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始县电力工业志 200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县志简介
【书名】:《建始县电力工业志》
【作者】:卢祖章主编
【出版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时间】:2008
【页数】:450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电能资源
第一章 水能资源
第一节 河流水系
一、清江水系
二、长江水系
第二节 地表来水
第三节 水库
一、四十二坝水库
二、小溪口水库
三、渡浪沟水库
四、红岩水库(又名红卫水库、石牌水库)
五、老沟坝水库
六、红珠河水库
七、阴坡河水库
八、温泉水库(原名大水井水库)
九、青林沟水库
十、拱桥湾水库(原五一水库)
十一、平阳一号水库
十二、平阳二号水库
十三、响水湾水库
十四、沟湾水库
十五、水洞湾水库
第二章 煤炭资源
第二篇 电源
第一章 火电建设
第一节 县粮食加工厂火电厂
第二节 县火电厂
第三节 杨家湾火电厂
第二章 水电建设
第一节 国有水电站
一、七里坪电站
二、野三河一级电站
三、野三河二级电站
四、野三河五级电站
五、四十二坝一级电站(原名青树子电站)
六、四十二坝二级电站
七、姊妹洞电站
八、四十二坝三级电站
九、四十二坝四级电站
十、老沟坝电站
十一、伍家河七级电站
十二、四十二坝水库电站
第二节 集体水电站
一、老村电站
二、赶鹅沟电站
三、天生电站
四、桂花电站
五、东龙河梯级电站
六、冷水河梯级电站
七、纸洪溪电站
八、雷家河一级电站
九、雷家河二级电站
十、小河湾电站
十一、大庄电站
十二、渡浪沟电站
十三、伍家河六级电站
十四、响水寨电站
十五、擦耳河电站
十六、小峡电站
第三节 股份制水电站
一、国投建始小溪口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二、建始县竹园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第四节 民营电站
一、火龙电站
二、瓦渣坪一级电站
三、瓦渣坪二级电站
四、瓦渣坪三级电站
五、氿闳堰电站
六、大里磺厂电站
七、河湾电站
八、百股水电站
九、伍家河三级电站
十、当阳坝一级电站
十一、猪耳河电站
第五节 在建电站
一、大河湾电站
二、红瓦屋电站
三、野三河电站
第六节 报废电站
第三章 发电生产管理
第一节 国有水电站生产管理
一、初期管理
二、县水电公司管理时期
三、水电总公司管理时期
四、电力公司管理时期
第二节 集体水电站生产管理
一、区乡水电站的初期管理
二、区乡水电管理站管理时期
三、电力公司管理时期
第三节 股份制电站管理
一、国投小溪口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二、建始县竹园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第四节 民营电站管理
一、建始县力源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二、其他民营企业
第三篇 电网
第一章 网络
第一节 110千伏输电线路
一、杨—黄线(杨家湾火电厂至恩施黄泥坝变电站)
二、坝—小线(恩施龙凤坝变电站至小溪口电站)
三、小—建线(小溪口电站至建始变电站)
四、建—杨线(建始变电站—恩施州杨家湾火电厂)
第二节 35千伏输电线路
一、野—建Ⅰ回线(野三河一级电站至建始狮子滩变电站)
二、野—建Ⅱ回线(野三河五级电站至建始狮子滩变电站)
三、狮—坝线(四十二坝二级电站至建始县狮子滩变电站)
四、杨—建线(杨家湾火电厂至狮子滩变电站)
五、杨—长线(杨家湾火电厂至长梁变电站)
六、长—茅线(长梁变电站至茅田变电站)
七、野三河梯级电站联络线
八、四十二坝梯级电站联络线
九、建—坝线(建始变电站至四十二坝四级电站)
十、景—七线(景阳变电站至伍家河七级电站)
十一、花—景线(花坪变电站至景阳变电站)
十二、景—官线(景阳变电站至官店变电站)
十三、官—竹线(官店变电站至竹园电站)
十四、高—龙线(高坪变电站至龙坪变电站)
十五、建—狮线(建始变电站至狮子滩变电站)
十六、建—铁线(建始变电站至铁路建设工地)
第三节 10千伏及以下线路
一、城区供电所辖区
二、城郊供电所辖区
三、红岩供电所辖区
四、三里供电所辖区
五、高坪供电所辖区
六、花坪供电所辖区
七、长梁供电所辖区
八、龙坪供电所辖区
九、官店供电所辖区
十、景阳供电所辖区
十一、茅田供电所辖区
第四节 配电变压器
一、城区供电所辖区
二、城郊供电所辖区
三、红岩供电所辖区
四、三里供电所辖区
五、高坪供电所辖区
六、花坪供电所辖区
七、长梁供电所辖区
八、龙坪供电所辖区
九、官店供电所辖区
十、景阳供电所辖区
十一、茅田供电所辖区
第二章 变电站
第一节 110千伏变电站
第二节 35千伏变电站
一、七里坪变电站
二、狮子滩变电站
三、红岩变电站
四、长梁变电站
五、茅田变电站
六、官店变电站
