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老地名 人文自然地名_2008版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武昌老地名 人文自然地名》
【作者】:武昌区政协文史编辑委员会编
【出版社】:武汉:武汉出版社
【时间】:2008
【页数】:207
【ISBN】:9787543040274
卷一:自然地名
山体
武昌城内十三山
凤凰山
花园山
梅亭山
螃蟹岬
蛇山
双峰山
萧山
胭脂山
吹笛山
洪山
珞珈山
磨山
南望山
紫金山
狮子山
江夏赤壁
水体
武昌城内九湖
筷子湖
莲花湖
沙湖(余家湖)
内沙湖
东湖
水口湖(今水果湖)
弯坝湖(弯把湖)
王家塘
应山湖
南浦、赤栏湖(今南湖)
里河、驿渚(今巡司河)
武昌八井
四眼井
卓刀泉
沙洲
白沙洲
金沙洲
古鹦鹉洲
张公洲
新河洲
卷二:建筑地名
武昌古城
城垣
夏口城
郢城(郢州城)
鄂州城
武昌城
城门
大东门
小东门
草埠门(今武胜门)
汉阳门
平湖门
文昌门
望山门
保安门
中和门(起义门)
通湘门
武昌古桥(涵闸)
古桥
北洋桥
长虹桥
鲫鱼桥(今积玉桥)
倩桥渡、王惠桥、中正桥(今解放桥)
长寿桥(今老人桥)
宏济桥(今李家桥)
额公桥(今新桥)
涵闸
津水闸
武泰闸
鼓楼洞、蛇山桥、南楼跨线桥(今司门口跨线桥)
新鼓楼洞、鼓楼洞(今武昌洞)
武昌堤防
武青堤
武昌城区堤
武金堤
文化建筑
教育设施
贡院
书院
江汉书院
文昌阁
勺庭书院
经心书院
两湖书院
武昌府文庙
江夏县文庙
湖北自强学堂
湖北方言学堂
私立中华大学
武昌文华中学
武昌博文中学(武汉市第十五中学)
武昌希里达女子中学(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
私立武昌瑞英聋哑学校和武昌瞽目女校
同仁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
文博单位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图书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
宗教建筑
佛教寺庙
东山寺、弥陀寺、崇宁万寿禅寺(今宝通寺)
莲溪寺
正觉律寺
龙华寺
神洲庵
武昌佛学院
佛学女众院
附:武昌地区历代寺庙情况统计表
道教宫观
长春观
武当宫
涵三宫
三官殿
灵瑞道院
罗祖殿
附:1951年武昌道教宫观一览表
伊斯兰教清真寺
辕门口清真寺
金龙巷清真寺
起义门清真寺(今起义街清真寺)
青龙巷清真寺
天主教建筑
武昌圣家堂
嘉诺撒武昌会堂
大堤口天主堂
圣安多尼小修院
文学书院
圣约瑟学堂
基督教建筑
崇真堂
基督教青年会武昌堂
瑞典教区
仁济医院
文华书院
衙署
官署
楚王府
督署
抚署
藩署
臬署
湖北提学使司署
盐署
武昌府署
江夏县署
僚属机构
税课司
牙厘局
官钱局
城守营
保甲总局
通志局
馆舍
会馆
湖南同乡会馆
安徽会馆
行业帮会
湖北盐船十三帮公所
木帮
建筑行业帮会
名人住宅
孔庚宅
方本仁宅
万耀煌公馆
刘佐龙公馆
徐源泉公馆
夏斗寅公馆
石瑛故居
卢春荣故宅
钱基博旧居(朴园)
卷三:文史地名
园林名胜
霭园
奥略楼遗址
半园
曹家花园
楚观楼
寸园
鄂园
古南楼
海光农圃
洪山宝塔
湖上园
黄鹤楼
乃园
憩园
琴园
夏家花园
紫藤仙馆
文化遗址
抱冰堂
陈友谅墓
放鹰台
古南市
洪山摩崖
黄军浦
九里城
南堂
乾元试馆
曲水城
蛇山摩崖
胜像宝塔
武昌三台
武昌体育场
胭脂山摩崖
郢州城垣
岳飞亭
工商遗址
曹祥泰
伍亿丰
大中华酒楼
电报局 电话局
湖北铜元局
金城银行
刘有余堂和震寰纱厂
马应龙药厂
劝业场
纱布丝麻四局
显真楼
一纱厂
裕华纱厂(裕大华)
卷四:近代革命胜迹地名
辛亥武昌首义旧址
拜将台纪念碑
楚望台军械库
庚子烈士墓
工程营旧址
湖广总督署遗址
黄兴铜像
起义门
三烈亭
胜利亭
首义公园
首义炮台
文学社机关与起义总指挥部遗址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武昌阅马场孙中山铜像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
辛亥首义烈士祠
辛亥首义人物群雕像
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
新民主主义革命遗址
国民革命第四军独立团北伐攻城阵亡官兵烈士墓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师部旧址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
抗日阵亡将士烈士祠旧址
利群书社遗址
毛泽东故居
农民运动讲习所
施洋烈士陵园
私立武汉中学旧址
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机关遗址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项英故居
粤汉路徐家棚工人俱乐部遗址
恽代英故居
中·共“五大”旧址(陈潭秋高师附小遗址)
中·共武汉区委机关遗址
中·共中央军委武昌办事处旧址
周恩来故居
老地名的故事
武昌之名的由来及其沿革&刘祺泰
武昌街道地名的由来&刘祺泰
“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洲”在哪里&刘祺泰
武昌城门话风云&皮明庥 赵彦章
后记
· 武昌老地名 人文自然地名_2008版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武昌老地名 人文自然地名_2008版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围绕《武昌老地名 人文自然地名_2008版_PDF电子版》展开,详细探讨了该电子书所包含的武昌地区历史地名的丰富文化内涵。通过对四个方面的分析,包括武昌老地名的历史价值、文化传承、自然景观以及地名背后的故事,本文旨在揭示这些地名在地方历史中的独特地位与象征意义。文章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了武昌老地名如何体现人文精神与自然景观的交融,带领读者深入理解地方志中的文化密码。同时,结合《武昌老地名》的电子版格式,介绍了其在研究地方历史及地名学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在总结中对这一文化遗产进行了回顾,强调了地名对地方记忆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1、武昌老地名的历史背景
