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回族志暨宗教志_1989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禹州回族志暨宗教志》
【作者】:河南省禹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编
【出版社】:禹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时间】:1989
【页数】:256
【ISBN】:内容简介: 一、本志采用记事本末体,以横为主,系以年代先后。 二、本志共分为若干章,每章又分为若干节。在必要处附以图表以补文字之不足。编纂人员:马国恩
· 禹州回族志暨宗教志_1989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禹州回族志暨宗教志_1989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禹州回族志暨宗教志_1989版_》是一部系统记载禹州市回族历史、文化与宗教发展的地方志性文献。全书以翔实的史料、严谨的编纂体例,展现了回族在中原地区的迁徙、聚居、生活与信仰演变过程。该志不仅是研究禹州地区民族融合史的重要资料,更是探讨伊斯兰文化在中原社会传播与适应的珍贵史料。通过对政治、经济、教育与宗教四个层面的综合考察,本文将深入分析该志所揭示的社会结构、文化认同与宗教生态特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少数民族群体在中原文化土壤中的生根与成长,也能感受到地方志书在民族历史书写中的独特价值。《禹州回族志暨宗教志_1989版_》不仅记录了历史,更为今日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提供了启示与镜鉴。
1、禹州回族的历史渊源与形成
《禹州回族志暨宗教志_1989版_》详细记述了禹州回族的历史起源,其源流可追溯至元明之际的移民浪潮。早期回民多随军屯垦或经商入禹,逐渐在城乡结合部形成聚居点。这些迁入者多来自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带来了浓厚的伊斯兰文化与生活习俗,为禹州回族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明清时期的社会安定与经济繁荣,禹州回族逐步融入本地社会。地方志记载,他们既保持了清真饮食、节庆礼仪等传统,又吸收了中原农耕文化的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融合样态。这种“以农为本、以商为辅”的生活方式,使回族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到民国时期,禹州回族的社会结构逐渐完善,族内形成了以宗族、清真寺为核心的社会组织体系。回族教育、宗教与公共事务均由本族贤达主持,形成了自我管理与互助的传统模式。这一历史渊源的形成过程,充分展现了民族迁徙与地方文化互动的动态平衡。
2、经济生活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在《禹州回族志暨宗教志_1989版_》中,经济生活的记载体现了回族群体在不同时期的适应与创新。早期回民以畜牧、皮革加工和粮食贸易为主,凭借诚实守信的经商传统,逐渐赢得了地方社会的尊重与信赖。清末民初,部分回族商号如粮行、皮货铺逐渐壮大,成为连接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
新中国成立后,禹州回族的经济结构经历了转型。从个体手工业和贸易逐步转向集体合作与公社经济,进入改革开放后又重新活跃于个体经济与民营企业领域。该志详细列举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回族企业家的代表案例,反映出这一群体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活力与适应力。
社会结构方面,回族内部的家庭与宗族关系依旧稳固。地方志中提到,族内长者具有较高威望,常主持婚丧礼仪与调解纠纷。女性在家庭与社区中的角色也在逐步转变,教育普及使她们更多地参与社会生产与文化活动。这一变迁映射出回族社会现代化的步伐与内在活力。
3、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承的特点
《禹州回族志暨宗教志_1989版_》以详实的篇幅描述了伊斯兰教在禹州的传播与发展。早期清真寺的建立,是回族宗教生活的核心标志。志书中记载的“北关清真寺”“南街清真寺”等,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族群认同与文化传承的象征。其建筑风格兼具中原与西域特色,体现了地域文化的融合。
宗教教育在回族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阿訇的培养与经堂教育的兴盛,保证了宗教经典与礼仪的代际传承。志书中对经文学校、礼拜仪式、节日庆典等均有系统记载,展现出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的深刻影响。尤其在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期间,宗教活动成为维系族群情感的重要纽带。
值得注意的是,该志还对宗教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审慎分析。它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背景下,宗教活动被纳入法律框架之内,形成“依法信教、团结进步”的新格局。这种政策导向下的宗教适应性,体现了回族群体在保持信仰纯洁性的同时,积极顺应社会发展的智慧。
4、教育发展与民族融合的实践
教育在《禹州回族志暨宗教志_1989版_》中被视为民族振兴的重要途径。早期回族教育以经堂为主,教学内容侧重于《古兰经》与阿拉伯语文。随着时代变迁,回族子弟逐步进入地方学校接受现代教育,形成了宗教与世俗并重的教育格局。
志书中多次提到回族学子在各级教育体系中的成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一批优秀的青年走出禹州,成为高校教师、科技人员和企业管理者。这种知识阶层的崛起,为民族融合与社会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教育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也推动了族群整体素质的提升。
在民族融合方面,该志强调“和而不同”的社会原则。禹州回族在与汉族、其他民族的长期交往中,形成了互敬互助的关系。无论是在节庆互访、邻里互助,还是在经济合作上,民族间的交往都表现出平等与和谐。志书的这一部分,真实反映了中原地区民族团结的社会图景。
总结:
总体而言,《禹州回族志暨宗教志_1989版_》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的地方志。它不仅系统梳理了禹州回族的历史脉络与社会变迁,还以宗教志的形式深入揭示了信仰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全书语言朴实、资料详尽,展现了地方编纂者的严谨态度与文化自觉,是研究中原回族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从宏观角度看,该志所体现的民族融合、宗教宽容与文化共生精神,正是中国多元一体格局的缩影。通过回顾这部1989年编纂的志书,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个民族群体的奋斗史,也能感受到地方文化与国家精神的交融。它启示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传承与创新地方志文化,对于增强民族认同与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