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1.75G
文件格式:pdf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内容简介 · · · · · ·
收录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约40种,包括:《崇雅堂书录》(甘鹏云)、《约园藏书志》(张寿镛)、《周氏师古堂书目提要》(周学熙)、《海盐朱氏癸丑七节迁京书目》(朱希祖)、《瞿安书目》(吴梅)、《梦坡室收藏琴谱提要》(周庆云)、《褐木庐藏剧目》(宋春舫)、《顾颉刚先生藏书目录》等。凡此前已影印出版过的书目,概不收录。这套书有较高的学术及实用价值。
目录 · · · · · ·
《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收录细目及其版本
(按藏书家出生年顺序排列,三十四家,三十九种)
第一册
顾家相(1853—1917)藏编 勴(*造字,左右结构,左边虑上面加“非”)堂读书记十卷 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
康有为(1858—1927)藏编 南海康氏书目 抄本
李盛铎(1859—1937)藏编 木犀轩书目 民国抄本
李盛铎藏编 李氏鑒藏敦煌写本目录 民国抄本
李盛铎藏编 李木斋旧藏敦煌名迹目录 民国抄本
第二册
李盛铎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编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李氏书目 北京大学图书馆195?年铅印本
第三册
甘鹏云(1861—1940)藏编 崇雅堂书录十五卷(卷一至十) 潜江甘氏息园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第四册
甘鹏云(1861—1940)藏编 崇雅堂书录十五卷(卷十一至十五) 潜江甘氏息园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周庆云(1864—1933)藏编 梦坡室收藏琴谱提要 民国刻本
周学熙(1865—1947)藏、俞寿沧编 周氏师古堂书目提要四卷 周氏师古堂民国二十五年(1936)刻本
孙峻(1869—1936)藏、浙江省立图书馆编 杭州孙氏寿松堂捐赠浙江图书馆书目 浙江省立图书馆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范寿铭(1870—1921)藏编 循园藏书籍目录 抄本,[抄年不详]
第五册
陶湘(1871—1940]藏、陶洙编 涉园藏殿版书目一卷 民国抄本
梁启超(1873—1929)藏、梁廷灿、吴其昌编 饮冰室藏书目初编三十一卷(卷一至卷十七) 饮冰室民国抄本
第六册
梁启超藏、梁廷灿、吴其昌编 饮冰室藏书目初编三十一卷(卷十八至二十八) 饮冰室民国抄本
第七册
梁启超藏、梁廷灿、吴其昌编 饮冰室藏书目初编三十一卷(卷三十一) 饮冰室民国抄本钱文选 (1874—1957)藏编 钱氏所藏堪舆书提要七卷 民国三十一年(1942)铅印本
蒋抑卮(1874—1940)藏 合众图书馆编 杭州蒋氏凡将草堂藏书目录六卷 上海:合众图书馆,民国三十七年(1948)油印本
第八册
张寿镛(1876—1945)藏编 约园藏书志 张氏约园民国抄本
李宣龚(1876—1953) 藏、合众图书馆编 闽县李氏硕果亭藏书目录五卷 上海:合众图书馆,民国油印本
陈融(1876—1955)藏、广州市市立图书博物馆编 陈融私藏目录 民国复写本
第九册
刘声木(1876—1959)藏编 苌楚斋书目二十二卷(卷一至十六) 庐江刘氏,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第十册
刘声木(1876—1959)藏编 苌楚斋书目二十二卷(卷十七至二十二) 庐江刘氏,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邓实(1877—1951)藏 风雨楼邓氏书目 油印本,[年代不详]
萨嘉榘(1877—1961)藏编 积积室抄本目 1952年抄本
高燮(1878—1958)藏编 吹万楼所藏诗经目录 民国稿本
胡朴安(1878—1947)藏、合众图书馆编 泾县胡氏朴学斋藏书目录六卷 上海:合众图书馆,民国油印本
第十一册
朱希祖(1879-1944)藏编 癸丑七节迁京书目 朱氏民国二年(1913)抄本
吴辟疆(1879—1950)藏编 有美草堂画学书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刘承干(1881—1963)藏编 嘉业藏书楼善本书目 民国抄本
吴梅(1884—1939)藏编 瞿安书目 民国稿本
第十二册
吴梅(1884—1939)撰 霜厓曲跋三卷 上海:中华书局,民国二十九年(1940)铅印本
吴梅(1884—1939)藏编 奢摩他室曲丛 民国抄本
宋焜(1889—1955)藏编 静思轩藏书记:甲编 民国石印本
宋春舫(1892—1938)藏编 褐木庐藏剧目 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顾颉刚(1893—1980)藏、合众图书馆编 顾颉刚先生藏书目录五卷 上海:合众图书馆,民国油印本
金子长(1894—1958)藏编 金氏面城楼书目四卷 文明书局民国七年铅印本
周明泰(1896—1994)藏、合众图书馆编 几礼居藏戏曲文献录存 上海:合众图书馆,民国油印本
第十三册
冯雄(1900—1968)藏、合众图书馆编 南通冯氏景岫楼藏书目录三卷 上海:合众图书馆,民国油印本
潘景郑(1907—2003)藏、合众图书馆编 吴县潘氏宝山楼藏书目录六卷 上海:合众图书馆,民国油印本
吴焕章(约1911—?)藏编 养浩轩书目初编 大兴吴焕章民国二十六年(1937)打印本
陈青乃(生卒年不详)藏编 崇礼堂藏书目三卷 民国抄本
叶于沆(生卒年不详)藏、国立北平图书馆编 叶氏琴趣楼寄存本馆图书分类目录 民国抄本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
《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全13册)pdf电子版》是一套极具史料价值与文化厚度的文献集成,它完整汇编了民国时期众多私家藏书家的书目、版本与藏书理念,是近现代中国文献学、目录学、藏书史研究的重要资料。这套丛刊不仅展示了民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趣味和学术志趣,也反映了近代出版、流通与学术变迁的轨迹。从编纂体例、学术价值、历史意义到数字化传播,《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全13册)》既是一部承古启今的文化档案,也是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本文将从编纂背景与出版缘起、版本特色与目录价值、学术意义与研究价值、数字化与现代传播四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部丛刊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当代价值。
