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人民医院志 1950-2008 201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竹溪县人民医院志 1950-2008》
【作者】:《竹溪县人民医院志》编纂委员会编
【时间】:2010
【页数】:331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制沿革
附 医院历年所获荣誉
一、获国家(部委)荣誉
二、获省(部门)荣誉
三、获市(部门)荣誉
四、获县(部门)荣誉
第二章 机构设置
第一节 党组织、群团机构
一、中共竹溪县人民医院支部委员会
二、医院纪律检查组
三、群团组织
(一)工会
(二)女职工委员会
(三)共青团竹溪县人民医院总支部委员会
第二节 行政机构
一、行政领导机构
二、行政管理科室
(一)办公室
(二)人事科
(三)医务科
(四)财务科
(五)信息统计科
(六)物价审计科
(七)门诊部、院感办
(八)药剂科
(九)总务科、设备科
(十)保卫科
(十一)宣传科
第三节 业务机构
一、临床科室
(一)大内科
(二)大外科
(三)妇产科
(四)儿科
(五)综合科
(六)麻醉重症监护科、手术室、ICU
(七)中医科
(八)急诊科
(九)感染性疾病科
(十)第二门诊部(便民门诊)
(十一)第三门诊部
二、医技科室
(一)放射科
(二)功能检查科
(三)检验科
(四)输血科(中心血库)
三、护理机构
第三章 队伍
第一节 队伍状况
一、医疗技术人员
二、行政管理人员
三、工勤人员
第二节 职称晋升聘任
一、职称晋升
二、职称聘任
第三节 知识分子政策的贯彻落实
附 一、医院人员历年所获荣誉
(一)获国家级(部委)荣誉
(二)获省(部门)荣誉
(三)获市(部门)荣誉
(四)获县级(部门)荣誉
二、医院历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单
(一)党代表名单
(二)人大代表名单
(三)政协委员(常委)名单
三、医院人员在各级各类学术团体任职情况统计表
第四章 基本建设
第一节 房屋
一、门诊大楼
二、住院大楼
三、医技大楼
四、CT放射楼
五、传染病区大楼(原制剂大楼)
六、住宅楼
七、附属及配套设施
(一)办公设施
(二)热水供应设备
(三)备用电源
(四)120急救设施
(五)医疗废弃物处理设施
(六)其它设施
第二节 院区绿化美化
第三节 医疗器械、设备
第四节 病床
第五章 业务发展
第一节 业务收入与支出
第二节 医疗业务
一、大内科
二、大外科
附 急救抢救事件选介
三、妇产科
四、儿科
五、综合科
(一)眼耳鼻喉科
(二)口腔科
(三)皮肤科
(四)康复理疗科
六、麻醉重症监护科(麻醉科、手术室、ICU)
(一)麻醉科
(二)手术室
(三)ICU
七、中医科
八、急诊科
九、感染性疾病科
十、第二门诊部
十一、第三门诊部
第三节 医技业务
一、放射科
二、功能检查科
三、检验科
四、药剂科
五、输血科
第四节 护理业务
第六章 教学 科研
第一节 教学
一、县卫生学校教学
二、培训进修
三、实习基地
四、中西医结合学习班
五、中医带徒
第二节 科研
一、科研项目
二、科技成果
三、科技论文
第七章 医院管理
第一节 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管理方式
第二节 管理制度
一、医院规章 制度
(一)组织管理制度
(二)党群工作制度
(三)行政管理制度
(四)医疗管理制度
(五)护理管理制度
(六)药剂管理制度
(七)病案、信息管理制度
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一)党群、行政人员工作职责
(二)业务人员工作职责
(三)医技人员工作职责
(四)护理工作人员职责
(五)财务、后勤工作人员职责
三、历年重点管理、咨询组织(节选)
第三节 重点管理内容及改革
一、人事管理
(一)编制管理
(二)职称晋升
(三)队伍管理
(四)人事改革
(五)劳动工资
(六)离退休管理
二、财务管理
(一)收支管理
(二)资金管理
(三)固定资产管理
(四)物价管理
(五)会计档案管理
(六)内部稽核审计
(七)成本核算
三、质量管理
(一)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二)质量标准化管理
第四节 重点达标升级活动选介
一、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简介
二、创建国际爱婴医院简介
三、争创二级优秀医院简介
第八章 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节 医德医风建设
附 县人民医院医德医风义务监督员名单
第三节 医院文化建设
第九章 社会公益事业
第一节 社会医疗
一、巡回医疗
二、援外(支边)医疗
三、传染病防治
四、征兵体检
五、无偿献血
六、二○○三年“非典”防治
第二节 医疗保险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定点医院
第三节 医疗优惠救助与扶贫共建
一、医疗优惠救助
二、扶贫 共建
第十章 人物
第一节 人物传
第二节 人物选介
第三节 一九六五年前分配至医院的大中专毕业生选录
第四节 院友选录
第五节 二○○八年底在任中层干部名单
附录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一九五○年卫生工作指示
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军区关于卫生防疫工作的联合指示
湖北省卫生厅关于批准英山县人民医院等十一所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的通知
湖北省卫生厅关于公布一九九六年爱婴医院的通知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防治非典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十堰市卫生局关于授予竹山县人民医院等八家医院(中医医院)为医院管理评审优秀医院的决定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四期卫生部国际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名单的通知
· 竹溪县人民医院志 1950-2008 201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竹溪县人民医院志 1950-2008 201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竹溪县人民医院志(1950—2008)》2010年版,是一部系统记录竹溪县人民医院建院以来近六十年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全书以翔实的史料、严谨的编纂体例,全面反映了医院从艰苦创业、稳步发展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它不仅展示了竹溪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变迁轨迹,也体现了地方医疗制度改革与社会发展的深度互动。本志编撰过程严谨,资料权威,是研究地方卫生事业史、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医学教育与技术进步的重要依据。本文将从“创院背景与历史沿革”、“医疗建设与技术进步”、“人文精神与社会贡献”、“志书编纂与时代价值”四个方面,对本书进行深入阐述,力求全面还原竹溪县人民医院的发展脉络与历史意义,展现地方卫生事业在国家医疗体系中的生动缩影。
