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铜网厂志 第一卷 1949-1988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辽阳铜网厂志 第一卷 1949-1988
内容简介: 沈阳铜网厂志对本厂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建设、生产、组织、管理、教育及职工福利等各项工作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记述。
编纂人员:戴龙章
编纂单位:沈阳铜网厂志编纂小组
内容时限:1949-1988
出版时间:1989年
· 辽阳铜网厂志 第一卷 1949-1988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辽阳铜网厂志 第一卷 1949-1988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
《辽阳铜网厂志 第一卷 1949-1988》是一部全面记载辽阳铜网厂从建厂初期到改革开放前后近四十年发展历程的重要志书。这部志书不仅是企业史料的汇编,更是东北地区工业化历程的一个缩影。文章将从“历史背景与编纂价值”“企业发展与产业变迁”“技术革新与生产实践”“社会贡献与文化记忆”四个方面,对这部志书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史志价值的阐述,本文旨在揭示辽阳铜网厂作为中国地方工业史上的典型样本,如何在国家经济建设与地方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展现了东北地区工业文化的独特精神风貌。这不仅是一部企业志,更是一部映照时代变迁的地方史诗。
1、历史背景与编纂价值
《辽阳铜网厂志 第一卷 1949-1988》的编纂背景深深植根于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工业体系的重建之中。1949年之后,东北地区作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承担起恢复与建设国家重工业的历史使命。辽阳铜网厂正是在这一宏观背景下诞生的,它的兴起标志着地方有色金属加工产业的开端,为东北乃至全国的电力、电工、化工等行业提供了基础性材料。
从志书编纂的角度看,《辽阳铜网厂志》不仅是企业的历史记录,更是一种文化工程。它按照地方志体例编排,遵循“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指导思想,对企业的制度沿革、人物传记、生产数据、科研成果等进行了系统整理,为后人研究地方工业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种志体编纂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史志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结合。
此外,该志书的出版依托于“中国地方史志网”的数字化传播,使得地方史料从封闭走向开放,成为公众可以共享的知识资源。这种数字化县志发布模式,为地方志事业的现代化提供了范本,也推动了地方文献的社会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2、企业发展与产业变迁
辽阳铜网厂的成长历程,与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节奏高度契合。建厂初期,企业依托国家计划经济体系,主要承担军工和电力配套的铜网生产任务。那个年代的生产条件艰苦,原料紧缺,但工人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许多“从无到有”的奇迹。
进入20世纪60至70年代,辽阳铜网厂经历了多次扩建与改制,逐步形成了以铜丝、铜网、铜带为核心的多层次产品体系。与此同时,企业管理模式也从“半军工式管理”转向“专业化协作”,促进了东北地区有色金属产业链的形成。志书中对这一时期的生产统计和厂区布局进行了详尽记载,充分展示了地方工业的组织化与规模化进程。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代,辽阳铜网厂面临市场化改革的挑战。志书详细描述了企业在体制转轨中的探索:实行承包责任制、推行技术革新、扩大出口业务。尤其是1985年后,企业开始与沿海城市合作,引入外部资金与设备,标志着辽阳地方工业逐渐融入全国市场体系。这一段历史见证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折。
3、技术革新与生产实践
技术创新是辽阳铜网厂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辽阳铜网厂志》对多个技术突破进行了系统记载,从早期的人工拉丝到后来的自动化生产,从铜材熔炼技术的改进到电解精炼工艺的引进,企业始终走在地方技术革新的前列。这些技术的更新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也推动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
在科研实践方面,志书记录了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实施,如高强度铜丝研发、耐腐蚀铜网的生产实验等。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辽阳铜网厂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探索模式,为地方工业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这种模式后来被辽宁省内多家企业借鉴推广,成为地方工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样板。
值得注意的是,志书还反映了生产现场的真实状况,包括工人操作流程、安全管理制度、设备更新频率等内容。这种“微观史料”的记录使志书具有了极高的文献价值,帮助研究者从基层层面理解工业化的实践逻辑与劳动者的历史贡献。
4、社会贡献与文化记忆
辽阳铜网厂不仅是经济实体,更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辽阳铜网厂志》中专设章节记述了厂区社区的形成与职工生活的变迁。从宿舍区、食堂到幼儿园、文化宫,铜网厂逐渐构建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工业社区”,成为辽阳城市发展史上一个独特的社会单元。
在文化层面,志书展现了工人文化的独特魅力。厂内文艺宣传队、工人报刊、劳动竞赛等活动反映了那个时代浓厚的集体主义氛围。这些文化实践不仅增强了职工凝聚力,也为东北工业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素材。志书的记载,使这种文化记忆得以延续。
此外,辽阳铜网厂在地方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地方财政提供稳定收入,为社会就业创造大量岗位,并在国家基础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志书的撰写,使这种社会贡献得以系统呈现,让后人了解一个企业如何与城市、社会、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形成共生关系。
总结:
《辽阳铜网厂志 第一卷 1949-1988_PDF电子版》是一部集历史、经济、技术、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志书。它以翔实的史料、严谨的编纂体例,展现了辽阳铜网厂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艰辛历程,也反映了新中国地方工业化的整体格局。无论从学术研究、文化传承,还是从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来看,这部志书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通过对辽阳铜网厂的研究,我们不仅能看到企业本身的兴衰轨迹,更能洞察东北工业的历史命运与时代精神。它既是一段地方经济史的缩影,也是工人阶级奋斗史的真实写照。正如地方志所强调的那样:“存史、资政、育人”,这部志书的存在,使历史得以传承,使精神得以延续。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