七、龙坪变电站
八、花坪变电站
九、景阳变电站
十、高坪变电站
第三节 10千伏开关站
一、磺厂坪控制站
二、三里坝开关站
三、天生开关站
第三章 电网建设与改造
第一节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
一、农网建设改造以前的电网状况
二、工程规划
三、农网建设改造的目标、资金
四、政策
五、组织领导
六、工程建设
七、工程管理
八、效果
九、验收
第二节 城网改造
一、建始县城市电网现状
二、城网改造的规划设计
三、组织领导
四、工程建设
五、工程管理
六、效果
七、验收
第四篇 电力调度
第一章 调度
第一节 调度机构
第二节 调度管理
一、初期管理
二、县水电公司管理时期
三、水电总公司管理时期
四、电力公司管理时期
第二章 通讯
第一节 调度通讯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通信交换系统
第三节 特高频通讯
第四节 载波通讯
第五节 光纤通讯
第三章 调度通信自动化
第一节 调度通信自动化工程
一、组织领导
二、工程规划
三、工程建设
四、经济效益
第二节 多业务接入系统
一、规划设计
二、工程建设
第五篇 用电
第一章 电力市场
第一节 市场结构
第二节 需求侧管理
第二章 电力营销
第一节 机构设置
第二节 电价
一、工业用电
二、农业生产用电
三、照明用电
四、商业用电
五、购、售电电价
六、价外收费
第三节 计量
第四节 电费
第五节 线损
第六节 电力稽查
第七节 临时用电
第八节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一、一期工程
二、二期工程
第三章 农村电气化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规划
一、基础概况
二、电气化规划
三、资金来源
四、措施
第三节 建设
一、领导机构
二、改革小水电管理体制
三、统筹规划,网源配套发展
四、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五、引进先进技术
六、加强职工培训
七、扶持区站,发展“两户”
第四节 效果
一、国民经济
二、工业经济
三、社会效益
四、人民生活
五、水电企业自身效益
第五节 验收
第六节 第二次农村电气化
一、规划
二、组织机构
三、建设内容
四、企业管理
五、建设水平
六、建设效益
七、验收
第六篇 安全
第一章 安全监察
第一节 安全组织
第二节 安全教育
第三节 规程制度
一、农业水利局管理时期
二、水利电力科管理时期
三、水利电力局管理时期
四、县电力公司管理时期
第四节 安全布置与检查
一、安全工作要点
二、安全生产责任状
三、安全生产年度目标考核
四、安全大检查
第二章 安全防护
第一节 防人身设备事故
第二节 防汛
一、防汛组织
二、防汛措施及检查
第三节 防火灾事故
第四节 自然灾害
第五节 防系统稳定破坏
一、低频减载
二、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
三、黑启动
第三章 安全记录与事故举要
第一节 安全记录
第二节 事故举要
一、触电伤亡事故
二、设备损毁事故
三、火灾事故
四、工程施工安全事故
五、交通事故
第七篇 科技与教育
第一章 科技
第一节 科技管理机构
第二节 科技队伍
第三节 科技管理制度
第四节 科技运用
一、水工、电气技术
二、工程施工技术
三、通讯信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
第五节 科技成果
第二章 职工教育
第一节 学历教育
一、函授学习
二、脱产学习或进修
第二节 职工培训
第八篇 企业管理
第一章 计划管理
第一节 电力发展规划
一、“五五”前电力发展规划
二、“五五”、“六五”电力发展规划(1976—1985)
二、“七五”、“八五”电力发展规划(1986—1995)
三、“九五”电力发展规划(1996—2000)
四、“十五”电力发展规划(2001—2005)
第二节 领导班子任期目标
一、2000年以前领导班子任期目标
二、2001—2004年领导班子任期目标
三、2005—2008年领导班子任期目标
第三节 生产计划
第四节 统计工作
第二章 财务管理
第一节 核算体制
第二节 资产管理
第三节 资金管理
第四节 成本管理
一、成本
二、利税
第五节 预算管理
第六节 基建财务管理
第七节 审计监督
一、年度财务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计
三、工程项目审计
四、审计调查
第三章 基建、物业、物资、设备管理
第一节 基建
一、行政管理时期
二、企业管理时期
第二节 物业
一、土地划拨、征用
二、房屋修建、买卖、转让、维修
三、住房改革
四、职工住房公积金
五、其他
第三节 物资
第四节 设备
一、管理权限
二、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
三、技术改造
四、设备修试
五、退役、报废
第四章 劳动人事管理
第一节 劳动用工
一、职工
