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文化市场志_2000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马鞍山市文化市场志
内容简介: 本志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旨在实事求是地记述改革开放以来马鞍山文化市场产生、培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基本状况,力求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以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编纂人员:曾凤华
编纂单位:马鞍山市文化局
出版时间:2000年
ISBN:马鞍山市内部资料准印证第20-005号
· 马鞍山市文化市场志_2000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马鞍山市文化市场志_2000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
《马鞍山市文化市场志_2000版_》是一部系统记录马鞍山市文化市场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全书通过详实的资料和丰富的案例,全面展现了20世纪末马鞍山市文化产业、艺术活动、出版传播、文娱服务等方面的整体面貌。它不仅反映了地方政府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探索实践,也展示了市场经济背景下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创新。《文化市场志》以史料性与研究性兼备的形式,为后人了解马鞍山市文化发展提供了珍贵依据。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与编纂缘起”“文化产业的结构与演变”“文艺活动与社会影响”“政策导向与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对该志书的内容与意义进行系统阐述,探讨其在地方文化史料中的地位与价值,并通过总结分析,呈现出马鞍山市在世纪交替之际文化市场的独特风貌。
1、历史背景与编纂缘起
《马鞍山市文化市场志_2000版_》的编纂背景植根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期。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使文化产业逐渐摆脱单一的计划体制束缚,文化市场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迅速发展。作为安徽省的重要工业城市,马鞍山在此时期也迎来了文化领域的结构调整与市场重塑。编纂这部志书,正是为了记录这种历史性转变的全过程。
志书的编纂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马鞍山市文化局牵头,集合了档案、新闻、出版、演艺等多个部门的力量。编纂者不仅查阅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还实地走访了文化企业、文艺团体、书店和影剧院,以求真实反映当时文化市场的面貌。其严谨的编纂态度,使得该志成为地方文化史料中的精品。
同时,这部志书的出版,承载着一种时代使命感。20世纪末的中国正面临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地方政府迫切希望通过文化志书总结经验、留存记忆,为新世纪的文化建设提供参考。《马鞍山市文化市场志》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既是回顾,更是启示。
2、文化产业的结构与演变
志书中最具价值的部分之一,是对马鞍山市文化产业结构的系统梳理。上世纪90年代初,马鞍山的文化产业仍以传统的出版发行、影剧演出和广播电视为主体。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文化经营权逐步放开,个体和民营文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构成了文化市场多元化的基础。
出版与发行业在此时期经历了重要变革。地方出版社逐步形成市场化经营模式,图书品种和发行渠道显著增加;民营书店和音像店兴起,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阅读与娱乐需求。志书详细记载了1995年至1999年间马鞍山市出版物发行量的增长曲线,折射出文化消费的蓬勃势头。
此外,文化产业的结构性调整还体现在新兴行业的崛起。广告、装潢、摄影、音像制作等产业的出现,标志着文化经济开始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文化市场志》在描述这些变化时,不仅提供了数据支持,还分析了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地方文化经济研究提供了坚实依据。
3、文艺活动与社会影响
《马鞍山市文化市场志》对于地方文艺活动的记载极为丰富。20世纪90年代是马鞍山文艺繁荣的阶段,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艺术节、书画展层出不穷。志书详细列出了各类文艺团体的演出记录和艺术成就,反映出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提升。
在此期间,马鞍山的地方戏曲、民乐和舞蹈团体均取得了新的发展。志书特别提及马鞍山地方剧种“采石调”的复兴工程,这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象征,更体现出地方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推广。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功能也在这一时期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城市文化传播的核心力量。
志书还关注了文化市场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随着娱乐形式的多样化,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文化成为新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寄托。志书通过统计数据与典型案例,展示了文化活动在促进社会和谐、丰富市民精神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
4、政策导向与未来展望
《马鞍山市文化市场志_2000版_》不仅是一部回顾性的历史志书,也具有前瞻性。它在结尾部分对文化政策与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志书认为,文化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地方政府在加强文化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也应通过政策激励推动文化创新。
志书对“文化立市”战略的提出尤为重视。马鞍山市在2000年前后确立了文化与经济并重的发展思路,提出“以文化提升城市形象,以市场推动文化繁荣”。这一理念的提出,为后续二十年的文化产业布局奠定了基础。
从未来视角看,《文化市场志》预见到文化产业将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志书中对“数字出版”“网络传播”等概念的早期讨论,显示出编纂者对文化发展的敏锐洞察。事实证明,进入21世纪后,这些判断逐步成为现实,彰显了志书的学术前瞻性与实践意义。
总结:
总体而言,《马鞍山市文化市场志_2000版_》不仅是一部地方文化史志,更是一面折射时代变迁的镜子。它以翔实的资料记录了马鞍山市在世纪之交文化领域的全貌,从产业结构到政策导向,从群众文化到社会影响,构建了一个立体、鲜活的文化市场图景。其严谨的编纂体系与丰富的史料价值,使其成为研究地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参考。
通过对该志书的系统解读,可以看出马鞍山市在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的理念,既注重传统文化的延续,又勇于开拓市场化、现代化的新路径。这部志书不仅记录了过去,更启迪了未来,是一座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文化桥梁。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