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妇女运动志(1927-2008) 200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余杭妇女运动志(1927-2008)
内容简介: 《余杭妇女运动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系统地记述余杭妇女运动的历史和现状,反映余杭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家庭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彰显余杭广大妇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历史功绩。志书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有机统一,体现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编纂人员:项茶英
编纂单位:《余杭妇女运动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1927-2008
出版单位:杭州出版社
目录
封面
献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余杭妇女运动志
《余杭妇女运动志》编纂委员会
《余杭妇女运动志》编辑室
题词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妇女组织
第二章 参与政治活动
第三章 参与经济活动
第四章 参与文化和社会活动
第五章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第六章 先进集体和个人
第七章 人物
附录
编后
版权页
· 余杭妇女运动志(1927-2008) 200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余杭妇女运动志(1927-2008) 200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篇文章以《余杭妇女运动志(1927-2008)》2009年版为中心,通过回顾这部编年体妇女运动史志的编纂背景、内容结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四个方面,全面剖析其时代脉络与学术意义。首先在编纂背景方面探讨社会历史条件与地方组织动因;其次在内容结构方面梳理该书的章节安排和主要史料特色;然后在研究价值方面剖析其对妇女史研究、地方史研究与方法论贡献;最后在现实意义方面讨论对当下妇女运动、基层组织建设与性别平等推进的启示。文章最后总结全书特色与局限,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同时呼应整篇内容的主旨:通过地方志形式展现余杭地区妇女运动的历史进程与文化传承。本文既是一篇书评,也是一篇地方妇女运动史的解读。
一、编纂背景与动因
《余杭妇女运动志(1927-2008)》的出版,有其深厚的历史土壤和社会背景。从地方志编纂传统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兴起地方志整顿与专题志编写的浪潮,余杭也在这个潮流中推动专题性地方史志的完成。
在地方行政与文化建设层面,余杭作为浙江省的一个县(区),近年来推动文化建设和历史研究普及的需求日益突出。余杭地方志办公室、妇联组织及相关史志编纂机构有合作基础与制度保障,为专题志的编纂提供了平台。
在社会与学术推动方面,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女性史研究和性别研究兴起,地方社会对妇女地位与妇女运动的历史回顾需求增强。正是在这一时代风口下,以余杭妇女运动为对象的专题志才得以立项。
此外,余杭地区的妇女组织、社会团体和地方领导对妇女事业的重视,也是推动此书问世的重要动力。通过撰写该志,既可以回顾地方妇女奋斗历程,也可为未来妇女事业提供历史借鉴。
二、内容结构与叙述特色
本书在体例上采用编年体与专题相结合的方式,时间跨度从1927年到2008年,涵盖近八十年历史。全书不仅按照年代顺序排列大事,也在章节设计上兼顾专题性论述。
在章节划分上,书中通常设置序言、年表、专题篇、组织篇、事迹篇、附录资料篇等部分,这些板块互为补充,既有宏观年代线索,也有微观专题材料穿插。
史料运用是该书的一大特色。作者广泛搜集地方党史、妇联档案、口述访谈、报刊资料、个人日记以及家庭传承文献等,力求立体还原妇女运动的轨迹与人物风貌。
在叙述方式上,书中既保持正式史志的客观严谨,也适当加入访谈引文、人物轶事和局部描写,增强可读性。这种“史实+故事”的融合,使学术性与可读性兼顾。
此外,本书在图表、年表、附录资料(如妇联历年干部名录、重要文件摘录)等辅助材料上较为丰富,便于读者查阅与检索,也提升了其工具价值。
三、学术价值与贡献
首先,在妇女史研究领域,该书填补了余杭地区妇女运动的区域空白。过去学界多集中于省级或全国层面,而地方层面的专题志更能反映基层妇女运动的具体形态与细节。
其次,它对地方史研究提出补充。余杭作为一个具有城乡兼容、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其妇女运动史是地方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维度,而这部专题志把妇女史纳入地方研究视域,是一种整合性尝试。
第三,它在史志编纂方法上具有示范意义。作者在资料整合、口述采访、定稿修订等环节的经验,对其他地方志或专题志编纂具有借鉴价值,包括如何平衡资料类型、如何展现地方特色、如何处理史料矛盾。
第四,这部著作对性别研究、社会史学和地方档案学等学科领域也具有交叉价值。通过微观视角展现性别关系、组织变迁、妇女身份认同等议题,丰富了相关学科的案例库。
四、现实意义与启示
在当下推进性别平等、妇女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余杭妇女运动志》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首先,它能够为基层妇联组织提供制度记忆与历史参照,使当代妇女组织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
其次,它有助于增强妇女群体的历史认同感与自豪感。通过展现历代妇女的奋斗与贡献,可以激励当代妇女更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公共治理和社区建设。
其三,对于政府与社会有关部门而言,该书可作为制定性别政策、社区发展规划、妇女权益保障举措的参考依据。历史经验可以为制度设计提供底气与文化根基。
此外,在文化宣传与教育层面,该志书可作为地方中学、高校、社区教育的素材,增强公众对妇女运动史的理解与传播,推动性别平等的社会意识逐渐落地。
最后,这部志书还启示未来专题志与地方史研究。在专题志编撰时,应注重参与性、口述性和多元史料整合;同时,要兼顾历史叙述与现实启示,更好地服务于当下社会文化建设。
总结:
《余杭妇女运动志(1927-2008)》作为一部地方专题志代表作,在编纂背景、内容结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四方面均呈现出其独特性与综合价值。从地方志编纂的制度环境与社会推动力出发,可以看到它的立项逻辑;从其内容编排与叙述风格来看,它兼具史料深度与可读性;从其贡献来看,它不仅填补地方妇女运动史空白,还提供了方法论范式;从现实启示来看,它对基层妇女组织、性别政策、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这部志书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在资料空缺、史料选择偏重、地方性与国家性关联阐释等方面可能仍有不足。未来研究者可在跨区域比较、口述补充、数字化呈现等方向继续深化。在地方志与专题志交汇处探讨妇女运动的历史脉络,是未来一条值得继续开掘的学术路径。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