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劳动志 199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如皋劳动志》
【作者】:《如皋劳动志》编辑委员会编
【出版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时间】:1991
【页数】:264
前 言
凡 例
第一章机构设置
第一节行政机构
一、 机构沿革
目 录
二、 领导更迭
三、 中层机构
第二节事业单位
一、 如皋县劳动服务公司
二、 如皋县劳动力交流服务中心
三、 如皋县社会劳动保险管理处
四、 如皋县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
五、 如皋县技工学校
六、 如皋县就业培训指导站
三、 工会
二、 党支部
七、 如皋县工人技术考核办公室
一、 党组
第三节党群组织
四、 共青团
五、 劳动学会
第四节机关建设
附表:
一、 1989年末县劳动局机关干部名册
二、 1989年末县劳动局离退休干部名册
三、 1989年末县劳动局所属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名册
第二章劳动管理
第一节劳动制度
一、 解放前雇佣工制度
三、 亦工亦农工制度
二、 解放后固定工制度
四、 劳动合同工制度
五、 搞活固定工制度
第二节用工形式
一、 临时工
二、 农民合同工
三、 协议工、轮换工
四、 全民单位集体工
五、 土地工
第三节劳动力管理
一、 计划管理
二、 定员定额管理
三、 企业“双劳”整顿
四、 劳动力调配
五、 清理压缩计划外农民工
六、 改革放权
七、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 支边支内
2. 劳务输出
3. 外出施工建筑
4. 乡镇工业工人
5. 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
第四节劳动争议处理和职工奖惩
一、 劳资协商
二、 劳动争议仲裁
三、 劳动合同鉴证
四、 职工奖惩
附: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程序、时效简表
第五节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附录: 如皋县50年代对私改造情况
一、 统包统配制度
第三章劳动就业
第一节就业制度
二、 公开招收、择优录用制度
三、 “三结合”就业制度
第二节三次就业高峰
一、 50年代前期的第一次就业高峰
二、 70年代后期的第二次就业高峰
三、 80年代后期的第三次就业高峰
第三节劳动服务公司
一、 劳动服务站、社
二、 劳动服务公司
1. 镇劳动服务公司
2. 县劳动服务公司
三、 待业青年管理与招工(生)
四、 财务管理
1. 收费标准和管理
3. 历年地、市下达的城镇劳动就业经费
2. 知青办经费移交
第四节城镇个体工商户
第五节几种人员的安置
一、 复员退伍军人
二、 农场和水运行业职工子女自然增长劳动力
三、 落实政策人员
1. 冤假错案平反人员
2. 错划右派及受株连的子女
3. 复员改转业军队干部的家属子女
4. 69年冬70年春下放人员
5. 60年代初停办、下放的大专肄业生和
中专毕业生
四、 侨属及台属
五、 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
第七节几个时点城镇就业人员负担系数
第六节1979年以来历年安置各类人员人数
第四章职业培训
第一节在职培训
第二节就业前培训
第三节技工学校
一、 筹建开学
二、 学校设置
三、 招生学制
四、 教学实习
五、 毕业分配
六、 经费设备
第四节职业中学
第五节工人技术考核与技师聘任
一、 组织领导
二、 技师聘任
三、 技术比武
第五章精简下放、上山下乡
第一节组织机构
第二节精简下放
一、 60年代初的精简下放
二、 60年代初精简下放人员困难补助和迁转户粮
三、 60年代末的下放和收回安排
附: 50年代退职人员生活困难补助
第三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一、 动员安置
二、 下乡人数
三、 收回安排
四、 费用物资
五、 重要事件
一、 清代的俸工
二、 民国时期的薪金
第一节解放前的工资概况
第六章工资、奖金、津贴
三、 解放区的工资
第二节新中国初期的工资
一、 工人工资
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
三、 供给制
第三节工资制度改革
一、 1953年第一次工资改革
1. 工资分制
2. 1954年调整工资级别
二、 1956年第二次工资改革
三、 1985年第三次工资改革
(一)企业工资改革
(二)机关事业工资改革
附: 《原工资等级与新拟企业干部工资等级对应表》《企业干部工资标准表》《结构工资套改测算对照表》第四节调整工资
一、 1959年调整工资
二、 1961年调整工资
三、 1963年调整工资
四、 1971年调整工资
五、 1977年调整工资
六、 1978年给成绩特别突出的职工工资升级
七、 1979年调整工资
八、 1979年三类工资区调整为四类工资区
九、 1981年教育、卫生、体育人员调整工资
十、 1982年机关事业位人员调整工资
十一、 1983年企业调整工资
十二、 1985年四类工资区调整为五类工资区
十四、 1988年五类工资区调整为六类工资区
十五、 1989年企业调整工资
十三、 1986年企业人均1.80元增资
第五节工资形式和管理
一、 计件工资
二、 浮动工资
三、 工资基金管理
第六节几种人员的工资
一、 徒工生活费
二、 劳动合同制工人工资
三、 土地工工资
四、 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排工作后的工资
五、 企业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六、 企业职工调动后的工资
二、 亦工亦农工工龄
四、 上山下乡知青工龄
三、 69年冬、70年春下放职工工龄
第七节几种人员的工龄计算
一、 上学职工工龄
五、 街、镇办单位职工工龄
六、 劳动服务社社员工龄
七、 民办教师工龄
八、 建国后工作中断过的职工工龄
九、 复员退伍军人工龄
一、 奖金制度
1. 1966年前
第八节奖金
十、 临时工工龄
2. “文革”期间
3. 1978年以后
二、 专项奖
1. 特定燃料和原材料节约奖
2. 奖学金
5. 企业升级奖
6. 机关事业单位节约奖
4. 安全奖
3. 1987年现代化管理成果奖
第九节津贴
一、 生活性津贴
1. 副食品补贴
2. 物价补贴
3. 生活补贴
二、 劳耗性津贴
1. 夜班补贴
2. 法定假日补贴
3. 班主任补贴
4. 教龄、护龄补贴
三、 保健性津贴
1. 保健食品和高温工种津贴
2. 防暑降温津贴
3. 其他补贴
四、 学习性津贴
第十节历年职工人数、工资总额、人均年工资额
一、 全民所有制
二、 县属集体所有制
三、 镇办企业
附:如皋县全民及县属、镇办集体单位1989年度职工人数及工资情况
第七章保险福利
第一节劳动保险制度
一、 劳动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险合同
二、 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保险
三、 临时工养老保险
四、 职工待业保险
第二节保险福利待遇
一、 退休退职及退休费统筹
二、 生育待遇及生养基金统筹
三、 病假及医疗待遇
四、 死亡待遇
五、 婚丧假待遇
六、 探亲待遇
七、 生活困难补助
第三节职工集体福利
第八章安全生产劳动保护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
一、 组织领导
二、 安全制度
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3. 职工伤亡报告制度
4. 安全监察员制度
5. 15项规章制度
三、 安全教育
四、 检查监察
五、 “安全月”活动
第二节防尘防毒
第三节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
一、 建立劳动局以前
二、 建立劳动局以后
第四节女工保护
第五节劳动保护用品与费用
一、 建立劳动局以前
二、 建立劳动局以后
第六节安全生产先进集体与个人
第七节工伤事故
一、 建立劳动局以前
二、 建立劳动局以后
第九章部分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
第一节部分全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单
第二节部分省级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单
