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年谱 增订本 第2版 1985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林则徐年谱 增订本 第2版》
【作者】:来新夏编著
【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时间】:1985
【页数】:624
林氏三代简表
年谱
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六十年1795年
嘉庆元年1796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道光元年1821年
道光二年1822年
道光三年1823年
道光四年1824年
道光五年1825年
道光六年1826年
道光七年1827年
道光八年1828年
道光九年1829年
道光十年1830年
道光十一年1831年
道光十二年1832年
道光十三年1833年
道光十四年1834年
道光十五年1835年
道光十六年1836年
道光十七年1837年
道光十八年1838年
道光十九年1839年
道光二十年1840年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道光三十年1850年
附录:
一、谱馀
二、林则徐出生时有关人物简况
三、大事索引年表
四、征引参考书目
增订后记
· 林则徐年谱 增订本 第2版 1985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林则徐年谱 增订本 第2版 1985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林则徐年谱 增订本 第2版(1985年版)》是研究晚清历史、民族精神与中外关系的重要学术成果。这部年谱以严谨的史料考证、系统的时间编排与深刻的人物刻画,全面记录了林则徐自少年至逝世的生平事迹、思想轨迹与时代贡献。新版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增补与修订,特别在史料来源、文献注释、事件比对等方面更臻完善。文章将从“编纂背景与学术价值”“史料体系与修订特色”“人物形象与思想内涵”“历史影响与现实启示”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深入分析本书的学术意义与历史价值。通过细读年谱,可以窥见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脊梁如何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挺身而出,也能体会到史学研究的严谨态度与民族记忆的延续力量。
1、编纂背景与学术价值
《林则徐年谱》的编纂始于20世纪中期,是中国近代人物研究系统化、学术化的重要成果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界开始重视近代民族英雄的学术整理与史料重建,林则徐作为鸦片战争前后的关键人物,成为研究焦点。1985年版的“增订本”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版,代表了当时学术界在史料整理和历史评价上的新高度。
该书的编撰者集合了历史、文献学和近代史领域的多位专家,他们以严谨的考证精神,对林则徐的生平事迹进行了系统梳理。从出生地福州到仕途升迁,从禁烟运动到流放新疆,年谱以编年体方式,串联起他的一生轨迹,为后世研究提供了翔实的时间轴。
从学术价值来看,此书不仅是一部人物年谱,更是研究晚清社会结构、政治机制与文化变迁的重要参考文献。它突破了单一的传记叙述框架,通过大量档案、奏折、书信和地方志的互证,构建出林则徐一生的立体历史图景,使其学术意义远超人物传记本身。
2、史料体系与修订特色
1985年出版的“增订本”在史料整理上进行了大幅度修订与扩充,充分体现了当时中国史学研究逐渐走向科学化、系统化的趋势。与初版相比,增订本引入了大量新发现的档案资料,特别是从地方文献、民间家谱以及外文史料中发掘出的珍贵内容。
这一版的编辑者注重史料来源的多元化与交叉验证,他们将清代中央档案与地方志书结合起来,使得年谱在时间脉络上更加清晰,在事件叙述上更具真实性。许多以往模糊的事件,如“钦差大臣赴粤禁烟”的具体准备过程、“虎门销烟”的细节,以及林则徐被贬后的活动轨迹,都在此版中得到了更准确的定位与阐述。
此外,增订本强化了注释体系,特别在关键事件处增列了背景说明与资料来源,方便学者追溯与比较。此种学术体例的完善,使《林则徐年谱 增订本》成为研究晚清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献,其修订特色也体现出编者尊重史实、求真求精的治学精神。
3、人物形象与思想内涵
《林则徐年谱 增订本》通过编年体叙述,使林则徐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他不仅是一位禁烟英雄、民族志士,更是一位有深厚文化修养、宽阔国际视野与坚定政治信念的改革者。书中呈现的林则徐,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符号,而是一位在艰难现实中不断探索国家出路的思想家与实践者。
通过年谱,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林则徐思想的演变:从早年以经世致用为旨归的士人,到后来在抗击鸦片与面对列强侵略时逐步形成的民族自觉与开放意识。这种思想的成熟,是他一生仕途与实践的结晶,也是中国近代思想转型的重要标志。
在文学与精神层面上,本书还揭示了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他的自律与刚毅,他在流放新疆仍忧国忧民的心境,都通过年谱文字被细腻地展现出来。这种精神超越了时代,成为中国士人精神的象征,也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与敬意。
4、历史影响与现实启示
《林则徐年谱 增订本》不仅是一部史学著作,更是一部思想启蒙之书。它让后人重新理解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历史转折点上的重要地位——他不仅是禁烟运动的执行者,更是民族觉醒与改革探索的先驱。通过年谱的记录,我们能看到他在国家危机面前的坚定立场与务实行动。
这部书的出版,对中国近代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奠定了人物年谱研究的学术规范,推动了“人物史”向“社会史”与“思想史”并重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1985年版的出现,正契合了时代对于民族精神与历史自信的重新建构。
在现实意义上,《林则徐年谱 增订本》提醒我们:面对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复杂局势,民族独立与文化自强依然是时代课题。林则徐的精神不仅属于过去,更启示当代人应当以理性、坚毅与担当的态度面对世界与自我。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互照,使本书的价值历久弥新。
总结:
综观《林则徐年谱 增订本 第2版(1985年版)》,它以扎实的史料基础、严谨的编撰体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构建出一部具有时代精神与学术典范意义的巨著。书中不仅展现了林则徐个人的奋斗历程,更折射出一个民族在危机中自省与奋起的历史姿态。其编年形式既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依据,又为公众了解历史人物打开了一扇生动窗口。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这部年谱是中国近代精神史的一部分。它告诉我们:历史的价值不在于记忆事件的堆砌,而在于理解人类精神的成长。林则徐的故事是一种力量,一种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的信念。《林则徐年谱 增订本》之所以历久不衰,正因为它让历史的光辉照亮了现实与未来。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