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湖志_1989版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呼伦湖志》
【作者】:徐占江主编;内蒙古湖伦贝尔盟达赉湖渔场编
【出版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时间】:1989
【页数】:691
【ISBN】:7805281769
概述
第一编 自然环境
第一章 呼伦湖的形成与变迁
第一节 呼伦湖区地质史
第二节 第四纪时期的呼伦湖
第三节 20世纪前有关呼伦湖的记载
第四节 20世纪以来呼伦湖的变迁
第五节 呼伦湖水位变化的特点
第二节 低山丘陵
第二章 地貌
第一节 湖盆
第三节 湖滨平原和冲积平原
第四节 河谷漫滩
第五节 沙地沙岗
第六节 高平原
第四节 蒸发和湿度
第三章 气候
第一节 光照
第二节 气温
第三节 降水
第五节 风
第六节 气象灾害
第四章 水文
第一节 呼伦湖水系
第二节 额尔古纳河和海拉尔河
第三节 时令湖河
第四节 水量
第五节 水位
第六节 水质
第七节 波浪
第八节 泥沙
第九节 冰情
第十节 地下水
第十一节 水文站点设置
第一节 类型
第五章 土壤
第二节 分布
第六章 植被
第一节 类型
第二节 分布
第七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鱼类
第二节 秀丽白虾
第四节 植物
第三节 浮游植动物和底栖动物
第五节 药材
第六节 兽类
第七节 鸟类
第八节 矿产
第八章 环境变迁和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变迁
第二节 环境保护
第二节 黑灾
第九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旱灾
第三节 白灾
第四节 暴风雪灾
第五节 洪水涝灾
第六节 火灾
第七节 土蝗虫灾
第八节 鼠灾
第二编 渔业
第十章 呼伦湖区渔业史
第一节 民国以前时期(1912年以前)
第二节 民国时期(1912~1932)
第三节 东北沦陷时期(1932.12~1945.8)
第四节 解放以后(1945.8~1986)
第十一章 渔业生产工具
第一节 冰下大拉网
第二节 明水大拉网
第三节 白鱼网
第四节 兜网
第五节 挂网
第六节 箔旋
第七节 拖网
第八节 虾网
第九节 渔业工具的购置
第十二章 捕捞
第一节 捕捞网点和网滩
第二节 捕捞机械化
第三节 各类渔具的捕捞方法
第四节 捕虾
第五节 打圈鱼
第六节 贝尔湖的捕捞生产
第七节 呼伦湖附属河泡的捕捞生产
第十三章 养殖
第一节 鲢鱼和鳙鱼养殖
第二节 鲤鱼养殖
第三节 细鳞斜颌鲴鱼养殖
第四节 河蟹养殖
第五节 珍珠养殖
第十四章 水产品
第一节 水产品保鲜
第二节 水产干制品加工
第三节 水产品销售
第四节 水产品运输
第五节 水产品价格
第十五章 渔业设施
第一节 拦鱼栅
第二节 冷库
第十六章 渔政管理
第三编 达赉湖渔场
第十七章 渔场概况
第十八章 党政群团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达赉湖渔场委员会
第二节 达赉湖渔场组织机构沿革
第三节 工会工作
第四节 共青团工作
第五节 妇女工作
第六节 民兵工作
第一节 教育
第十九章 各项事业和工作
第二节 科学研究
第三节 文化
第四节 体育
第五节 医疗卫生
第六节 计划生育
第七节 邮政通讯
第八节 多种经营
第九节 基本建设
第十节 财务工作
第十一节 劳动工资
第十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克鲁伦河分场
第二十章 捕捞分场概况
第二节 双山子分场
第三节 红光分场
第四节 乌都鲁分场
第五节 贝尔湖分场
第六节 红旗分场
第七节 乌尔逊河分场
第二十一章 直属单位选介
第一节 罐头食品厂
第二节 运销公司
第三节 农场
第四节 野生动物饲养场
第五节 砖厂
第六节 水产环保科研所
第七节 职工医院
第八节 职工子弟中学
第九节 达赉湖水上公安局
第十节 贸易公司
第二十二章 人物
第一节 人物传
第二节 人物表
第四编 文物古迹·地名
第二十三章 文物古迹
第一节 蘑菇山旧石器遗址
第二节 猛犸象、披毛犀化石
第三节 扎赉诺尔人
第四节 呼伦贝尔的细石器
第五节 铜钵浩来新石器遗址
第六节 石板墓群
第七节 鲜卑墓群
第八节 金代边壕
第九节 元代祥州站印
第二十四章 地名
第一节 湖河名称
第二节 渔号名称
第三节 湖区地名
第二十五章 风光
第一节 呼伦日出
第二节 呼伦蜃景
第三节 鸟的王国乌兰泡
第五编 风光·旅游
第六节 成吉思汗拴马桩
第七节 象鼻山
第五节 乌兰布冷玛瑙滩
第四节 乌兰岗鲤跳龙门
第八节 老虎嘴
第二十六章 旅游
第一节 沿革
第二节 服务
第三节 饮食
第四节 交通
第五节 游览
第六节 游湖名人
第七节 名人题记
第八节 全鱼宴上的名贵鱼菜
第六编 湖区战事纪略
第二十七章 古代战事
第一节 卫青出塞
第二节 金国灭丁
第三节 十三翼大战
第五节 蓝玉灭“天元”政权
第六节 明成祖朱棣北征呼伦湖区
第四节 成吉思汗灭塔塔尔部
第二十八章 近现代战事
第一节 胪滨府战斗
第二节 呼伦贝尔青年党暴动
第三节 中东路事件
第四节 海满抗战
第五节 诺门罕——哈拉哈河战争
