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江交通史_1989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县志简介
【书名】:《镇江交通史》
【作者】:张立主编
【出版社】: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时间】:1989
【页数】:514
【ISBN】:7114004680
目录
第一章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先秦~公元589年)
第一节镇江交通溯源
一、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二、吴文化反映的早期交通
第二节人工河道的凿治
一、丹徒水道的改造工程
二、破岗渎上容渎的开凿和埭的创建
第三节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及京口港的形成
一、丹徒江(京口江)上的渡运活动
二、京口长江渡口地位的确立
三、京口港的形成
第四节水上运输的发展
一、南北向穿越长江的水运
二、东西向运河和长江上的水运
三、水运工具的进步
第五节陆路交通的开拓
一、汉以前的道路概貌
二、汉、六朝时畅达的陆路交通
三、先秦至六朝出现的主要陆运工具
第六节水陆交通对京口成为商业都会的影响
一、对城市形成、格局和规模的影响
二、对镇江地区经济开发和城市地位的影响
三、对官商合流、豪强货殖商业经济的影响
四、对京口城市其他方面的影响
第二章隋唐宋时期
(公元589~1279年)
第一节南北大运河镇江段的浚治
一、隋炀帝浚拓江南运河
二、长江镇扬河段最早的引航道——伊娄渠
三、唐宋对大运河镇江段的整治
一、唐和北宋以漕运为主的官运
第二节江河交汇的咽喉
二、唐和北宋其他水运的发展
三、南宋北陲的重要港口
第三节陆路交通网的初步形成
一、隋唐时镇江的陆路交通
二、宋代镇江陆路交通的发展
三、形式多样的唐宋桥梁
第四节交通运输对镇江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城市地位的提高
二、交通线上市、镇的兴起
三、镇江官私商业的发展
四、造船、冶炼、丝纺等手工业的发展
第三章元代至鸦片战争以前
(公元1279~1840年)
第一节港口河道的变迁和治理
一、长江主泓道的摆动和江中沙洲的演化
二、镇江航道的治理
三、四通八达的镇江水运网
第二节繁忙的江河航运
一、漕运的兴衰
二、繁忙的商运和其他水运
三、形式多样的水运工具
四、航运管理和长江救生会
第三节元明清时期的陆路交通
一、驿站和铺递系统的逐步完善
二、道路与桥梁的建设和更新
三、元明清镇江地区的陆运工具
第四节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镇江城市的繁荣
一、手工业的发展
二、商业的发展
三、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
四、各族文化的融合
一、镇江沦为半殖民地的开始
第一节开埠前后的镇江港
(公元1840~1911年)
第四章晚清时期
二、太平天国管辖下的镇江交通
三、镇江关的设立
四、外国航业进入镇江港
第二节镇江近代民族航运业的兴起
一、招商局镇江分局的经营
二、民族小轮业的兴起
三、以内河航运为主的木帆船运输
四、中国近代第一个航业组织——江苏省
商船公会在镇江成立
五、义渡局的开办和救生会的发展
第三节镇江近代陆路交通的出现
一、市内马路的始筑
二、镇江铁路运输的诞生
三、驿站铺递的裁撤
一、镇江近代交通布局的形成
第四节 近代交通的出现对镇江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镇江成为重要的商品转输口岸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四、半殖民地化的商贸城市
第五章 民国创立至抗战前夕
(公元1912~1937年)
第一节铁路运输的初步发展
一、铁路设施的扩建
二、以镇江为中心的江苏铁路建设规划
三、镇江铁路管理总段的设立
四、铁路运输与镇江交通运输格局的进一步变化
第二节长江下游重要的中转港口
一、港口集散方式及业务的变化
二、“改良镇江港埠的运动”
第三节民族航运业的发展
一、镇江轮船航运业的成长
二、同行业的激烈竞争
三、航政管理和航业组织
第四节公路运输的兴起
一、公路建设的初创与管理
二、公路运输的肇始
第五节交通格局的变化对镇江城市经济的影响
一、新的运输方式与联运的诞生
二、交通发展促使城市格局变化
三、镇江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
第六章抗日战争时期
(公元1937~1945年)
第一节 日伪控制下的水陆交通
一、交通运输的破坏与恢复
二、垄断经营的航运业
三、通阻无常的陆路运输
四、日伪控制交通运输进行侵略和掠夺
第二节抗日军民的对日交通战
一、破坏日伪控制的铁路运输
二、群众性破坏公路运输的斗争
三、交通战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第三节新四军经过镇江地区的军事运输
一、主要交通据点和通道
二、部队和物资运输
第七章抗战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
(公元1945~1949年)
第一节国民政府接收日伪在镇交通机构
一、对镇江日伪港口航业资产的接收
二、对公路、铁路运输业的接收
第二节短暂复苏的航运业
一、镇江航政机构的恢复
二、招商局镇江分局的复业
三、中华旅运社镇江分公司的兴衰
四、民营轮业的复业和经营
五、民间木帆船运输
第三节陆路交通的恢复和经营
一、公路的局部修复
二、公路运输的恢复与经营
三、铁路运输的恢复
第四节解放前夕的镇江交通
一、陆路运输的混乱状况
二、交通工人的生活及其斗争
三、国民党军队封江断航
四、镇江交通职工迎接人民解放军渡江
第八章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公元1949~1957年)
第一节交通运输的恢复与统一管理
一、军事管制下的交通运输
二、交通行政机构的建立和变化
三、统一运价,稳定运输市场
第二节港口的新生
一、废除封建把持制度,建立搬运公司
二、港口吞吐量迅速提高
三、清理航道与着手整治镇江港
第三节航运业的恢复和私营航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国营航运企业的建立及其领导地位的确立
二、私营轮船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个体木帆船的合作化
第四节铁路运输的全面恢复
一、抢修铁路和支前运输
二、采取防范措施维护铁路畅通
三、提高货物装载率