二、定编定岗定员
第二节 劳动保险
一、养老保险
二、生育保险
三、失业保险
四、工伤保险
五、医疗保险
第三节 工资
第四节 劳动保护与福利
一、劳动保护
二、福利
第五节 劳动争议与仲裁
一、劳动关系建立依据
二、劳动争议仲裁
第五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法律事务
第一节 综合治理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二、普法教育
第二节 电力设施保护
第三节 合同管理
第四节 法律事务
一、法律机构及法律事务的管理
二、法律诉讼案件举要
第五节 电力行政执法
第六章 多产业管理
第一节 法人经济实体
第二节 第三产业
第七章 档案管理
第一节 机关档案管理
一、档案管理组织
二、档案来源、分类、保管时限
三、档案卷宗情况
四、档案管理计划、制度
五、档案设备设施
六、档案的开发利用
七、档案管理升级
第二节 二级单位档案管理
第九篇 机构沿革和机关建设
第一章 体制沿革
第一节 机构
一、县级电力机构
二、职能机构
三、二级单位(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一、单一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
三、企业管理体制
第二章 党组织
第一节 组织建设
一、水电局及电力公司党组织沿革
二、建始县水电公司党组织
三、建始县水电建设公司党组织
四、建始县水电基层党组织
五、历年党员发展情况
第二节 组织活动
第三章 纪检监察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制度建设
第三节 党纪政纪教育
第四节 案件处理
第四章 职工代表大会
一、建始县供电所时期
二、建始县水电公司时期
三、建始县水电总公司时期
四、建始县电力公司时期
第五章 群团组织
第一节工会
一、系统工会沿革及领导更迭
二、基层工会
三、工会活动
四、女工委员会
第二节 共青团
一、系统团组织
二、基层团组织
三、团组织活动
第六章 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文明创建
第二节 计划生育
一、宣传教育
二、计划生育管理
第三节 文化体育活动
一、文化活动
二、体育活动
第四节 政治思想宣传
第五节 小康建设和扶贫工作
附录
一、因公死亡、伤残人员名录
二、建始县水利电力系统历任 副科级及以上领导名录
三、获县级及以上表彰、奖励人员简表
四、人物录
后记
· 建始县电力工业志 200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建始县电力工业志 200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建始县地处鄂西山区,是湖北省一个以山地、河谷为主的县域地区。《建始县电力工业志(2008年版)》系统记录了建始县电力事业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中,折射出地方工业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脚步。本文将从“电力发展历程与基础建设”、“电网结构与供电体系优化”、“农村电气化与民生改善”、“未来展望与持续发展策略”四个方面,对该志书的核心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展现建始县电力工业的发展脉络与精神风貌。文章不仅反映了一个山区县域电力事业的历史轨迹,更体现了地方在能源转型与社会进步中的探索与创新,为后来的县域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启示。
1、电力发展历程与基础建设
建始县电力工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县内电力设施极为薄弱,仅有少量柴油机供电的小型电厂。随着国家对农村电气化的推动,建始县逐步建立起地方电力机构,开启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起步阶段。1958年,建始县第一座小水电站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县域电力工业的起点。
进入20世纪70至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建始县的电力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县政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电力工程,修建了一批中小型水电站,形成了“以水为主、多元并举”的供电格局。同时,电力部门逐步建立了管理制度和调度体系,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到21世纪初,建始县电力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始县电力工业志(2008年版)》详细记录了这一时期的成就:县内电网逐步完善,供电总量显著提升,农村、城镇用电差距不断缩小。电力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也极大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
