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
内容简介: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州内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编纂人员:施冠杰
编纂单位: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管理局
出版时间:1998年
目录
封面
医药志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编纂机构及人员1987~ 1995.10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编纂机构及人员 1995.11-1997.12
为本志收集提供部分资料的单位和人员
图片
目录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机构
第二章 中药材资源
第三章 中药材生产
第四章 三七
第五章 工业
第六章 商业
第七章 管理
第八章 党群组织
附录
后记
版权页
·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1998年版)》是一部系统汇集、整理并研究文山地区医药资源与民族医药文化的重要志书。该书不仅是一部地方性医药志,更是一部承载历史、民族、文化与科学价值的综合性典籍。它全面记载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中药资源分布、民族医药传承、医疗制度沿革以及现代医药发展的历程。通过翔实的数据与丰富的民间医药案例,展现了文山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智慧。本文将从编纂背景与历史意义、民族医药特色与传承、医药资源与生态环境、现代发展与学术价值四个方面,对该志书进行深入阐述,旨在揭示其在地方医药史、民族文化研究以及健康产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与重要作用。
1、编纂背景与历史意义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1998年版)》的编纂工作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云南省地方志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山州地处滇东南,是中越边境的民族聚居地,医药资源丰富而独特。为系统保存和传承这一地区的医药文化,地方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和基层医务人员,历时数年进行调查与整理,最终成书。此志的出版标志着文山地方医药文化的系统化与科学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从历史意义来看,该书的问世不仅填补了文山地区医药志书的空白,也为云南乃至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医药志的编纂提供了范例。它以科学态度和民族视角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记录了医药发展的轨迹与变迁,展现了地方医药文化与国家卫生事业的互动关系。这使其不仅具备学术研究的价值,更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此外,《文山医药志》的出版对于地方医药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它的内容被广泛用于医药教学、民族医药研究和中药资源开发,推动了文山地区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进程。通过这部志书,医药从口耳相传的民间经验,逐步走向了科学整理与系统传播的道路,奠定了文山医药产业发展的文化基础。
2、民族医药特色与传承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壮族、苗族、瑶族、彝族等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医药体系。《文山医药志》对这些民族医药进行了深入的整理与分类,尤其对壮医和苗医的诊疗理念、草药使用方法以及疾病防治经验进行了详尽记录。这种民族医药体系以自然疗法、草药疗法和身体调理为核心,体现了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的传统智慧。
壮医的理论体系强调“气血平衡”“五行对应”,在治疗中多采用草药、推拿、火罐、刮痧等综合手段。而苗医则重视“草药配伍”与“经络疗法”的结合,常以山林植物、虫类、矿石为原料配制药物。志书中详细列出了苗医常用的药材及其炮制方法,如“蛇葡藤”“鸡血藤”“山芝麻”等具有独特疗效的地方药物。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民族医药的科学性,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根基。
在传承方面,《文山医药志》特别强调了民间医师的作用。许多医药知识通过家族传承、师徒口授的方式延续至今。志书通过采访与文献考证,记录了几十位民族医师的医案与医德事迹,这些鲜活的个体故事使得志书不仅是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充满人文精神的民族医药史。
3、医药资源与生态环境
文山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类型多样,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文山医药志》系统记载了全州范围内的野生药材种类、分布状况及开发利用情况,共收录中药材上千种,其中包括三七、重楼、滇黄精、金线莲等名贵药材。这些药材不仅是地方经济的重要资源,也在全国中医药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志书特别关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记录药材资源的同时,也对过度采挖、植被破坏等问题提出了警示。它提出“保护性开发”的理念,主张在药材资源利用过程中应遵循自然规律,建立人工种植与野生保护并举的机制。这一理念在后来的文山三七产业发展中得到了实践和推广,成为地方政府制定生态政策的重要依据。
此外,志书通过对医药资源的系统分类与地理分布图绘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山医药地理图谱”。这种科学化、数据化的整理方式,使得医药资源的研究具有了可比性与系统性,为后来的中药资源普查、生态研究和药材标准制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现代发展与学术价值
《文山医药志(1998年版)》不仅是一部历史资料性著作,更是一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学术参考书。志书的出版推动了文山地区中医药科研的繁荣,为地方医学院校的教学提供了宝贵教材。许多医药研究机构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民族药物有效成分提取、药理研究以及新药开发,为民族医药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在学术层面上,该志的编纂采用了中医药学与民族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融合文献考证、实地调查与口述史资料,形成了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写作风格。它既是医药学的资料宝库,也是民族文化的田野记录。学者们从中发现了大量未被系统研究的地方药材与传统疗法,为中国民族医药学的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素材。
更为重要的是,《文山医药志》体现了民族地区参与国家卫生体系建设的历史进程。它见证了地方医药由民间向制度化、由经验向科学化的转变,展示了文山医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活力与创新。无论是三七产业的国际化,还是民族药文化的旅游化推广,都与这部志书的奠基作用密不可分。
总结: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药志(1998年版)》是一部融合了民族智慧与科学精神的杰出地方志。它不仅记载了文山地区的自然资源与医药知识,更保存了民族医药的历史脉络与精神文化。通过对壮、苗等民族医药的深入探究,志书为后世提供了了解地方文化、研究民族医药的重要窗口。其系统性、科学性与文化性,使其在地方志文献中独树一帜。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部志书,其价值已超越了单纯的医药资料范畴。它既是地方医药事业的奠基文献,也是推动民族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桥梁。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文山医药志》所蕴含的知识与理念,必将继续影响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