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志 第19卷 金融志 1992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桃源县志 第19卷 金融志》
【作者】:胡名兴主编
【出版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时间】:1992
【页数】:344
内容简介
概述
第一篇 货币
第一章 金属币
第一节 银两
第二节 制钱
第三节 银元
第四节 铜元
第六节 硬辅币及金属纪念币
第五节 银角
第二章 纸币
第一节 法币
第二节 关金券
第三节 金圆券
第四节 市票
第五节 人民币
第二篇 业务
第一章 存款
第一节 钱庄存款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存款
一、无限责任信用合作社存款
二、乡、保合作社存款
三、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
四、城市信用合作社存款
五、金融合作社存款
第三节 银行存款
一、单位存款
二、个体工商户存款
三、储蓄存款
四、信托存款
第四节 邮政储蓄
附 桃源县 1950~1990年各项存款统计表
第二章 贷款
第一节 民间借贷
一、自由借贷
二、典当
三、钱庄贷款
第二节 信用社贷款
第三节 银行贷款
一、农业贷款
二、工业贷款
三、商业贷款
四、专项贷款
五、乡镇企业贷款
六、基本建设贷款
七、其他贷款
第三章 拨款
第一节 国家预算拨款
第二节 机动财力拨款
第三节 部门、单位自筹拨款
第四节 地质勘探拨款
第五节 更新改造拨款
第六节 拨款监督
一、基建拨款监督
二、农业拨款监督
第四章 保险
第一节 财产保险
一、企事业财产保险
二、货物运输保险
三、运输工具保险
四、农、林、牧、渔业保险
五、家族财产保险
一、团体人身保险
第二节 人身保险
二、简易人身保险
三、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四、养老与妇幼保险
第三节 防灾与理赔
一、防灾
二、理赔
第五章 结算
第一节 现金结算
一、同城结算
第二节 转帐结算
二、异地结算
三、农副产品收购结算
第六章 债券
第一节 代理债券
第二节 金融债券
第三节 其他债券
第七章 公库·金库
第一节 公库
第二节 金库
第三篇 管理
第一章 货币与债券管理
第一节 货币管理
一、发行新币、收回旧币
二、实行金银管理,禁止银元流通
三、反破坏人民币斗争
四、现金管理
第二节 债券管理
第一节 信贷资金管理
第二章 财务管理
第二节 内部资金管理
第三节 各项费用管理
第四节 利润与企业基金管理
第五节 财产管理
第三章 劳动人事管理
第一节 人员管理
一、银行与保险公司人员管理
二、信用社人员管理
一、离职学习
第二节 职工教育
二、短期培训
三、业余教育
第三节 劳动管理
第四节 劳动竞赛
一、银行干部工资待遇
第五节 劳动工资
第六节 监察
二、信用社干部工资待遇
第一节 现金运送安全保卫
第四章 安全保卫
第二节 营业场地安全保卫
第三节 库房安全保卫
第四篇 机构
第一章 当铺与钱庄
第一节 当铺
第二节 钱庄
第一节 无限责任信用合作社
第二章 信用合作社
第二节 乡保合作社
第三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第四节 城市信用合作社
第五节 金融合作社
第三章 银行
第一节 湖南省银行桃源办事处
第二节 湖南省银行陬市办事处
第四节 中国人民银行桃源支行
第三节 桃源县银行
第五节 中国农业银行桃源县支行
第六节 中国工商银行桃源县支行
第七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桃源县支行
第八节 中国银行桃源支行
第四章 保险
第一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桃源县支公司
第二节 保险基金会
要事摘记
附录一
(一)湖南省银行桃源办事处民国三十六年度业务工作报告
(二)湖南省银行第八届行务会议桃源办事处报告
附录二
(一)桃源县信用合作股份联合社章程(1987年10月18日股东代表大会通过)
(二)桃源县信用合作股份联合社入股章程
(三)桃源县信用合作股份联合社业务章程
(四)桃源县信用合作股份联合社财务、帐务、会计核算基本规定
· 桃源县志 第19卷 金融志 1992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桃源县志 第19卷 金融志 1992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
《桃源县志 第19卷 金融志(1992年版)》是反映湖南省桃源县金融事业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资料,全书以严谨的史志体例,系统记载了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桃源县金融体系的形成、演变与繁荣。该卷不仅全面展现了银行、信用社、保险业、财政制度等金融领域的历史沿革,还生动描绘了地方经济与金融互动发展的轨迹。本文从金融制度建设、银行业发展、农村信用体系、保险与财政管理四个方面,对《金融志》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史料价值与现实启示。通过梳理文本脉络,可以看出桃源县金融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由分散到集中、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历程,为研究地方经济史和中国金融改革史提供了鲜活的案例。本文旨在还原这部地方金融志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展现其在记录地方经济发展史中的独特地位。
1、金融制度建设的历史演进
《桃源县志 第19卷 金融志》首先对金融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进行了系统记载,重点描述了从民国时期到1990年代初金融管理体制的变化。早期的桃源县金融活动以民间钱庄、典当行为主,缺乏统一的金融监管机制。建国后,随着国家银行体系的建立,桃源县逐步纳入国家金融管理体系,金融制度的现代化建设初具雏形。