武昌,作为湖北省省会武汉的一部分,历史悠久,地名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古代的“武昌”到现代的各类街道与小区,武昌的地名承载着无数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记忆。通过《武昌老地名 人文自然地名_2008版_PDF电子版》,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地名背后的历史渊源。例如,武昌的“黄鹤楼”这一地名,不仅是因为楼本身的历史悠久,更因为它与唐代诗人崔颢的名诗《黄鹤楼》紧密相关,成为了武昌以及整个湖北文化的重要符号。
此外,武昌的地名也与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交通路线、战争遗址等密切相关。在明清时期,武昌作为湖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名的变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动与历史的发展。例如,武昌老街的“东亭”和“西亭”地名就与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商贸活动紧密联系,既体现了城市功能分区,又反映了当时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
通过对这些老地名的研究,我们能够理解地名变迁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们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些地名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标识,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和传承。
2、武昌地名中的文化传承
武昌作为一座历史名城,其地名背后藏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每个地名的形成,都与当地的历史、民俗、宗教信仰等密不可分。例如,地名“蛇山”背后,便有着与古代蛇神崇拜的历史渊源,这种文化传承至今依然影响着当地的民间信仰与风俗习惯。
此外,武昌地名中的许多名称都与传统的文化典籍、文学作品息息相关。例如,“汉阳门”一带的地名与汉朝历史相关,这里曾是军事重镇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地方志通过对这些地名的记录,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如何在地名中埋藏自己的文化理想与历史诉求。
随着时间的流逝,尽管许多老地名已经随着城市化进程而消失,但通过《武昌老地名 人文自然地名_2008版_PDF电子版》,这些文化的脉络得以得以保存并传承给后人。这不仅是历史的遗产,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武昌地区文化演变的窗口。
3、武昌的自然景观与地名关系
武昌地名不仅承载着人文历史,还与当地丰富的自然景观紧密相连。从江水到山川,从湖泊到森林,武昌的自然景观为这些地名提供了深厚的背景。以“黄鹤楼”为例,这一地名的形成与黄鹤楼所处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黄鹤楼位于长江之畔,环境幽美,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因此,“黄鹤楼”不仅是一个建筑物,更是自然景观与文化象征的交汇点。
类似地,武昌的“东湖”及其周边的地名也与自然景观有着密切的关系。东湖作为中国城市内最大的湖泊之一,不仅为武昌增添了自然美景,也为当地的地名赋予了生命力。东湖周边的地名如“湖心岛”、“白沙洲”等,都是与湖泊的水文特征、地理位置及周围生态环境相关的自然产物。
武昌的地名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地名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自然景观如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塑造。在这一过程中,地名成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纽带。
4、地名背后的历史故事
武昌的许多地名背后都藏有生动的历史故事。例如,地名“东亭”不仅仅是因为它位于城市东部,更因为这里曾是古时的一个重要商业和文化交流中心。这个地名的故事源于当地的贸易历史,商人在此集市交易,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象。
另外,武昌老地名中不乏与历史事件紧密相关的名称,如“武昌起义”遗址所在的地方。这些地名记录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为震撼的历史时刻,也成为了今天人们回顾历史的窗口。通过《武昌老地名 人文自然地名_2008版_PDF电子版》,我们可以追溯这些历史故事,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变化。
这些历史故事不仅是地方历史的组成部分,也是每个武昌市民心中的集体记忆。通过对地名背后故事的深刻了解,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这座城市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总结:
通过《武昌老地名 人文自然地名_2008版_PDF电子版》一书的详细分析,我们深入探讨了武昌地区老地名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自然景观及背后的历史故事。这些地名不仅仅是地理标识,更是地方历史与文化的浓缩。每个地名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它们是理解地方文化的钥匙。
总之,地名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人们的记忆与情感。通过对武昌老地名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还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