形式,对这一典籍电子版的来龙去脉、内部构成、学界意义以及数字化阅读特点进行分层解读。最后,结合全文对该电子版资料进行系统总结:它既是晚清重要人物entity[“people”, “李鸿章”, 0](号“文忠”)与其朋僚来往书函的汇编,也是研究晚清政务、军务、外交以及官场人际网络的重要第一手档案;而电子版的出现,则极大地便利了学术研究与普通读者的访问与使用。文章尾声还特别指出,借助该电子版读者可以更直观地跨越时间隔阂,贴近晚清书信往来的语境与风貌,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历史感知。全文以平实之笔,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而易于理解的视角,以便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这一珍贵资料。希望通过本文,读者不仅能知其“是什么”,更能理解其“为何重要”“怎样用”。
编纂背景与版本沿革
《李文忠公朋僚函稿》最初由晚清重臣李鸿章所撰,其文号“文忠公”即为清朝赐谥。资料中收录了他与朋僚、幕府、同僚之间的书信与函稿,反映出其从政经历中的各种公务通信状态。根据资料显示,此书属其别集类文献之一。citeturn0search4turn0search1turn0search5
版本方面,世间流传版本较多,例如重印本、影印本,以及如今网络上可访问的PDF电子版。数字化版本使得这一古籍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比如在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中,可以查阅到该函稿的电子档案。citeturn0search1turn0search6
关于分册与卷数,有资料指出其为“全12册、24卷”(虽然不同版本可能标识略有差异),体现其内容之丰富与体量之大。编纂者、辑录者往往依据原稿、影印稿进行整理,以期最大限度保存其原貌。citeturn0search0turn0search4
从历史沿革来看,此类函稿汇编既为晚清官场通信的一部典型,也为后来学者研究晚清政务、外交、军事变迁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随着近代史研究的发达,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电子化传播更是推动了其再研究的可能。citeturn0search5turn0search1
内容结构与主要主题
在内容结构上,函稿主要收录李鸿章与朋僚、幕府、同僚之间的信函往来。函稿形式包括函件往复、报告请示、答复回函等多种书信形态,涵盖政务、军事、外交、地方治理等多个方面。citeturn0search4turn0search8
进一步来看,从主题维度可分为几大类:一是国内治理范畴,如地方事务、筹饷、官员调度等;二是军事、武备事务,尤其晚清时期洋务运动、北洋水师、海防等议题中所发出或接收的函件;三是外交与对外事务,例如条约谈判、海关事务、外务部通信等。函稿中常见讨论这些层面的问题。citeturn0search5turn0search1
此外,函稿还体现出朋僚关系与官场人际网络的书信文献特征。通过函稿,我们不仅看到制度层面的问题,也能体会幕府与众官员之间的互动、信任、协作与冲突。这对研究晚清官制、宦海生态极具价值。citeturn0search0turn0search4
尤其是电子版将这些信函按时间、卷册整理,使得读者能够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细节地观察函稿的发展变化。由卷首、目录、正文至末尾附录等一应俱全,使得内容结构清晰、查找便利。citeturn0search1
资料价值与学术意义
首先,《李文忠公朋僚函稿》作为晚清重要人物李鸿章的通信汇编,其价值在于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史料。研究者可以直接“听见”当时官场的声音,了解政策决策背后的过程与细节。此点在学界备受重视。citeturn0search5
其次,该函稿有利于深化对晚清内政、海防、外交、改革等多方面的理解。通过信函往来,我们能看到政府机关、地方官员、幕府办事人员在具体事务中如何互动,体制运作如何、问题怎样被提出又怎样解决,从而填补传统史书中叙述的不足。citeturn0search8
第三,这类通信文献还为研究官场文化、书信文学,以及士大夫交游网络提供了文本素材。函稿语言虽为公文体,但也夹杂着私人语气、礼节往来,因而对于史学、文学乃至书法研究都具有价值。citeturn0search1turn0search4
此外,学者利用电子版进行定量分析、文本对比、关键词检索等方法也成为可能。电子化使得函稿更易被编目、检索、引用,从而推动晚清史料研究的数字化转型。因而,从方法论层面看,其意义也不容小觑。citeturn0search6
电子版特点与使用建议
电子版即PDF版本为读者提供了便捷访问渠道。相比传统纸质版本,用户可以随时下载、全文检索、快进快退,效率大幅提升。对于大体量的“全12册、24卷”而言,电子版尤其适合检索与跨卷浏览。
在使用建议方面,建议读者首先熟悉函稿的目录与卷次对应关系,以提升阅读效率。其次,可以利用关键词功能,对特定议题(如“北洋”、“船政”、“条约”)进行快速查找。此外,结合历史背景知识阅读更能理解函稿所反映的问题。
另一个建议是注意版本差异与校勘问题。由于古籍扫描、OCR识别可能带有错字或缺页,读者在引用或研究时,应谨慎核对原稿影印本,并注明版本。资料中已提示:“字符识别过程难免引入错字,请参考字符识别相关使用说明”。citeturn0search1
最后,如果是在学术写作中引用该电子版,建议注明卷册、页码、电子版下载来源,并对信件往来背景做简要注释。这样可提高引用的严谨性,同时兼顾读者理解。电子版虽便捷,但其学术使用仍需严谨态度。
总结:
综上所述,《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全12册,24卷)PDF电子版》汇集了李鸿章与其朋僚之间庞大而系统的书信资料,覆盖晚清政务、军事、外交、官场人际等诸多重要领域。其编纂沿革清晰,内容结构完整,主题丰富多元,极具史料价值。数字化电子版的出现,则为现代研究者与一般读者提供了极大便利,使得传统资料得以被更广泛地阅读、检索与分析。
在实际使用中,读者需结合目录结构做好阅读规划,利用电子版的检索功能提高效率,并对识别错误保持警惕,从而确保研究质量。总之,这部资料既是晚清官场与历史研究的重要入口,也是数字人文学科发展中的典型案例。希望读者能够善用这一电子版资源,在理解晚清历史、洞察官场书信文化、开展专题研究方面获得启发与成果。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