在1950年代,县财政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桃源支行的设立,标志着国家对地方金融活动的全面接管。志书中详细记录了当时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以及资金流动方式。这一时期的金融制度以服务农业、稳定币值为核心目标,为地方经济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
到了19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金融制度改革逐渐深入。《金融志》对金融体制从“统收统支”向“多元分业”转变的过程进行了具体描述。县内相继建立了信用合作社、农村储蓄所等机构,金融组织结构日趋多样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制度创新成为桃源县金融体系持续发展的根基。
2、银行业的成长与变迁
桃源县的银行业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中枢。《金融志》中详细记载了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机构在县域设立与发展的历程。人民银行桃源支行作为货币发行与政策执行的核心机构,在资金调配、物价稳定和信贷投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农业银行桃源支行的建立标志着地方金融开始向农业经济倾斜。志书中记载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业贷款的规模、分布及使用情况,这些贷款直接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提升。农业银行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引导农户进行科学种植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县域农业现代化起到了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业务拓展反映了桃源县工业与基础建设的兴起。《金融志》通过大量数据展示了固定资产投资、企业信贷、建筑项目融资的增长趋势。银行业的发展使桃源县的城乡金融一体化程度显著提升,为地方经济结构优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3、农村信用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农村信用社是桃源县金融体系中最贴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志》对其从合作性质到制度化管理的演变作了详细阐述。早期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自愿互助为原则,资金来源有限,主要服务于农户的生产性贷款。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信用社逐步发展为覆盖全县的基层金融网络。
1980年代后,农村信用体系进入规范化阶段。志书详细记载了信用社的贷款审批流程、资金来源构成及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建立县信用联社,桃源县形成了“县联社—基层信用社—农户”的三级金融体系,实现了农村资金的自我积累与循环使用。信用体系的完善极大地促进了乡村经济活力。
此外,《金融志》还强调了农村金融教育与信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农民培训、信用评定等手段,农村信用观念得到普及。信用社的成功经验为后来的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了借鉴,也为探索县域金融自我发展路径奠定了基础。
4、保险与财政管理的协调发展
《金融志》在保险与财政管理部分展示了桃源县财政体系的构建与保险事业的萌芽。财政制度的逐步完善,保证了公共资金的有效运转,为金融监管与社会保障奠定了物质基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县财政部门积极推进税收体制改革,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保险事业方面,志书详细记录了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农业保险等业务的引入与推广。1980年代中期以后,保险机构在桃源县迅速发展,保险产品逐渐多样化,保险意识也逐步深入人心。保险体系的建立在减轻自然灾害和意外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与保险的协调发展,使桃源县的金融结构更趋完善。财政部门通过资金调控、风险保障与政策支持,推动了县域经济的稳定运行。《金融志》对财政预算、专项基金、财政补贴等进行了系统记述,为研究地方财政管理提供了珍贵史料,也展现了地方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总结:
综观《桃源县志 第19卷 金融志(1992年版)》,它不仅是一部地方金融发展的历史记载,更是一部经济变革的缩影。全书以严谨的史志体例反映了国家金融政策在地方的贯彻落实过程,揭示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桃源县金融结构的调整与适应。通过对银行、信用社、保险与财政等领域的全面记载,展现了县域金融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脉络。
从更深层的意义来看,《金融志》为地方经济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它体现了金融与社会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折射出中国基层金融体系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发展轨迹。无论从史料价值、制度研究,还是现实启示角度看,该书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