1、创院背景与历史沿革
竹溪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50年,其诞生背景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状况密不可分。当时,竹溪县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百姓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县政府在省、地卫生部门支持下,决定组建一所人民医院,旨在“为民除疾、造福一方”。医院初建之时仅有数间简易病房、十余名医护人员,但凭借一股为民服务的热忱,开启了地方医疗事业的新篇章。
20世纪60至70年代,医院经历了曲折的前行。尽管物资短缺、条件艰苦,但医院坚持“赤脚医生”培训和下乡义诊制度,建立起覆盖全县的基层医疗网络。文化大革命期间,医院工作虽受一定冲击,但医护人员依然在群众中保持良好声誉,为地方公共卫生防疫工作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竹溪县人民医院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80年代起,医院相继建设了新病房楼、引进放射、检验等先进设备,医疗水平显著提升。1990年代后期,医院逐步实现了科室专业化、管理制度规范化,并在县域医疗体系中确立了中坚地位,为后续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医疗建设与技术进步
《竹溪县人民医院志(1950—2008)》详细记录了医院在医疗基础设施和技术进步方面的显著成就。从最初的几间砖瓦平房,到2000年代初建成的现代化综合病区,医院的硬件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手术室、ICU、影像科、检验中心的建设,使医院具备了综合救治能力,为县域医疗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技术层面,医院注重引进先进诊疗技术和培养专业人才。80年代后,竹溪县人民医院率先在全县推广B超诊断技术、心电监护、放射影像检查;90年代则建立了微创外科、内窥镜中心等多个特色专科。2000年后,医院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引入计算机病历、电子影像资料,大幅提升了医疗效率与诊疗精度。
与此同时,医院还积极与上级医院建立协作机制,通过“对口支援”、“学科共建”等方式提升整体水平。许多年轻医生通过进修学习,掌握了心脑血管介入、急诊重症救治等关键技术,使医院在全市范围内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这些进步不仅改变了竹溪县人民医院的技术格局,也带动了地方整体医疗水平的跃升。
3、人文精神与社会贡献
《竹溪县人民医院志》特别强调了医院在医德建设与社会责任方面的突出表现。从建院初期的“赤脚医生”精神,到改革开放后的“以患者为中心”理念,医院始终坚守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宗旨。许多老一辈医生无私奉献、扎根基层,他们的事迹被志书详实记录,成为竹溪医疗精神的象征。
医院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组织义诊、扶贫送药、疫病防控等活动,尤其在抗击重大疫情、防治地方传染病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例如2003年非典期间,医院全体医护昼夜奋战;2008年汶川地震后,医院组织医疗队驰援灾区,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情怀。
此外,医院在推动医学教育与科普宣传方面贡献巨大。自20世纪80年代起,医院开设了护理培训班、继续教育项目,并承担实习医生带教任务。通过培养本地医学人才,竹溪县人民医院不仅改善了区域医疗结构,也为地方经济与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
4、志书编纂与时代价值
《竹溪县人民医院志(1950—2008)》的编纂工作始于2006年,历时四年完成。编撰团队由医院老专家、史志学者和行政人员组成,遵循“以史为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近六十年的档案、文件、口述史料进行了系统整理。该志采用纪事体与专题体结合的方式,条理清晰,史实详尽。
这部志书的出版,不仅是竹溪县人民医院发展历程的总结,更是地方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它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对探讨基层医疗体制、公共卫生政策演变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该志还为医院自身的文化传承提供了载体,使“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院训得以代代相传。
从宏观层面看,《竹溪县人民医院志》反映了中国县域医疗体系的典型演进路径。它展现了地方医院如何在国家卫生政策指引下实现自我突破、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统一,成为医疗改革进程中的缩影。其出版意义不仅限于纪念,更在于启示未来医疗事业的方向与使命。
总结:
《竹溪县人民医院志(1950—2008)》2010年版,是一部承载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的重要著作。它不仅系统记录了竹溪县人民医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地方医疗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奋斗。该志以真实、详实的史料,展示了一个基层医院如何在风雨中成长为县域医疗的中坚力量。
通过对志书的研读,我们不仅能了解竹溪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历史轨迹,更能感悟医疗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与社会担当。它提醒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健康事业成果,继续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医疗实践,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