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县志 1991-2000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铜陵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
编纂单位:铜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1991-2000
出版时间:2006年
出版单位:方志出版社
相关文章
安徽省安庆市 《安庆市宜秀区志 1988-2007》2013.01
安庆市宜秀区志1988-2007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 持科学发展观,编纂单位:安庆市宜秀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志 1978~2002》2007.12
《潜山县志 1978~2002》 作者:潜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页数:661 出版社:合肥: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7…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志1978-2001》2007版
《太湖县志 1978-2001》 作者:太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 页数:1047 出版社:合肥: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7.12 …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志 1978-2000》2012.03
《桐城市志 1978-2000》作者:桐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页数:1019,[33] 出版社:合肥: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12 …
安徽省蚌埠市《蚌埠市淮上区志-2007年》2012.01
蚌埠市淮上区志管辖的不同地域,2004年前大体上是记述城市郊区,2004年以后是记述 由郊区更名的淮上区。驻区单位按所属门类有选择的立目记述。 四、本志分章、节、目、子目等层次,卷首置凡例、概述、大事…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志 1986-2005》2014版
固镇县志 1986-2005凡例 一、本志是前部《固镇县志》(1992年版)的续编,编纂中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融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为一…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志 1991-2000》是一部系统记录铜陵县在十年间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全貌的综合性志书。它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地方历史文献,更是一扇洞察安徽中部地区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本文以“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志 1991-2000》2006.12.pdf下载”为主题,从志书的编纂背景、主要内容、学术价值及数字化意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该志书的结构分析与内容解读,我们可以看到铜陵县在上世纪末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成果、城乡建设的变化轨迹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态势。同时,本文还将结合该志书的数字化保存与下载传播,讨论地方志资料数字化的意义与价值,为地方文化传承与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路径。整篇文章旨在以历史的深度与现实的视角,呈现出铜陵县在世纪之交的发展脉络与时代风貌。
1、编纂背景与历史定位
《铜陵县志 1991-2000》作为继上版县志之后的续修志书,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上世纪九十年代是铜陵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县志的编纂正是为了系统总结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传承地方记忆,服务社会发展。2006年12月正式出版的该志书,既反映了时代精神,又延续了地方志文化的传统。
从编纂机构来看,本志由铜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持,汇集了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术界专家的智慧。整个编纂工作严格遵循“述而不论、详今略古”的原则,确保史料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系统,充分体现了地方志“资政、存史、教化”的功能。
该志书的编纂背景不仅反映了地方政府对文化工程的重视,也体现了铜陵社会在经济腾飞背景下对历史记录的自觉意识。它既是对地方治理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社会发展脉络的珍贵见证,具有较强的时代标识和地方特色。
2、内容架构与史料价值
《铜陵县志 1991-2000》的内容架构严谨,章节安排科学,主要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理等多个篇章,全面反映了铜陵县在十年间的发展历程。全书以翔实的数据、典型的事例和丰富的图片资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在经济篇章中,志书系统总结了铜陵县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重点介绍了工业经济的崛起、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路径,也为研究中国县域经济提供了实证参考。
文化与教育部分同样具有较高价值。书中详细记载了教育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兴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情况。这些史料对了解地方文化演变、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风貌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为研究地方社会变迁提供了可靠依据。
3、地方文化传承与社会启示
《铜陵县志 1991-2000》不仅是一本历史文献,更是地方文化记忆的载体。通过这部志书,可以清晰地看到铜陵县在不同社会阶段的文化传承路径。从传统手工艺到民俗节庆,从地方戏曲到教育普及,每一部分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
志书的编纂使得许多即将消逝的地方文化得以记录与保存。它不仅保存了“地方记忆”,还激发了民众对家乡历史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这种基于地方志的文化自觉显得尤为珍贵,成为维系地方认同的重要纽带。
此外,该志书还对社会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通过对社会结构、城乡差异、人口流动等现象的系统记述,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方发展的不平衡与社会转型的复杂性。这为研究区域治理、城乡融合等课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数字化下载与传播意义
《铜陵县志 1991-2000》于2006年出版后,被陆续数字化并以PDF格式公开提供下载,这一举措极大提升了地方志资料的传播效率与保存价值。通过“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志 1991-2000》2006.12.pdf下载”,学者与公众可以方便地获取地方史资料,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再利用。
数字化不仅解决了纸质志书保存困难、查阅不便的问题,也使地方志从传统书架走向网络空间,扩展了其受众范围。无论是研究者、地方史爱好者,还是教育机构,都可以通过电子文档更便捷地查阅与引用其中的史料。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数字化行为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化方向。地方志电子化下载不仅是一种技术进步,更是文化传承的新模式。它让地方记忆在数字时代继续延伸,也为中国地方志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样本。
总结:
总体而言,《铜陵县志 1991-2000》既是铜陵县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的全景记录,也是地方文化积淀的智慧结晶。它在系统整理历史资料的同时,折射出地方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与社会发展的脉动。通过该志书的编纂与传播,人们得以在文字与史料中追溯铜陵的历史根脉,理解地方发展的逻辑与方向。
“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志 1991-2000》2006.12.pdf下载”的普及,使得地方志研究跨越了时空的限制,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更加开放的路径。这不仅是地方文献的现代化表达,更是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的重要实践,彰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之美。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