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金融志 1894-2000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延边金融志 1894-2000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金融机构、金融各项业务和金融管理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编纂人员:王连德 , 刘建华 , 佟颖 , 樊贵祥
编纂单位: 《延边金融志》编委会
内容时限:1894-2000
出版时间:2004年
出版单位:延边大学出版社
ISBN:7-5634-1966-7
· 延边金融志 1894-2000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延边金融志 1894-2000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延边金融志 1894-2000》是一部系统梳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金融业百余年发展历程的重要志书,由中国地方史志网收录并提供PDF电子版下载。这部志书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全面呈现了延边地区自清末开放以来至世纪之交的金融变迁。从钱庄票号到现代银行体系,从物物交换到信用经济,从地方货币到人民币时代,延边金融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东北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嬗变。本文将围绕“延边金融志 1894-2000_PDF电子版 | 东北地区 | 县志下载 | 中国地方史志网”这一主题,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延边金融志的编纂背景与史料价值;二是1894至2000年延边金融体制的演进与特色;三是金融业对延边社会经济的影响;四是地方志数字化与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通过多角度分析,展现地方金融史志的研究价值与时代意义。
1、编纂背景与史料价值
《延边金融志 1894-2000》的编纂,是延边地方志事业发展中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延边地处中国东北边陲,历史上是多民族交汇、经济文化交流活跃的地区。金融业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更与边境贸易、民族经济及地方政治环境密切相关。该志的编撰工作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延边州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历经数年完成,最终由中国地方史志网数字化发布。
这部金融志的史料来源丰富,包括档案文献、报刊资料、银行记录、口述史料以及地方经济档案等。编纂者秉持“以史为据、以实为本”的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地反映延边金融发展的真实轨迹。尤其是清末民初时期的金融活动记录,为研究东北边境地区的金融流通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从史学角度来看,《延边金融志 1894-2000》填补了中国东北地区金融史研究中的一大空白。它不仅是延边地方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区域金融体制演进、民族经济互动及边疆金融管理的关键文献。作为地方志的一部分,它将地方金融发展与国家经济政策变迁有机结合,展现了“地方—国家—时代”三重关系的历史图景。
2、金融体制的演进与特色
延边的金融体制自1894年以来经历了从传统金融到现代银行体系的转型。清末时期,延边地区的金融活动以民间钱庄、银号、典当行为主,流通货币复杂多样,既有铜元、银两,也包括外来货币如俄卢布和日元。这一时期的金融形态虽原始,但为后来的正规金融机构打下了基础。
进入民国后,延边的金融结构逐步现代化。中小银行、合作社、信用社相继建立,朝鲜族商人和中国本地商人共同参与了金融市场的形成。与此同时,东北沦陷后,伪满洲国统治时期的金融政策使得延边金融体系一度被殖民经济体制所左右,货币体系出现多元并存的局面。金融活动在控制与反抗之间摇摆,成为地方经济生存的重要手段。
新中国成立后,延边金融体制被纳入国家统一的金融管理体系。1950年代到2000年期间,延边地区逐步建立起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并行的体系。改革开放后,延边作为边境开放城市之一,金融创新加速,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外汇业务等纷纷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边疆金融格局。
3、金融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金融业的发展对延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首先,它为地方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资金支持。尤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延边的地方银行通过贷款、信贷扶持、金融担保等方式,为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多元化。
其次,金融体系的完善带动了城市化进程。随着延吉、珲春、图们等城市经济活动的兴起,银行网点布局密集,金融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城市居民的储蓄、贷款、保险、投资等金融活动增加,形成了良性的资本循环机制,为延边社会的整体繁荣奠定了基础。
再次,金融业在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延边作为以朝鲜族为主的自治州,金融机构在政策设计与服务方式上充分考虑了民族特点,如推出面向朝鲜族农户的信贷项目,支持民族特色产业发展。这种包容性的金融政策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也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4、地方志数字化与文化传承
《延边金融志 1894-2000_PDF电子版》的上线,是地方志数字化的典范。传统志书往往因印刷数量有限而难以普及,而通过中国地方史志网的电子化整理,使更多学者和公众得以方便地获取、研究和引用这些珍贵资料。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知识共享与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
数字化后的金融志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提升。研究者可通过关键词检索快速定位到特定历史时期、金融机构或政策内容,从而高效开展地方经济史、金融史乃至民族区域经济研究。同时,电子版的开放也为延边地方政府提供了历史决策参考,使历史智慧服务于现实发展。
更重要的是,数字化的地方志让历史“活”了起来。通过网络传播,延边金融史的故事被更多人了解、传颂。这不仅延续了地方文化的精神血脉,也让金融史研究与公众教育、文化传播形成良性互动,为新时代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总结:
《延边金融志 1894-2000_PDF电子版》的出版与传播,不仅是延边地方金融发展史的学术总结,更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变迁的重要见证。它通过翔实的史料、科学的编纂与系统的结构,展现了一百余年来延边人民在复杂环境中探索金融发展之路的智慧与坚韧,为地方志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从史料价值到数字化应用,这部金融志实现了地方历史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它既是延边经济发展的档案,也是金融文化传承的桥梁。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延边金融志》的存在让地方金融史研究走向开放与共享,成为地方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