第六节 苏联红军解放呼伦湖区
第一节 满洲里市
第二十九章 湖区旗、市、局概况
第七编 社会
第二节 新巴尔虎左旗
第三节 新巴尔虎右旗
第四节 扎赉诺尔矿务局
第三十章 新巴尔虎蒙古族习俗
第一节 住房
第二节 服饰
第三节 食品
第六节 礼仪
第四节 饮料
第五节 婚姻
第七节 禁忌
第八节 祭祀
第九节 那达慕
第十节 节日
第四节 捕鱼服饰
第三节 禁忌
第一节 祭达赉
第二节 食鱼习俗
第三十一章 渔工习俗
第三十二章 宗教
第一节 喇嘛教
第二节 东正教
第八编 艺文
第三十三章 传说诗词歌曲
第一节 传说
第二节 诗词
第三节 歌曲
第三十四章 散文通讯
第一节 散文
第二节 通讯
第九编 大事记
大事记
与黑龙江流域水利建设有关的呼伦池水生生物学和鱼类学调查
科学研究资料辑存
附录
达赉湖水产资源状况和渔业发展问题的初步调查报告
达赉湖的水化学(1981~1982)
达赉湖的水化学(1985)
达赉湖的浮游植物
达赉湖的浮游动物
达赉湖鱼病调查
达赉湖鱼类资源现状及渔业状况
达赉湖冰下大拉网渔获物群体组成调查结果与分析
细鳞斜颌鲴鱼的移殖和研究
淡水珍珠养殖试验
河蟹的引进和试养
达赉湖芦苇资源调查
达赉湖的湖靛初探
达赉湖秀丽白虾资源调查
考古文献资料辑存
内蒙古扎赉诺尔古墓群调查记
扎赉诺尔圈河古墓清理简报
克鲁伦河下游右岸原始社会遗址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发现一座鲜卑墓葬
呼伦湖地区地质和考古调查研究简况
扎赉诺尔第四纪地质新知
历史资料辑存
满洲里地区人间鼠疫流行历史简况
甘珠尔庙集市
冰裂“塌达赉”
墙倒房塌十五人丧生
雪埋网房
大风浪中沉船
野火烧贝尔湖分场
湖冰面车祸
兴安水产株式会社概况
内蒙古渔业公司概况
达赉湖近期泄水工程
达赉湖航运简史
呼伦湖区灭蝗虫概况
扎赉诺尔矿务局水泵站简介
呼伦湖区灭鼠概况
渔业工会斗争费吉
青年网冰湖扎营捕鱼
女子捕鱼队
达赉湖渔场场部的迁移概况
捕雁纪实
中国的湖泊概况
其他资料辑存
关于呼伦湖几个问题的考释
拓跋鲜卑南迁大泽考
呼伦湖区使用过的外来语词
英文目录索引
日文目录索引
本志编纂始末
编后记
· 呼伦湖志_1989版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呼伦湖志_1989版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将深入探讨《呼伦湖志_1989版_PDF电子版》在华北地区地方志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与意义。该版本是《呼伦湖志》的经典之作,通过PDF电子版的发布,极大地便利了历史研究者与地方文化爱好者的阅读与使用。在分析其内容时,文章从多个维度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分别探讨了该志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版本特征以及对地方文化的影响,旨在全面展示这一地方志对华北历史文化传承的价值。同时,通过对比其他版本,进一步突出了其不可替代的学术与文化贡献。
1、《呼伦湖志_1989版》历史背景
《呼伦湖志》作为一部地方志,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1989版是该志的一个重要版本,它不仅记录了呼伦湖地区的自然地理、社会变迁、历史遗迹等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呼伦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中国第三大湖泊之一,周围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氛围,长期以来吸引着大量历史学者与地方志研究者。
该志的编纂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的是为保存地方历史文化资料,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1989版的出版,正是基于这一历史背景的需要,代表了呼伦湖地区文化的总结与传承。对于华北地区乃至更广泛区域的研究者来说,1989版《呼伦湖志》无疑是了解该地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
在历史背景的映衬下,该志的编纂体现了对地方文化保护的高度重视。1989版的编纂者们不仅注重采集地方的史料,还将时空背景与政治变动相结合,从而为后世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由此可见,《呼伦湖志_1989版》在历史文化传承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呼伦湖志_1989版》主要内容概述
《呼伦湖志_1989版》的内容结构相当全面,涵盖了从自然环境到人文历史的各个方面。首先,该志详细记录了呼伦湖地区的地理环境,包括湖泊的水文特点、周围的气候条件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呼伦湖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因此其自然条件的变迁直接影响着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
