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
内容简介: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州内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编纂人员:施冠杰
编纂单位: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管理局
出版时间:1998年
目录
封面
医药志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编纂机构及人员1987~ 1995.10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编纂机构及人员 1995.11-1997.12
为本志收集提供部分资料的单位和人员
图片
目录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机构
第二章 中药材资源
第三章 中药材生产
第四章 三七
第五章 工业
第六章 商业
第七章 管理
第八章 党群组织
附录
后记
版权页
·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1998年版)》是一部全面反映文山地区医药发展历程、民族医药特色与卫生事业变迁的重要志书。它以地方志的编纂体例为基础,系统梳理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中医药、西医药、民族医药、医疗机构建设、药材资源分布及医疗卫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该志书不仅记录了医药事业的发展脉络,也展现了壮、苗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宝贵医药知识与文化成果。本文将从“编纂背景与历史意义”“民族医药的独特魅力”“医药资源与生态环境”“医药志的社会价值与现实启示”四个方面,对该志书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入探讨,旨在呈现这部地方医药志的学术价值、文化内涵和现实启示意义。
1、编纂背景与历史意义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1998年版)》的编纂背景深植于20世纪末中国地方志系统化整理的历史进程中。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推动地方志书修纂工作,要求各地以系统性、科学性和地域特色为核心,全面总结本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成果。在此背景下,文山州医药志的编纂应运而生,成为地方卫生事业总结的重要成果之一。
文山州地处滇东南,历史上是壮、苗、汉、彝等多民族聚居之地。长期以来,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医药知识体系。1998年版《医药志》系统整理了这一地区从古至今的医药史料,对文山的医疗机构建设、疾病防治、卫生政策与药材开发进行了全面记载。这不仅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文山医药史的重要资料,也为区域医药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该志书的出版,标志着文山地区在地方卫生志编纂史上的重要突破。它将地方医药事业置于宏观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中,展示了从传统经验医学到现代医学体系的转变过程。这一历史总结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具有社会现实意义,为地方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历史参照。
2、民族医药的独特魅力
文山是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医药在当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医药志》中特别设置章节,对壮医、苗医、彝医等民族医药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从理论体系、治疗方法、药材来源到疗效验证,内容丰富且独具民族特色,展现了文山民族医药的多元与融合。
壮医在文山地区影响广泛,其诊疗方法包括草药疗法、火罐疗法、推拿与药浴等,强调“调气、调血、调神”的整体观念。《医药志》详细记载了多种壮医方药,如用于祛湿止痛的“金线藤”、治疗跌打损伤的“七叶一枝花”等,均体现了壮族医药对自然资源的深刻利用与理解。
苗医则注重“毒以攻毒”的理论,擅长治疗皮肤病、风湿病等疑难杂症。书中列举了许多苗医常用草药,如“蛇药藤”“九节茶”等,并记载了传统苗医药浴与火疗的技艺。民族医药的系统整理,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也体现了地方文化的独特精神与生命智慧。
3、医药资源与生态环境
文山州地处云贵高原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植被丰富,是中国南方重要的中药材产区之一。《医药志》以科学的分类方式,详细记录了全州范围内的药用植物、动物、矿物资源的种类、分布与利用情况。据统计,文山州共有药用植物1200余种,其中不少属国家重点保护或特有品种。
该志书不仅介绍了传统名贵药材如“三七”“天麻”“白芨”等的生长环境与采集加工方法,还重点描述了地方特产药材的资源分布。例如,文山县以三七种植闻名,而砚山、丘北则以野生草药资源丰富著称。这些资料为药材种植业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后续生态保护与产业规划奠定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志》还特别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书中指出,过度采挖、林地退化等现象曾对药材资源造成威胁,因此倡导建立药材保护区与人工培育基地,实现“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发展理念。这种生态意识在当时具有超前意义,为当代中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4、医药志的社会价值与现实启示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1998年版)》不仅是一部地方志书,更是一部反映民族团结、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文献。它通过医药事业的历史回顾,揭示了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互动关系,为理解文山地区整体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
从社会价值上看,该志书对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对壮、苗医药的系统整理与传承,它帮助当地民族医药走出地域,进入更广阔的学术与产业领域。同时,该志书还为医学教育、地方卫生管理和公共健康政策提供了历史参考,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在现实启示方面,《医药志》提醒人们重视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的融合。面对当代医疗体系的现代化转型,文山医药志中所展现的经验与智慧,仍为当下中医药创新与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有益启示。它告诉我们,地方医药志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未来健康事业发展的思想资源。
总结: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1998年版)》是一部兼具科学性、历史性与民族性的地方志书。它以详实的资料、系统的结构,全面展示了文山医药事业的发展轨迹与民族医药的独特魅力。从传统草药的积累到现代医学的推广,该志书记录了地方医药从经验走向科学、从区域走向全国的过程。
通过深入分析该志书,我们不仅能了解文山地区医药文化的多样性与生命力,也能从中汲取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智慧。它是一部承载着民族记忆与地方精神的重要文献,值得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研究、发扬与利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