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校史 1946-2000 2002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校史 1946-2000》
【作者】:杨树林主编
【出版社】: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校史编审委员会
【时间】:2002
【页数】:452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历史沿革
第一节 校名、校址、网址
第二节 艰苦创业时期
第三节 曲折前进时期
第四节 十年浩劫及恢复时期
第五节 改革发展时期
第二章 教师干部工人
第一节 教师概况
第二节 班主任
第三节 教师职称
第四节 师资培训
第五节 教师管理
第六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第七节 干部
第八节 工人
第三章 学生
第一节 招生
第二节 分配
第三节 助学金和奖学金
第四节 教育与管理
第四章 教学工作
第一节 教学机构和职责
第二节 中专班教学
第三节 师范班教学
第四节 职工培训班教学
第五节 联合办学
第六节 考试、考查和成绩评定
第七节 教学研究、教材编写、学术科研活动
第八节 教学管理
第五章 教学设施设备
第一节 校舍基建与主要设备
第二节 图书馆
第三节 实验馆
第四节 计算机中心
第五节 电化教育室
第六节 实习工厂
第七节 体育设施
第六章 文体卫生
第一节 文艺活动
第二节 体育活动
第三节 医疗卫生
第七章 领导体制和管理机构
第一节 隶属关系的变动
第二节 领导体制的变化
第三节 管理机构及其变动
第八章 党群工作
第一节 党的建设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节 工会工作
第四节 共青团工作
第五节 老干部管理工作
第六节 保密工作
第七节 学生会工作
第八节 民兵工作
第九章 2000年展辉煌
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校
综合改革显现成效
开办高职班
获“美国微软授权培训中心(ATC)”资格
获“全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第十章 人物传记和人物简介
第一节 人物传记
第二节 人物简介
附 录
1 2001年大事记
2 铁道部科技教育司贺信
3 省教育厅副厅长孙万良同志的讲话
4 校长杨树林同志的讲话
5 齐铁工程学校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6 《光明日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有关文章
附 表
1 行政机构表
2 主要建筑表
3 主要固定资产价值统计表
4 历年收入统计表
5 专项投资统计表
6 荣誉称号统计表
7 历任校长、副校长名单
8 历任党委书记、副书记名单
9 现行定编名单
10 离退休员工名单
11 长期在本校工作者名单
12 逝世教职工名单
13 教工历年编著统计表
14 教工获荣誉称号者名单
15 中专历届招生统计表
16 “文革”前大学、职工班招生统计表
17 技工班招生统计表
18 师范、医务班招生统计表
19 短训、培训班招生统计表
20 联全办学、岗位培训、函授招生统计表
21 中专毕业生统计表
22 “文革”前大学、职工班毕业生统计表
23 技工班毕业生统计表
24 师范、医务班毕业生统计表
25 短训、培训班毕业生统计表
26 往届毕业生调查情况统计表
27 铁道工程专业学生生产实践统计表
28 学生田径记录表
29 学生奖惩统计表
30 教学计划表
后记
· 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校史 1946-2000 2002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校史 1946-2000 2002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作为新中国铁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校史 1946—2000》(2002年版)不仅记录了学校五十余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也折射出中国铁路建设与职业教育的时代变迁。本文将从学校的创办背景与历史沿革、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与办学特色、社会贡献与精神传承四个方面,对校史内容进行深入阐述。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与回顾,我们能够清晰看到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从动荡年代中起步,在建设新中国铁路的浪潮中成长,在改革开放中焕发新生的轨迹。该校以严谨的校风、扎实的教学、鲜明的工科特色和深厚的铁路文化,培养了大批服务铁路事业的技术人才,为东北乃至全国铁路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部校史不仅是教育发展的缩影,更是时代精神的见证。
1、创校背景与历史沿革
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的创建,始于1946年东北解放战争的背景下。当时的中国铁路百废待兴,急需大批技术人才投入到铁路修复与建设工作中。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齐齐哈尔地区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铁路资源,成立了最初的铁路工程技术培训班,为日后的学校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学校以实用为主,主要培养铁路施工、维修、测绘等方面的技术工人。
进入1950年代,新中国百业待兴,国家大力发展铁路事业。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正式纳入铁道部系统管理,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学校设立了多个专业科目,如线路工程、桥隧工程、电务工程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铁路技术教育体系。此阶段的办学目标明确,即“为铁路建设输送合格技术骨干”。
改革开放后,学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铁路体制改革的深化,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开始向综合性铁路职业院校转型。校史记载,在1980至2000年间,学校不仅扩充了办学规模,还在科研、实训、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逐步发展成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知名的铁路类中专院校之一。
2、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
从创校之初,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便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校史中多次提到,学校在教学内容上紧密结合铁路行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思维。课堂教学与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既懂理论又能动手,这一特色成为学校长期保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教师深入施工一线参与科研与实践。到20世纪80年代末,学校已有多名教师参与国家重点铁路工程项目,在教学与科研结合上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学校与齐齐哈尔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等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实习平台。
人才培养成果方面,校史记载自1946年至2000年,学校共培养铁路各类技术人才数万人,他们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大铁路局及建设单位中,许多人成为铁路建设的中坚力量。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核心使命,其培养出的毕业生以敬业精神、技术扎实著称,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3、改革创新与办学特色
进入90年代,学校面对教育市场化与铁路体制改革的双重挑战,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校史显示,这一时期学校实施了“校企联合、产学结合”的教育改革,建立起与铁路企业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机制。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项目实践,实现“学习—实训—就业”无缝衔接,显著提升了就业率与社会认可度。
在教学管理体制上,学校不断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强化信息化管理和课程改革。学校开设了铁路CAD设计、现代测绘技术、铁路通信信号等新课程,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同时,学校还引入了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升其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精神。
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的特色还体现在文化建设方面。校史中特别提到“铁魂文化”的形成,这种精神文化融合了铁路人的坚韧、奉献与创新精神,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通过举办铁路文化节、校史展览等活动,学校将“铁道情怀”融入教育全过程,使每位学子都能体会到行业使命感与历史责任感。
4、社会贡献与精神传承
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不仅是教育机构,更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从建校初期参与东北铁路修复,到新时期支援大中型铁路建设项目,学校始终与国家铁路发展同频共振。无数毕业生奔赴全国各地的铁路工地,为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学校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校史中提到,学校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技术服务和职业培训,助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持力量。同时,学校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推动铁路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精神传承是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最为宝贵的财富。几十年来,学校形成了“艰苦奋斗、求实创新、严谨治学、育人立业”的校训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这种精神不仅塑造了学校的品格,也成为中国铁路教育领域的重要精神象征。校史的出版,正是这一精神最真实的书面见证。
总结:
《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校史 1946—2000(2002年版)》是一部厚重的教育史、奋斗史与时代史。它不仅记录了一所学校的发展,更见证了新中国铁路教育体系的成长与成熟。从战火中的创立到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学校始终以教育报国为己任,为中国铁路事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栋梁之才。校史的出版,让后人得以回望峥嵘岁月,汲取前行力量。
今天,虽然时代在变迁,但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的教育精神、科研成果与文化底蕴仍在延续。它的历史告诉我们,唯有坚守教育初心、勇于改革创新,方能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前进。这部校史不仅是过去的总结,更是未来的启示。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