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志 1991-2000
内容简介: 全面介绍了南陵县在1991-2000年间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编纂人员:张茂增
编纂单位:南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1991-2000
出版时间:2007年
出版单位:黄山书社
相关文章
安徽省安庆市 《安庆市宜秀区志 1988-2007》2013.01
安庆市宜秀区志1988-2007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 持科学发展观,编纂单位:安庆市宜秀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安徽省安庆市 《安庆市志 1978~2000》上下册 2008.01
安庆市志 上册(1978~2000)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安庆市区北部,北抵206国道,南傍大湖风景区,西临合安公路,火车站坐落其中。1992年6月6日立项筹备,8月8日动工建设,1993年4月经省政…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志 1978-2002》2005.06
《怀宁县志 1978-2002》 作者:汪华主编;怀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页数:14,975 出版社:合肥: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5 …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志 1978~2002》2007.12
《潜山县志 1978~2002》 作者:潜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页数:661 出版社:合肥: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7…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志 1978-2000》2012.03
《桐城市志 1978-2000》作者:桐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页数:1019,[33] 出版社:合肥: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12 …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志 1978-2002》2009版
岳西县志 1978-2002凡例 一、本志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系统记述改革开放新时期岳西县自然、 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志(1991~2000)》2007版是一部系统记录南陵县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政治、环境等多方面发展的地方志书,是了解该地区十年间变化的重要文献资料。本文以“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志(1991~2000)》2007版.pdf下载”为核心,从编纂背景与历史价值、内容结构与资料特色、数字化保存与学术传播、社会意义与现实启示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该志书的分析,不仅展现了南陵县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地方变迁,也反映了地方志在区域记忆与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文章旨在让更多读者了解这部重要的地情资料,体悟地方志对研究地方历史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
1、编纂背景与历史价值
《南陵县志(1991~2000)》2007版的编纂,是在全国地方志第二轮修志热潮中完成的成果。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志书修纂运动,旨在全面总结地方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南陵县作为安徽省芜湖市下辖的重要县份,在这一背景下,组织多位专家、学者、干部参与志书编纂工作,历时多年,最终于2007年正式出版。
该志书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对县域历史的详实记载,更重要的是其在时代变革中的见证作用。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是南陵县经济结构转型、社会建设快速推进的十年,志书完整保存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脉络,对研究地方治理与社会变迁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此外,该志书还在历史文献整理方面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不仅继承了1980年代第一轮《南陵县志》的体例和精神,也在资料收录、编排逻辑上更加系统与现代化。志书的出版,标志着南陵地方文献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后续的地方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2、内容结构与资料特色
《南陵县志(1991~2000)》在内容编排上延续了中国地方志的传统体例,分为总述、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事业、人物、附录等多个篇章。其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既注重宏观历史进程的叙述,又兼顾微观社会生活的细节描绘。
在资料收集方面,该志书极具系统性与权威性。编者通过查阅档案、走访乡镇、征集口述资料等多种方式,确保了史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例如,在农业与工业篇章中,不仅有统计数据,还附有典型企业案例分析,使读者能从多角度了解县域经济发展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该志书在文化与教育部分有大量篇幅专门记录地方学校、文艺团体与民俗活动。这一内容反映出南陵县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与多样,尤其对研究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内容的细致与真实,使其不仅是一部地志,更是一部反映县域社会心理与文化生态的综合性文献。
3、数字化保存与学术传播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南陵县志(1991~2000)》的数字化版本——即“2007版.pdf下载”的出现,为学术研究与公共阅读提供了极大便利。该电子版本由地方档案部门与图书馆联合数字化扫描处理,并通过网络资源平台进行发布,使得原本仅限于图书馆内部查阅的资料得以广泛传播。
数字化带来的最大意义在于知识共享与文化传承的加速。研究者、教师、学生乃至普通公众,都可以便捷地获取志书内容,从而拓宽地方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同时,PDF格式的普及,也让志书的保存更加长久,避免了纸质版本易受损的弊端。
此外,数字化还推动了学术资源的再利用。例如,部分学者基于PDF文本进行语料分析、地理信息映射、社会数据挖掘,从中提取历史规律与文化脉络。这一转变意味着地方志不再只是历史书籍,而是进入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数据源,拓展了其学术生命力。
4、社会意义与现实启示
《南陵县志(1991~2000)》的出版与下载传播,不仅是一项文化工程,更是一种社会启示。它提醒人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地方记忆与历史文献同样需要被保护与重视。通过阅读志书,人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南陵县在时代变迁中的奋斗历程与精神风貌。
从社会教育角度看,该志书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地方中学和高校在地方文化课程中引入志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增强文化认同感。这种以志书为载体的文化教育模式,为构建地方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支撑。
更为重要的是,《南陵县志》的持续传播启发了地方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新思考。它展示了系统记录与整理地方信息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城镇规划、产业布局、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也为其他地区的修志工作树立了可借鉴的范例。
总结:
综上所述,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志(1991~2000)》2007版不仅是一部承载地方记忆的志书,更是一份具有学术价值、社会意义和文化情怀的历史文献。它通过真实的史料记录与严谨的结构设计,完整展现了南陵县十年间的沧桑巨变与发展轨迹。
在数字化时代,其PDF版的广泛传播让地方志的社会功能得以延伸,使得更多读者能够接触和了解地方历史,从而形成保护、传承与创新的良性循环。这不仅是南陵的文化财富,更是中国地方志文化持续发展的缩影。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