附:大事记
编 后
· 如皋劳动志 199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如皋劳动志 199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将以《如皋劳动志 1991年版》为核心,深入探讨该书的四个主要方面。首先,将对该书的背景及出版过程进行阐述,分析其历史和文化背景。接着,探讨书中的内容架构及其对如皋劳动历史的全面呈现。然后,分析该书的文学价值及其在地方志书中的地位,突出其对社会变迁和劳动力发展的记录作用。最后,将总结该书对如皋地方文化的影响,及其在历史传承和文化认同方面的意义。全篇通过多角度的剖析,力求呈现《如皋劳动志 1991年版》作为一部地方志书的独特价值。
1、《如皋劳动志 1991年版》出版背景
《如皋劳动志 1991年版》是一部具有地方特色的志书,记录了如皋地区劳动历史的变迁。该书的出版背景与如皋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初,如皋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社会各领域的变化为地方志书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随着经济发展和劳动市场的逐步成熟,记录这一历史变迁的需求愈加迫切。
此外,出版该书的动因也源于地方文化认同的需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如皋拥有丰富的劳动传统和文化特色。编纂《如皋劳动志》不仅是对劳动历史的总结,也是对如皋地方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它不仅记录了过去的劳动状况,更为后人提供了了解这座城市社会经济背景的重要依据。
《如皋劳动志 1991年版》的出版标志着地方志书在记录劳动历史和社会变迁方面的重要性。通过这一志书,可以窥见如皋劳动者的生活轨迹和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对地方历史的研究,还是对社会发展的反思,这本志书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2、《如皋劳动志 1991年版》的内容架构
《如皋劳动志 1991年版》的内容架构十分严谨,全面覆盖了如皋的劳动历史、劳动资源、劳动组织等方面。首先,书中详细列举了如皋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人口变迁,描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业化社会的转变过程。书中的劳动人口统计为后续的社会学、历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其次,书中对如皋的劳动方式和劳动组织进行了全面阐述。在农业社会时期,劳动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传统的农耕方式占据主导地位。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劳动组织逐渐从个体化走向集体化,工厂、企业的劳动管理方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书中通过大量案例,展示了这一转型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
最后,《如皋劳动志》还对如皋劳动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涉及到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劳动精神以及劳动权益的保障等方面。通过对如皋历史上劳动群体的多角度分析,书中呈现了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地方发展的贡献。
3、《如皋劳动志 1991年版》的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
《如皋劳动志 1991年版》不仅是一部历史志书,它在文学价值上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书中采用了较为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避免了过于学术化的描述,使得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内容。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生动的描写,书中的人物和事件跃然纸上,展现了如皋劳动者的生动形象。
其次,书中的许多章节充满了地方特色,体现了如皋劳动者的坚韧精神和奉献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日常劳动中,更在各类社会变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这些劳动者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推动了如皋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如皋劳动志》的社会影响也不容忽视。它不仅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也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书中所记载的历史与文化,不仅对于当代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也为未来的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4、《如皋劳动志 1991年版》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如皋劳动志 1991年版》在地方文化传承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书中的内容为如皋的地方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脉络,使得后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地区的劳动传统和文化特色。通过对劳动历史的记录,书中不仅保存了劳动者的身影,也塑造了如皋独特的文化形象。
其次,书中的劳动精神和价值观也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如皋,劳动被视为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它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如皋劳动志》通过多角度的记录与分析,强化了这一思想,使得劳动精神成为如皋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如皋劳动志 1991年版》对如皋地方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其对社会历史认同的塑造上。通过对地方劳动历史的全面记载,该书不仅让当地居民了解自己的历史,还帮助外界更好地认识如皋,增强了地方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总结:
《如皋劳动志 1991年版》作为一部地方志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还在文化传承与社会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细致的记录,展现了如皋劳动者的奋斗历程与社会贡献,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借鉴。
通过对该书的深入剖析,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如皋的历史与文化,还能领悟到劳动精神在地方社会中的深远影响。这本志书的出版为我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窗口。通过《如皋劳动志》,我们能够更加珍惜今天的成果,并为未来的社会发展积蓄力量。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