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报业志_1993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烟台报业志》
内容简介: 一、《烟台报业志》的时间断限为1894年-1990年。划分为三个时期:(一)1894年至抗日战争爆发,记述的重点是20年代、30年代民国时期的烟台报纸;(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记述的重点是胶东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报纸,尤以中共胶东区委机关报《大众报》为重;(三)建国以来,记述的重点是《烟台日报》。二、《烟台报业志》所含区域范围:第一个时期为烟台及其邻近县市;第二个时期含胶东抗日根据地和敌伪、国民党占领下的烟台;建国后为现烟台市域。
编纂人员:刘少白
出版时间:1993年
出版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7-110-03177-2/K·44
· 烟台报业志_1993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烟台报业志_1993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烟台报业志_1993_PDF电子版》是研究中国地方新闻传播史的重要资料之一,它不仅记录了烟台新闻事业的发展轨迹,也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华东地区新闻业的演变脉络。本文从“历史渊源与成书背景”、“报业发展与社会影响”、“数字化与文献保存价值”、“地方志文化与知识传承”四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通过对《烟台报业志》的系统梳理,可以更好地理解烟台报业在中国传媒史中的独特地位,也能看到中国地方志工作在数字化时代的传承与创新。《烟台报业志_1993_PDF电子版》不仅是一部地方新闻志,更是一部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交织的历史文本,为地方文化研究、新闻史研究和数字档案保护提供了宝贵素材。
1、历史渊源与成书背景
《烟台报业志》的编纂工作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烟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持的一项系统工程。彼时,全国各地掀起了编修地方志的热潮,新闻事业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正式纳入地方志体系中。《烟台报业志》因此成为反映烟台地区报业变迁的权威资料。
这部志书的成书背景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自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报刊数量激增,新闻传播领域焕发出新的活力。烟台作为山东半岛的重要港口城市,其报业的兴起不仅具有地方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华东地区的新闻格局。1993年出版的《烟台报业志》,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编纂者在资料收集与史实考证过程中,广泛查阅档案、报刊、年鉴等文献,并进行了大量实地走访。志书采用编年体与专题体相结合的方式,既重视史料的真实性,也兼顾内容的系统性,形成了地方志编纂的一种典范,为后续地方报业志的修纂提供了重要参考。
2、报业发展与社会影响
烟台的报业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当时的《登州日报》《胶东新闻》等刊物已初具规模。进入新中国成立后,烟台报业逐渐形成了以党报为主、行业报和综合报刊并存的格局。《烟台日报》《今晨6点》《胶东周刊》等成为当地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
《烟台报业志》详细记录了各家报社的创办沿革、编辑方针、发行情况以及主要负责人,为研究地方报业提供了翔实依据。志书不仅关注新闻事业的发展,还通过大量数据揭示了报纸对社会舆论、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的积极推动作用。报业的兴盛,使烟台的社会文化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烟台报业志》还特别分析了新闻从业者的成长历程与职业精神。烟台报人以扎实的新闻理念和社会责任感推动了舆论监督、文化传播与社会教育的发展,使报业成为连接政府与民众的重要桥梁,这一特点在华东地区具有代表性意义。
3、数字化与文献保存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烟台报业志_1993_PDF电子版》的出现,使这部原本仅限于图书馆和档案馆查阅的地方志得以实现数字化传播。电子化不仅方便了学术研究,也极大地提升了地方志的利用率与保存寿命。
通过数字化转换,志书的文字、图片、表格等内容被完整保留,研究者可以快速检索、复制和引用,极大提高了研究效率。同时,电子版的推广也为地方文化资源的开放共享提供了新模式,促进了知识普惠与学术交流。
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化保存有效防止了纸质资料的老化与损毁问题。对于研究地方新闻史和社会史的学者来说,PDF电子版既是一种资料载体的革新,也是一种文化记忆的延续形式。它让地方志不再是静态的档案,而成为可持续传播的数字文化资产。
4、地方志文化与知识传承
《烟台报业志》不仅是一部关于新闻的地方志,更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记录方式。它通过新闻事业的兴衰,折射出地方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与文化心理的变迁。这种“以新闻为镜”的志书形态,体现了地方志文化的独特价值。
地方志编纂向来讲究“存史、资政、教化”三大功能,《烟台报业志》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它既保存了烟台新闻事业的史料,又为政府决策、学术研究提供了依据,更在文化传承层面发挥了教育意义,使后人能够直观了解地方文化发展的轨迹。
通过中国地方史志网和县志下载平台的传播,《烟台报业志_1993_PDF电子版》得以突破地域限制,成为全国范围内可获取的重要学术资料。这种数字化传播让地方文化的知识传承更加广泛,也体现了当代地方志事业“从地方走向全国,从纸质走向网络”的发展趋势。
总结:
总体而言,《烟台报业志_1993_PDF电子版》是地方志与新闻史融合的典型成果。它不仅真实记录了烟台报业从萌芽到繁荣的历史脉络,也见证了地方社会的发展变迁。无论是史料价值、文化意义,还是学术参考功能,这部志书都堪称研究中国新闻业的重要基石。
随着地方志数字化的推进,《烟台报业志》的电子化出版让更多人得以接触并研究地方文化资源。这不仅是一次文献保存方式的更新,更是一种知识传承的延展。未来,地方志的数字化、开放化将继续推动地方文化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