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蜀山区志1949-2005
凡例 一、《合肥市蜀山区志》的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实事求是地记述蜀山
编纂单位:合肥市蜀山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相关文章
![]()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志1978-2001》2007版
《太湖县志 1978-2001》 作者:太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 页数:1047 出版社:合肥: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7.12 …
![]()
安徽省蚌埠市《蚌埠市淮上区志-2007年》2012.01
蚌埠市淮上区志管辖的不同地域,2004年前大体上是记述城市郊区,2004年以后是记述 由郊区更名的淮上区。驻区单位按所属门类有选择的立目记述。 四、本志分章、节、目、子目等层次,卷首置凡例、概述、大事…
![]()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志 1986-2005》上下册 2014.01
利辛县志 1986-2005上性、史料性相统一。 2.本志系1995年版《利辛县志》之续志,上限与前志衔接,即1986年始,下限断至 2005年;对前志未及内容可追至事物发端,并对遗漏及错处予以补正。…
![]()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市志 1988~2000》2009.08
贵池市志(1988~2000)一、本志为《贵池县志》的续志,前志下限为1988年,适值贵池撤县建市之年,故定名为《贵池市志》。 二、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
安徽省滁州市《滁州市南谯区志-2005》2011.12
滁州市南谯区志凡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记述南谯区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 性、科学性与资料的统一,…
![]()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志 1986~2005》2011.09
来安县志(1986~2005)一、本志依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贯彻存真求实的方针,实事求是地记载来安县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为社会…
有需要联系v;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摘要:《合肥市蜀山区志 1949-2005》是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在2012年发布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志书,旨在全面记录该区自1949年建区以来至2005年间的历史、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本书不仅是对蜀山区地方历史的总结与反思,也是对当地发展进程的详细记载。全书以时间为线索,涉及多个领域,诸如行政区划变迁、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展现了蜀山区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历程。通过对《合肥市蜀山区志 1949-2005》进行全面分析,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其历史背景、书中重要的历史记载、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以及地方志的社会文化价值。本文的分析旨在展示地方志对地方历史记载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未来地方文化建设的启示。
1、历史背景与编纂过程
《合肥市蜀山区志 1949-2005》作为地方志的一部重要作品,其编纂历程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蜀山区作为合肥市的一个重要行政区,经历了从1950年代的建区初期到2005年的社会变革与发展。该志书的编纂工作始于2005年,历时七年完成。此期间,编纂团队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实地调查和口述史料,力求全面反映该区的历史与变迁。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历史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始终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为了确保资料的权威性与可信度,编纂团队依托地方政府和各大历史研究机构的支持,结合大量地方档案和史料,进行反复核对和整理。此外,编纂人员还走访了蜀山区的老一辈居民,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口述历史资料,使得志书更加丰富、生动,呈现了一个多角度的蜀山区历史。
从志书的编纂过程来看,《合肥市蜀山区志 1949-2005》不仅是一部历史资料的汇编,更是对蜀山区发展历程的反思与总结。它所体现的不仅是对过往历史的尊重,也为未来的地方志编纂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方法。
2、历史事件与文化记载
《合肥市蜀山区志 1949-2005》详细记录了自1949年建区以来蜀山区发生的各类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涵盖了政治变动、社会变革、文化发展等多个方面。书中不仅记载了蜀山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行政区划变动,还详细描述了各类重大事件对该区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例如,改革开放后,蜀山区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传统的农业经济逐步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型,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同时,志书还特别重视地方文化的记载。蜀山区的传统文化,包括民间艺术、地方风俗以及历史遗迹,都被细致地列举与分析。例如,书中详细介绍了蜀山区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通过这些记载,志书不仅让读者了解该区的历史发展,还为保存和传承地方文化做出了贡献。
这些历史事件与文化记载,不仅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也为研究当地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它们展示了蜀山区在社会、经济及文化领域的逐步演变和成就。
3、地方经济发展与变迁
《合肥市蜀山区志 1949-2005》还详细阐述了该区在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成就。从1949年到2005年,蜀山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最初,蜀山区以农业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政策的推动,逐渐过渡到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在改革开放之后,蜀山区逐步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经济增长迅速,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志书中对蜀山区的主要经济产业进行了系统梳理,包括农业、工业以及新兴的科技产业等。通过对这些经济领域的详细记载,可以看出蜀山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例如,在农村经济转型过程中,蜀山区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而在城市经济发展方面,区政府则通过招商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迅猛发展。
蜀山区的经济发展不仅体现在产业的变化上,还表现在社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志书详细记录了该区在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与建设,充分展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成果与对社会民生的促进作用。
4、地方志的社会文化价值
《合肥市蜀山区志 1949-2005》不仅是一本历史资料的汇编,更具备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地方志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地方志的编纂,能够有效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为后代提供历史的见证与精神的指引。
志书中的大量文化记载,如传统节庆、民间风俗、地方建筑等,充分展示了蜀山区独特的文化特色。它不仅为地方历史的传承提供了重要资料,也帮助当代人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通过这些文化记录,蜀山区的居民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历史渊源,并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文化自信。
此外,地方志的编纂还有助于促进地方社区的凝聚力。通过回顾历史和文化,居民们不仅能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土地的过往,也能激发对未来的期望与努力。地方志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单纯是历史的记录,更是社会文化认同的载体。
总结:
通过对《合肥市蜀山区志 1949-2005》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这部地方志书不仅是对蜀山区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系统记录,也为地方志的研究与编纂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它深入挖掘了蜀山区的历史遗存与文化传承,为该区居民提供了对过去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
此外,地方志的社会功能不容忽视,它不仅帮助我们铭记历史,也促使我们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正是通过这样一本权威而细致的地方志,蜀山区得以在历史与现代之间找到自己的独特位置。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