1、编纂背景与出版缘起
民国时期是中国学术文化转型的重要阶段,传统文人藏书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同时也面临现代出版制度与学术体系的冲击。《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的编纂正是在这种文化交替的背景下孕育而成的。许多民国学者、藏书家如丁丙、叶德辉、郑振铎等,他们以个人的文化理想与学术追求,保存并整理了大量古籍书目,为后世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献资料。
这套丛刊的出版,旨在系统整理散落于民国各地的私家藏书目录,通过现代学术方法加以编辑与分类,从而重现当时的藏书风貌。其选题之广,涵盖南北各地藏书家,体现了编者在史料搜集与整理上的巨大努力,也反映出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事业的学术自觉。
从出版缘起来看,这部丛刊最初的策划源于对民国文献散佚现状的担忧。许多珍贵的私家目录仅存于孤本、手抄本中,极易失传。编者希望通过系统影印与数字化保存,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传世,为后来的目录学研究与文化史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2、版本特色与目录价值
《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全13册)》的最大特色之一,是其忠实还原原始目录的版本形态。丛刊以影印为主,保留了原书的版式、题签、序跋与装帧风格,使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能获取书目信息,还能感受到民国藏书文化的艺术气息与审美取向。
在目录编制上,丛刊注重保留原目录的书名、作者、卷数、刻印时间等基本信息,同时在必要处添加编者注释,以辅助理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目录中记载了藏书者的批语、鉴藏印与收藏缘起,这些细节为研究个人藏书史与版本流传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线索。
此外,这套丛刊的目录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文献性,更在于它反映出的民国时期学术交流与文化网络。许多藏书家之间存在互相借阅、抄录与赠书的传统,目录中的交叉记载使人得以窥见那个时代学人之间的文化互动与精神共鸣。
3、学术意义与研究价值
学术上,《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为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书籍史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原始材料。它不仅有助于研究民国学者的藏书结构、学术取向与阅读品味,也能揭示民国时期文化传承与知识生产的脉络。这些目录构成了民国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镜像。
对于目录学者而言,这部丛刊是研究中国目录体例变迁的重要参考。从清末到民国,目录编制方法发生了从传统“经史子集”分类向现代学科分类体系过渡的变化,而丛刊中各目录的体例差异正好反映了这种过渡的过程。
对于文化史研究者而言,这些私家目录呈现了民国时期藏书文化的地域分布与社会层次差异。通过对比分析,不仅可以了解民国学术资源的流向与集中程度,还能揭示出版市场、书籍交易与学术社群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与文化史价值。
4、数字化保存与现代传播
随着科技的发展,《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全13册)》的pdf电子版问世,为文献的传播与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数字化版本不仅使学者能够跨地域查阅原始文献,也极大降低了纸质版本的损耗风险,实现了知识资源的共享与永久保存。
电子版的制作不仅是简单的影印转换,更包括文字识别、目录检索、注释链接等智能化处理,使研究者能够更高效地获取信息。学术机构和图书馆也通过这一电子化平台,促进了跨学科的交流合作,为目录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pdf电子版的流通让传统的民国文献走出学术象牙塔,进入更广泛的社会阅读空间。普通读者、文史爱好者乃至出版工作者,都能通过电子方式接触这些珍贵的藏书目录,从而在数字时代延续民国文人的精神气韵与文化记忆。
总结:
《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全13册)pdf电子版》不仅是一部文献整理工程的成果,更是一部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它以翔实的资料、严谨的体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重现了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的全貌,为研究近代中国学术史、书籍史提供了坚实基础。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时代知识分子如何通过藏书与目录实践,守护文化与学术的尊严。
在数字化时代,这套丛刊的电子版让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也让古籍文化在新的媒介中焕发活力。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文化欣赏,《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全13册)》都将继续发挥独特的价值,成为中华文献传承的重要坐标。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