四、客货运输业务的发展
第五节公路运输的恢复和私营汽车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一、桥梁维修和路面养护
二、县乡公路建设的起步
三、国营汽车运输企业的建立和巩固
四、私营汽车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人畜力车运输业的集体化
一、对转运行的管理
第六节高度集中统一的联运
二、华东联运镇江分公司的经营
第九章 “大跃进”和经济调整时期
(公元1958~1966年)
第一节镇江港的整治和改造
一、江苏省镇江港整治委员会的建立
二、鲢鱼套引河工程的试办与焦南航道的开辟
三、港日条件的改善和集散能力的提高
第二节客货并重的航运
一、繁忙的木帆船运输
二、轮船客运“一条龙”服务
三、客货运量结构的变化
四、船舶保修能力的提高
第三节公路建设的初步发展
一、群众性的公路建设
二、公路桥梁的改造
三、公路养护的改进
一、国营企业运输能力的提高
第四节公路运输的初步发展
二、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兴起
三、短途货运中的板车运输
四、公路运输在交通结构中比重的增长
第五节铁路运输的发展
一、沪宁复线镇江段的施工
二、铁路镇江段区的技术改造和运输组织
转变
第六节交通运输促进镇江市由消费型向生产型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
(公元1966~1976年)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对交通企业的影响
一、“文革”初期的镇江交通
二、1967至1969年镇江交通企业生产的下降
三、1970至1976年交通企业生产逐步恢复并有所
发展
一、港口集散矛盾的暴露
第二节港口建设的艰难发展
二、镇江港基础设施的初步改善
三、规划建设大港深水港区
四、港池航道疏浚和整港模型试验
五、县属港口的发展
第三节航运经营和管理的变化
一、货运的持续发展
二、零担货班和定线疏港船队的出现
三、水泥驳船的广泛使用
四、部分内河航道遭到破坏
第四节公路运输的发展
一、“文革”期间镇江公路运输的基本状况
二、公路条件的逐步改善
三、双曲拱桥的应用和波形拱桥的首创
四、扬中汽渡的改善
五、农村公共汽车的兴起
——机动板车
六、从板车运输向汽车运输发展中的过渡性工具
第五节缓解趋于饱和的铁路运输
一、铁路运输的饱和
二、“镇南~六摆渡双绕线路”的单线工程
三、技术革新与先进工具工艺的应用
四、建设一等铁路站——镇江新站
第十一章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公元1977~1986年)
第一节贯彻改革方针
一、管理体制改革
二、企业整顿和内部改革
三、放宽搞活交通运输
四、成立镇江市交通运输协会
第二节 多功能港口群体的形成
一、镇江老港区加快改造和配套
二、镇江港(老港区)整治方案的实施
三、大港深水港区建成投产
四、县港加快改造和企业自备码头的发展
第三节航运业的新发展
一、航道养护管理的加强和水平的提高
二、谏壁船闸的建设和投产
三、水运工具的发展
四、水运企业经营能力的增强及存在的问题
五、亟待开发的水运资源
第四节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
一、城市进出口道路的改造和新建
二、柏油路的普及和水泥混凝土道路的兴筑
三、县乡公路的迅速发展
四、长江汽车渡口的建设
五、多层次公路网络的形成
第五节蓬勃发展的公路运输
一、长途客运的持续发展
二、县乡公路运输网的发展
三、市县运输公司的发展
四、公共交通的发展和旅游运输的兴起
五、镇江公路运输的新特点
第六节铁路运输条件的改善和运输经营的发展
一、南门货运站扩建使用
二、县、镇铁路站点运输的发展
三、铁路专用线的兴建
四、铁路镇江站的经营
第七节具有特色的联合运输
一、以港口、铁路为依托的区域性联运
作用
二、江苏省镇江港站运输指挥部的成立及其
三、以乡镇为起点、县镇为中心的县乡联运服务
网络
第八节镇江交通运输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一、综合运输的新格局
二、交通运输促进了镇江经济的发展
三、镇江交通在长江流域和江苏经济建设中的
作用
· 镇江交通史_1989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镇江交通史_1989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镇江交通历史深刻反映了该地区的地理、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变化。通过“镇江交通史_1989_PDF电子版”的研究,可以看到镇江交通从古代水陆联运的模式,到现代化交通系统的转型过程。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镇江交通历史的发展:首先,回顾镇江交通的历史背景;其次,分析镇江交通的主要形式与发展;然后,探讨镇江交通对经济文化的影响;最后,展望未来镇江交通的发展趋势。通过这些分析,本文将展现镇江作为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的历史脉络与未来潜力。
1、镇江交通的历史背景
镇江位于长江下游,是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自古以来,镇江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交通要冲。作为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城市,镇江自古便是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在古代,镇江交通以水运为主,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使得镇江成为南北商贸交流的重要节点。无论是官道还是水路,镇江一直承载着连接中原与江南的重要职能。
镇江的交通发展还得益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长江与大运河为镇江提供了丰富的运输条件,尤其是粮食、盐、木材等物资的运输。此外,镇江周围的山脉与河流为道路建设提供了天然的障碍,也促使当地的道路交通逐渐向适应地形的方式发展。例如,古代的驿道与集市之间的连通,不仅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镇江的交通历史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自唐宋以来,随着镇江作为重要行政区划的地位逐渐提升,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镇江不仅是江南的文化中心,也是商贸往来的重要城市之一。交通的便利性促使了当地的繁荣,而这种交通网络的完善与镇江的历史地位密不可分。