其次,该志还详细叙述了呼伦湖地区的历史沿革。作为连接内蒙古草原与华北地区的重要水域,呼伦湖自古以来便是各民族交汇的地方,历史上曾是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交织的区域。通过《呼伦湖志_1989版》,读者能够了解到从古代游牧部落到近现代政治演变过程中,呼伦湖所承载的历史变迁与文化融合。
此外,呼伦湖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在该志中有着充分的记录。包括该地区的农业、渔业、交通运输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都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细致梳理,研究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呼伦湖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在整个华北地区的重要地位。
3、《呼伦湖志_1989版》的版本特征
1989版《呼伦湖志》的出版版本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首先,该版本采用了更加科学的编纂方法,在内容的选取与排序上更为系统,避免了之前版本在资料收集与整理中的散乱与不完整。编纂者通过广泛收集文献、实地考察、访谈地方人士等方式,确保了志书内容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其次,1989版《呼伦湖志》加强了对民俗文化的描述,尤其是在语言、服饰、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记录。与之前的版本相比,1989版更加注重地方特色的呈现,突出反映了呼伦湖地区特有的民族风情。这一特色,使得该版成为研究呼伦湖地区民俗学、民族学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
最后,1989版《呼伦湖志》采用了现代化的排版与印刷技术,使得该志的阅读更加清晰易懂。电子版的发布,则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查阅方式。该版本不仅限于纸质出版,还支持电子化传播,极大地拓宽了其传播和研究的领域。
4、《呼伦湖志_1989版》的文化影响
《呼伦湖志_1989版》对呼伦湖地区的文化传承与地方认同感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多维度的呈现,该志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无论是地方居民,还是外部的研究者,都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文化认知和地方情感。
此外,1989版《呼伦湖志》还对华北地区其他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借鉴。其系统性与详实性为后续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成为地方志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标杆。在呼伦湖的文化环境中,志书不仅是一部史学作品,也是一种文化教育的载体。
通过该志,呼伦湖地区的自然资源、历史遗产及文化传统得以保存和弘扬,对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心、促进文化旅游和历史研究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随着电子版的发布,更多的读者能够轻松获取相关内容,推动了地方文化的广泛传播。
总结:
《呼伦湖志_1989版_PDF电子版》不仅是一部地方志,更是呼伦湖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者。通过对其内容的全面梳理,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的自然、历史与社会面貌,还能看到地方志在文化保护与传播中的独特作用。该版的出版和电子化推广,无疑为研究和传承呼伦湖文化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平台。
总体而言,《呼伦湖志_1989版》在地方史志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呼伦湖地区历史与文化的必备工具。其内容的详实性、版本的独特性及其文化影响力,均彰显了地方志作为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巨大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