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建设志(1975-2011) 201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商河县建设志(1975-2011)》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实事求是地记述商河县城乡建设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力求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二、全书由综述、专题记述、大事记、专志、附录、图片组成。综的纲要,围绕“温泉生态之城、休闲健身之都、鼓子秧歌之乡”的城市定位,选取有代表性的建设项目,进行详尽阐述;大事记:全面记述商河县城乡建设从1975年7月~2011年6月所发生的大事。
编纂人员:张英俊
编纂单位:商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内容时限:1975-2011
出版时间:2011年
出版单位:济南出版社
目录
封面
商河县建设志
商河县住建委形象标志创意说明
《商河县建设志》
凡例
序
图片
目录
综述
专题记述
城乡建设大事记
第一篇 城市规划
第二篇 城市建设
第三篇 城市园林绿化与环境卫生
第四篇 房产建设与管理
第五篇 建筑业管理
第六篇 经济开发区
第七篇 城区产业园
第八篇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第九篇 小城镇建设
第十篇 新农村建设
第十一篇 建设管理
第十二篇 人物
附录
后记
版权页
· 商河县建设志(1975-2011) 201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商河县建设志(1975-2011) 201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商河县建设志(1975—2011)》2011年版是一部系统记录商河县三十余年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它全面反映了该县在社会经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及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显著成就。本文以该志书为中心,从历史背景与编纂意义、城市建设与规划成就、产业发展与社会变迁、生态环境与民生改善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力求展示商河县在时代浪潮中的奋进轨迹。志书不仅是地方建设的实录,更是一部凝聚智慧与奋斗精神的历史镜鉴。通过对资料的梳理与内容的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商河县在1975年至2011年间的整体发展脉络,也能从中看到中国县域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这部志书的出版,不仅为后人研究地方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展现出地方志在时代变革中的重要文化与学术价值。
1、历史背景与编纂意义
《商河县建设志(1975—2011)》的编纂工作,是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启动的。1975年至2011年,是商河县经济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的时期,也是地方志事业不断完善的阶段。该志书的编撰,既是对过去建设成果的系统总结,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对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的重视。
在编纂过程中,志书遵循“以史为鉴、以志为据”的原则,广泛搜集资料,实地调查研究,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系统性。它以建设为主线,横跨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内容翔实、结构严谨的地方志文本。这种系统记录的方式,为后续地方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文化意义上看,该志书的出版不仅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更彰显了地方志在构建区域文化认同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地方发展成果的“记录本”,更是一种历史自信与文化自觉的体现。
2、城市建设与规划成就
1975年至2011年间,商河县的城市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城市空间结构逐步完善,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域,发展成为具有现代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县城。志书详细记录了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道路建设、住房改革等重大工程,为研究地方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商河县加大了交通、水利、电力等公共工程建设力度,城乡道路硬化率显著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和电网覆盖率不断上升。志书中多次提及“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的理念,体现了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与此同时,城市功能布局也逐渐优化。商河县在此期间相继建成了多个新城区与工业园区,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合理扩张。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使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这些内容在志书中均有详尽记载,展现了商河县从传统县城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坚实步伐。
3、产业发展与社会变迁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商河县建设志(1975—2011)》中的重点篇章之一。1970年代后期,商河县经济仍以农业为主;进入改革开放后,第二、三产业逐步崛起,县域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志书详细记录了工业园区建设、乡镇企业崛起以及服务业的快速增长,这一过程见证了县域经济的现代化转型。
农业方面,志书展示了从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过程。随着农业科技的引入与农田水利的改善,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特色农业逐渐形成。畜牧业和加工业的兴起,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活跃。
社会变迁层面,随着产业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住房条件改善、教育普及、文化生活丰富成为时代特征。志书中通过详实的数据与典型事例,展示了一个普通县域在改革浪潮中的生动转型史,折射出中国基层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4、生态环境与民生改善
商河县在1975年至2011年的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志书中系统记录了防风固沙、河道整治、植树造林等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成果。通过多年的努力,县域生态面貌显著改善,绿化覆盖率逐年提升,水资源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在民生方面,志书展现了政府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方面的持续投入。教育事业实现普及与提质并重,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障网络逐步完善。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的推行,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此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商河县社会发展的亮点之一。文化广场、图书馆、文体中心的兴建,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志书在记录这些变化的同时,也为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启示。
总结:
《商河县建设志(1975—2011)》是一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地方志典范,它以科学的编纂方法和翔实的史料,全面呈现了商河县三十余年的发展轨迹。从城市建设到产业变革,从生态保护到民生改善,该志书的每一章都凝结着地方发展的智慧与汗水,成为研究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
这部志书不仅是地方历史的忠实记录,更是地方精神的象征。它展示了一个县域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的艰辛历程,也反映出中国基层治理与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对这部志书的研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历史、借鉴经验,为未来的区域建设提供参考与启示。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