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粮油志 200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粮油志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文山州粮食工作的发展与现状。包括粮食征购、粮食销售、粮油议购议销、粮油价格、仓储调运等。
编纂人员:邓柱邦
编纂单位: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粮食局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0000-1993
出版时间:2001年
目录
封面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粮油志
版权页
图片
《文山州粮油志》编选人员名录
审查验收单位及人员文山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查验收小组
目录
序一
序二
祝贺《文山州粮油志》出版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机构
第二章粮 食征购
第三章 粮食销售
第四章 油脂(料)购销
第五章 议购议销
第六章 价格
第七章 仓储调运
第八章 粮油工业
第九章 粮油财务
第十章 计划统计
附录
编后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粮油志 200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粮油志 2001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粮油志 2001年版》是一本全面记录和分析文山州粮油产业及其发展历程的专著。该书通过详细的历史资料与现代发展情况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了文山地区粮油生产的全貌及其文化背景。书中对粮油种植、加工、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探讨,涵盖了丰富的地方历史与民俗文化,使之不仅是一部经济类资料书,也是一部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承书。通过对文山壮族和苗族文化背景的分析,结合粮油产业的具体情况,展现了这一地区在民族发展、经济建设方面的独特成就及挑战。全书在继承历史的同时,也为未来粮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粮油志 2001年版》进行详细阐述: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粮油产业的生产与加工、粮油产品的市场与销售、以及民族文化对粮油产业的影响。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分析,旨在全面了解该书的内容和意义。
1、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粮油志 2001年版》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文山州的粮油产业进行了回顾。文山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多样,使得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尤其是粮油生产,经历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书中详细记录了从清朝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山州粮油生产的变迁,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通过历史的视角,可以看出粮油产业在该地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能够理解其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本书不仅记录了粮油生产的历史,还对文山州的粮食种植结构、种植技术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清朝时期,文山州的农业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粮油生产规模较小,主要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进入20世纪后,尤其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粮油生产逐渐得到发展。随着技术的引入,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粮油作物的产量逐步增加。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文山州开始注重农业现代化,粮油产业逐渐进入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阶段。
此外,文山州的粮油产业在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波折。例如,90年代初期,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及生产技术不稳定,曾一度导致粮油生产的低迷。直到1990年代后期,随着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成熟,粮油产业逐渐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粮油志》详细记录了这一过程,并为未来的粮油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粮油产业的生产与加工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粮油志 2001年版》详细描述了文山州粮油产业的生产与加工环节。文山州的粮油作物种类繁多,其中以稻米、玉米、小麦、油菜等为主。这些粮油作物的生产,得益于该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文山州的山区适宜种植稻米,平原地区则是玉米和小麦的主要生产区,而油菜则成为了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在粮油生产环节中,技术的引进与改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文山州粮油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先进的农耕技术、机械化种植设备和高产种子的使用,使得粮油作物的单产大幅提升。此外,农民的生产意识逐渐增强,许多农户开始采用轮作、间作等农业管理方式,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粮油的加工环节也是本书中的一个重点。文山州的粮油加工不仅仅限于传统的碾米、榨油等基础加工,还发展出了许多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产品。例如,文山的稻米在加工过程中通过现代化的设备去除杂质,提升米的质量,并开发了多种功能性米制品。油菜则被加工成食用油和调味品等,这些加工产品不仅在当地市场有着广泛的需求,也出口到周边地区,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粮油产品的市场与销售
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粮油志 2001年版》中,粮油产品的市场和销售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文山州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区域,其粮油产品的市场不仅面向本地消费者,还与周边地区和国际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书中详细介绍了文山州粮油产品的销售渠道、市场需求以及价格波动等情况。
随着经济的开放,文山州的粮油产品逐渐走出当地,进入了更广阔的市场。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文山的粮油产品通过交通的便利和物流系统的完善,能够更快地流通到全国各地。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文山州的粮油产品逐渐得到了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而且,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品质要求的提升,文山州的粮油产品也开始注重品质的提升,采用更高标准的生产和加工工艺。
除了国内市场外,文山的粮油产品也逐渐走向国际市场。由于该地区的粮油产品具有天然、绿色等特点,符合部分国际市场对食品健康的需求,逐步打开了东南亚、欧美等地区的市场。文山的粮油品牌也开始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这无疑为地方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4、民族文化对粮油产业的影响
文山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在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对粮油产业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粮油志 2001年版》中,书中不仅探讨了粮油产业的经济面貌,还对民族文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民族文化对粮油种植的传统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山地区的民族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模式。许多民族在传统农业中融入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采用自然肥料、种植多样化作物等方式,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传统的农业知识和习惯,也在今天的粮油生产中得到了部分传承和创新。
其次,民族节庆和风俗对粮油产品的消费也有着显著影响。文山地区的传统节庆,如壮族的“壮年节”、苗族的“苗年节”等,都会涉及到粮油产品的消费和祭祀活动。粮油不仅是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仪式中的重要食物。这些传统习俗带动了粮油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促进了粮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最后,文山的民族特色食品,也为粮油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例如,苗族的米饭文化和壮族的油菜食品,都是地方特色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民族特色的粮油食品,文山州的粮油产业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总结: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粮油志 2001年版》是一部全面而深入的地方性粮油产业研究著作。通过对文山州历史、生产、市场和文化的多角度分析,书中展现了粮油产业的全貌以及其在地方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所提到的粮油生产、加工与销售,均反映了现代农业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彰显了地方特色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本《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粮油志》不仅是对文山州粮油产业的系统记录,也是对其文化、历史与发展的深刻反思。对于研究地方经济、民族文化及农业发展的学者与从业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