2、电网结构与供电体系优化
建始县的电网建设在2000年后迎来重要转折。通过“农网改造工程”和“电网升级计划”,全县形成了以110千伏主干线路为核心、35千伏支线网为支撑、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为基础的供电体系。这一网络结构显著提高了供电稳定性和覆盖率。
电力调度体系的现代化是建始县电网优化的重要标志。随着自动化监控和远程控制系统的引入,县电力公司实现了对全网负荷的科学调度,有效减少了线路损耗与停电事故。这种信息化转型,不仅提升了供电效率,也使得建始电网具备了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建始县电力工业志(2008年版)》指出,建始县在供电体系优化中注重“绿色能源与稳定供给”的平衡。县内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占比超过70%,清洁能源在地方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科学布局与节能改造,建始县逐步构建起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化电力网络。
3、农村电气化与民生改善
建始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农村电气化是电力工业志中的重点篇章。早期,许多乡村长期处于“无电或弱电”状态,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自1990年代起,国家实施“农村电气化县”工程,建始县抓住契机,全力推进农网改造,逐步实现了“户户通电”。
电力的普及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照明、通信、灌溉、加工等环节逐步实现电气化,使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与此同时,电力的引入促进了乡村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村经济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建始县电力部门还注重服务体系的建设,推行“电力入户、服务到村”的管理机制。供电公司通过设立乡镇服务站、推行便民缴费平台等措施,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电力不再只是能源的供应者,更成为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4、未来展望与持续发展策略
展望未来,《建始县电力工业志(2008年版)》提出了电力工业发展的长远规划。面对能源结构调整和“双碳”目标,建始县将继续优化能源布局,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项目,如光伏发电、小型风电等,努力构建绿色低碳的电力体系。
在电网建设方面,未来的重点将放在智能化与数字化升级。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系统,建始县计划实现电力运行的实时监控与智能调控,打造高效、安全的现代化智能电网,为工业发展和城市化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
此外,建始县还将推动区域电力合作,探索“县域微电网”模式,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建始县电力工业有望在未来实现“清洁能源、智慧电网、全民共享”的发展愿景。
总结:
《建始县电力工业志(2008年版)》是一部系统反映建始县电力事业发展的重要文献,它不仅记录了电力系统的技术演进,更见证了社会经济变革的历史。通过全面的资料汇编与科学的分析,该志展示了从传统水电到现代智能电网的转变过程,体现了地方电力事业的坚韧与创新精神。
综观全书,建始县电力工业的发展史,是山区人民奋发图强、追求光明的缩影。从涓涓细流到万家灯火,从乡村通电到智慧能源,建始县用半个世纪的努力书写了地方电力的传奇。未来,随着能源结构优化与科技进步,建始电力必将在新的历史阶段焕发更强的生命力与社会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