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宁市粮食志(1996-2005) 201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县志简介
《遂宁市粮食志(1996-2005)》
内容简介: 一、《遂宁市粮油志》,是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原则,力求全面、客观、准确、翔实、系统反映遂宁市1996年至2005年底的粮食工作发展与变化情况。二、《遂宁市粮油志》立足当代,略远详近,突出特色,体现时代特点,秉笔直书。三、《遂宁市粮油志》时间断限,上限至1996年起,部分史实适当上溯,下限至2005年,力求横不缺页,纵不断线,着力反应这10年来粮食工作史实。
编纂人员:蒋兴国
编纂单位:遂宁市粮食局
内容时限:1996-2005
目录
封面
遂宁市粮油志
《遂宁市粮油志》编审机构、人员
图片
序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粮油机构、组织
第二章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第三章 粮油产业化
第四章 粮食收购
第五章 粮食销售
第六章 植物油料(脂)购销
第七章 粮油价格
第八章 粮油加工业
第九章 粮油仓储
第十章 粮油计划与统计
第十一章 财务审计
第十二章 粮食行政执法
第十三章 人事、劳资、福利
第十四章 党建工作
编后记
版权页
· 遂宁市粮食志(1996-2005) 201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遂宁市粮食志(1996-2005) 201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遂宁市粮食志(1996-2005) 2010年版》是一本系统性记录和总结遂宁市近十年来粮食生产、流通及管理等各方面情况的重要著作。全书基于丰富的历史资料,详细展示了粮食的生产背景、政策调控、农民收入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对粮食志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遂宁市粮食生产的整体情况,还能够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紧密联系。本书从多个维度展示了遂宁市在粮食领域的发展变化,体现了该市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及未来发展的潜力。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探讨《遂宁市粮食志(1996-2005) 2010年版》,具体分析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进一步阐明其对于地方经济及农业管理的影响。
1、粮食生产概况与变化
《遂宁市粮食志(1996-2005) 2010年版》首先详细介绍了遂宁市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包括粮食种植面积、主要粮食作物及其产量等。从1996年到2005年,遂宁市的粮食生产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在水稻和小麦的生产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增幅。全书通过大量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提到了一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壤质量下降和自然灾害对产量的影响。
其中,水稻种植一直是遂宁市的主打粮食作物,尤其是在南部地区。粮食志详细阐述了当地水稻种植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在抗病虫害技术和水稻品种改良方面的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也提到了小麦的种植区域逐渐扩展,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多元化。粮食志以详实的数据和资料,直观展现了这些变化,并为今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此外,粮食志还涉及了农业生产中的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状况等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在2000年代初期,气候的变化和异常天气频发,使得一些年景的粮食产量波动较大,这也成为粮食志中反映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产量数据,可以看出,尽管自然条件有所变化,但通过科技投入和政策引导,粮食生产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
2、粮食政策与管理体制
《遂宁市粮食志(1996-2005) 2010年版》对粮食生产的管理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书中详细列举了国家和地方在这一时期实施的主要粮食政策,尤其是在粮食安全保障、农业补贴、以及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政策创新。政府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生产并提高生产效益。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补贴和价格保护政策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益保障。
同时,粮食志也深入探讨了粮食管理体制的改革。在这一时期,遂宁市在粮食的收购、储备、调控方面实行了一些改革举措。例如,粮食储备政策从单一的政府管理模式逐渐过渡到地方政府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这一改革推动了粮食储备体系的逐步完善,并且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起到了有效的调节作用。
书中还提到,政府的粮食收购政策不断优化,尤其是对小规模农户的粮食收购和储存体系逐步改善。通过建立更为完善的粮食采购渠道和信息系统,农民的销售途径更加多样化,粮食的流通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此外,粮食安全监管也得到了加强,通过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了粮食市场的规范化运作。
3、粮食流通与市场建设
粮食的流通与市场建设是《遂宁市粮食志(1996-2005) 2010年版》中的另一个重点章节。全书详细分析了在该时期,粮食的流通机制如何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尤其是在中小型粮食交易市场和粮食配送网络的建设方面。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粮食的流通速度和效率显著提高。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粮食市场的价格机制逐步形成,农民和商贩能够通过现代化的流通手段获取更加精准的市场信息。这使得粮食的供应链更加高效和透明,从而在价格波动较大的年份能够减少市场不稳定性。此外,粮食储备和粮食交易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市场的快速反应和供需平衡。
粮食志还讨论了粮食贸易的扩展,特别是遂宁市周边地区粮食流通的情况。随着对外贸易的逐步开放,遂宁市的粮食流通不仅限于本市范围,跨市甚至跨省的流通逐渐增多。这一变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地区间经济的互通有无。
4、粮食生产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遂宁市粮食志(1996-2005) 2010年版》深入剖析了粮食生产对当地经济的多维影响。从整体来看,粮食生产对遂宁市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尤其是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粮食的稳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生产的稳步增长直接提高了农业部门的产值,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此外,粮食的生产和加工逐渐成为当地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的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相关产业链的不断发展,为遂宁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多元化。特别是在粮食深加工行业,如米制品和面粉加工方面,遂宁市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书中还提到,粮食生产对于地方财政的稳定作用也不容忽视。通过粮食的稳定供应和合理调度,地方政府不仅能够保障民生需求,还能够通过税收等形式提升财政收入。这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公共服务的改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通过对《遂宁市粮食志(1996-2005) 2010年版》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到,粮食生产在这十年间对遂宁市的农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生产的稳定增长到政策的有效引导,再到市场的逐步开放,粮食的全方位发展为地方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总体而言,粮食生产不仅仅是一个农业问题,更关乎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这些经验,未来的粮食政策和管理体制可以在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健康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