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志 上册
凡例 一、《滁州市志》为1993年1月设立的省辖滁州市首部市级地方志书。 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力求客观、真 实、全面地记述滁州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
编纂单位:滁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滁州市志 中册
凡例 一、《滁州市志》为1993年1月设立的省辖滁州市首部市级地方志书。 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力求客观、真 实、全面地记述滁州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
编纂单位:滁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滁州市志 下册
凡例 一、《滁州市志》为1993年1月设立的省辖滁州市首部市级地方志书。 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力求客观、真 实、全面地记述滁州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
编纂单位:滁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相关文章
安徽省安庆市 《安庆市宜秀区志 1988-2007》2013.01
安庆市宜秀区志1988-2007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 持科学发展观,编纂单位:安庆市宜秀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志 1978~2002》2007.12
《潜山县志 1978~2002》 作者:潜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页数:661 出版社:合肥: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7…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志 1978-2002》上下册 2011.06
《宿松县志(1978-2002)》内容简介:1.本志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客观、系统地记述全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安徽省蚌埠市《蚌埠市志 1986-2005》2008.11
蚌埠市志 1986-2005凡例 一、本志是1995年版《蚌埠市志》(以下简称前部志书)的续编,以马克思主 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记述1986~2005年全市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 各方面的历…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志 1986-2005》2014版
固镇县志 1986-2005凡例 一、本志是前部《固镇县志》(1992年版)的续编,编纂中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融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为一…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志 1986-2005》上下册 2014.01
利辛县志 1986-2005上性、史料性相统一。 2.本志系1995年版《利辛县志》之续志,上限与前志衔接,即1986年始,下限断至 2005年;对前志未及内容可追至事物发端,并对遗漏及错处予以补正。…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安徽省滁州市《滁州市志》上中下册(2013年9月版)是滁州市全面系统记述地方历史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是一部凝聚滁州历史智慧与时代精神的地方志书。全书以翔实的资料、严谨的体例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现了滁州从古至今的政治变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文化传承。它不仅是地方史志编纂成果的重要体现,更是了解滁州、研究滁州、建设滁州的宝贵资料。本文将从编纂背景与历史意义、内容结构与特色、经济社会发展全景、文化传承与时代价值四个方面,对《滁州市志》进行系统阐述,揭示其在地方文化传承、社会记忆保存以及区域发展研究中的深远价值与现实意义。
1、编纂背景与历史意义
滁州市作为安徽省的重要城市,地处江淮之间,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之地。《滁州市志》上中下册(2013年9月)是在新世纪地方志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完成的一部系统巨著,其编纂工作体现了滁州市政府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编纂者秉承“存史、资政、育人”的宗旨,广泛征集资料,实地考察调研,历时数年,方才成书。
这部志书的出版,承前启后地延续了滁州地方志的编纂传统。从明清时期的府志、县志,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地方综合志,滁州市的地方志体系逐步完善,成为记录地方发展的重要文化工程。《滁州市志》的出版,不仅为地方史志体系增添了新的篇章,也标志着滁州市志编纂事业迈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在历史意义上,这部志书是滁州社会发展的历史镜像。它不仅总结了滁州市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也对社会转型期的经验与问题进行了忠实记录,为后世研究滁州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变迁提供了可靠依据。它既是历史的总结者,也是未来的启示者。
2、内容结构与志书特色
《滁州市志》上中下册体例严谨,结构科学,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册,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资源等多个领域。上册主要记述地理、建置沿革及政治体制;中册着重介绍经济建设、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下册则集中呈现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与人物传记,形成了内容全面、脉络清晰的编排体系。
志书的编纂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力求做到“以史为据、以事为纲”。在资料选取上,编者注重原始资料的真实性与权威性,从档案、统计年鉴、报刊文献及实地访谈中提炼出第一手史料。这种“资料先行”的编纂理念,使志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史学可靠性。
此外,《滁州市志》在表达形式上兼顾了史实与人文的统一。书中大量运用表格、地图、统计数据以及图片资料,使志书在视觉与内容上更加生动直观,便于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查阅。它既是一本史志,又是滁州城市发展的一部“百科全书”。
3、经济社会发展全景
《滁州市志》以详实的资料展示了滁州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从农业到工业,从服务业到新兴产业,滁州市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志书中详细记录了滁州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政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全过程,展现了地方经济的腾飞轨迹。
在农业领域,志书记述了滁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突出体现了农业产业化与生态农业的并行推进。滁州作为皖东粮食主产区,其农业发展模式为全省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社会建设方面,志书系统呈现了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制度改革等方面的进展,充分体现了滁州市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持续努力。通过对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全面记录,志书揭示了滁州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轨迹,为研究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丰富案例。
4、文化传承与时代价值
文化是地方志的灵魂。《滁州市志》在文化篇章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滁州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与精神传统。志书系统整理了滁州的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活动及地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状况,尤其对“琅琊山文化”“欧阳修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进行了深入挖掘。
志书还收录了大量地方名人传记,从古代文人到现代企业家、科学家,皆有记载。这些人物的事迹不仅体现了滁州人民勤奋智慧的精神特质,也展示了地方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传承与创新。
更为重要的是,《滁州市志》兼具时代价值。它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启示。通过对滁州社会变迁的全景式呈现,志书为政策制定者、学术研究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了历史借鉴与思想启发,体现出地方志在新时代文化自信与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总结:
安徽省滁州市《滁州市志》上中下册(2013年9月)的出版,是滁州地方文化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以科学的编纂体系、严谨的史料态度、宏阔的历史视野,全方位展现了滁州从历史到现实的辉煌历程,既是对滁州历史文脉的系统梳理,也是对新时代滁州精神的集中呈现。
这部志书不仅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滁州发展的珍贵资料,也成为推动地方文化传承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文献。它以史载事、以志明理,在存史育人的同时,激发了滁州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文化自觉与历史担当。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