2、镇江交通的主要形式与发展
在镇江交通史中,水路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自古以来,水运一直是镇江最为重要的交通形式。镇江依托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路的运输频繁且便捷,特别是货物运输方面,镇江成为了江南经济重要的商贸集散地。随着水路运输的发达,镇江的港口设施逐步完善,成为重要的运输中转站,尤其是盐、粮、丝绸等商品的运输通道。
除了水路运输,镇江的陆路交通也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古代的镇江道路主要依赖于山脉与江河的天然形成,许多道路沿着山脊或江边修建。随着城市的逐步扩大,镇江的道路逐渐向外延伸,尤其是在近代,随着铁路与公路的开通,镇江的陆路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镇江至南京、扬州等地的铁路建设,推动了镇江与周边城市的联系,进一步促进了镇江经济的繁荣。
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全球化,镇江的交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水陆运输方式,现代的交通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与航空线路的建设,使得镇江的交通更加现代化。今天,镇江的铁路、高速公路和港口等交通设施已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3、镇江交通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
镇江的交通历史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镇江自古便是商贸重镇,交通的便利性为商品的流通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持。镇江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连接南北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特别是水路的优势,使得该地成为了大宗商品尤其是粮食、盐、丝绸的集散地。这些商贸活动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江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
此外,镇江的交通便利性也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多元化与融合。随着人们的流动,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在镇江交汇。镇江不仅是交通中心,也是文化的交流站。各种民间艺术、戏曲、风俗习惯的交流与融合,都与镇江交通的发达密不可分。例如,镇江的京剧与江南水乡的戏曲文化就是这种文化交流的产物。
镇江交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镇江的交通系统不断完善,城市的各个区域得到了更好的联通。特别是镇江的物流业、旅游业等都受益于交通的发展。每年大量的游客通过便利的交通线路来到镇江,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还带动了相关服务业如餐饮、住宿等行业的繁荣。
4、镇江交通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科技的迅速发展,镇江的交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未来,镇江将继续强化其作为华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在铁路方面,随着京沪高铁、宁杭高铁的进一步发展,镇江的铁路网络将更加密集,进一步推动与周边城市的快速联通。
在水路方面,镇江仍将保持其长江航运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镇江港口的扩建与现代化,提升了该地区的货物吞吐能力,进一步巩固了镇江在江南水域的运输中心地位。同时,随着国内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镇江港口还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货物运输任务。
此外,镇江的城市交通系统也在逐步现代化。随着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镇江正在加快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地铁、轻轨等现代化交通系统的布局。这些交通设施的完善,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镇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总结:
通过对“镇江交通史_1989_PDF电子版”的分析,可以看出镇江的交通历史不仅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镇江的历史与文化面貌。从古代的水运到现代的多元交通形式,镇江的交通史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变化都反映了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进步。
展望未来,镇江的交通仍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家对基础设施的重视,镇江的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为当地的经济繁荣与文化交流提供更强大的支撑。镇江的未来,无论是在交通还是其他领域,都充满了机遇。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