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4.63 GB
文件格式:PDF
出版社: 广陵书社
《四明丛书》是一部编集宁波乡邦文献的郡邑类丛书。宁波为浙东望郡,因境内有四明山,故泛称“四明”,宋元郡志题名《四明图经》或《四明志》,明洪武十四年始称宁波一。乡贤遗着既是地方之文献,也是天下之文献。广陵书社再次重印《四明丛书》,对传播学术文化作出贡献,是一件值得赞扬的好事。
《四明丛书》规模大,刻印时间也较长。全书八集,一百七十八种,一千一百七十七卷,始编于民国十九年,至二十一年冬,第一集告成。二十三年秋,第二集书成。二十四年夏,第三集书成。二十五年春,第四集书成。二十六年秋,第五集书成。正当此集校印之时,抗日战争爆发。此后,张寿镛先生身处忧危,在狼烟烽火中,克服种种困难,仍校刻不辍。曾将已刻书版,分藏杭州弥陀寺、南浔嘉业堂,幸无损失。二十八年冬,第六集告成。二十九年秋,第七集书成。三十四年七月,第八集刻末及半,先生去世。后由其子星联、悦联、芝联等在公元一九五○年续成。
目录
01
总序
任子一卷(汉)任奕撰
虞秘监集四卷(唐)虞世南撰 张寿镛辑
贺秘监遗书四卷(唐)贺知章撰 冯贞群,张寿镛编
丰清敏公遗书六卷(宋)丰稷撰 张寿镛辑
杨氏易传二十卷(宋)杨简撰
史略六卷(宋)高似孙撰
子略四卷目录一卷(宋)高似孙撰
骚略三卷(宋)高似孙撰
02
梦窗四稿四卷 补遗一卷 校勘记一卷 小笺一卷 校议二卷(宋)吴文英撰
四明文献集五卷(宋)王应麟撰(明)郑真辑(清)叶熊辑
古今纪要逸编一卷(宋)黄震撰
戊辰修史传一卷(宋)黄震撰
畏斋集六卷(元)程端礼撰
积斋集五卷(元)程端学撰
剡源文抄四卷(元)戴表元撰(明)黄宗羲选
管天笔记外编二卷(明)王嗣奭撰
03
春酒堂遗书十一卷外纪一卷(明)周容撰 冯贞群辑
杲堂诗抄七卷文钞六卷(清)李邺嗣撰
石经考一卷(清)万斯同撰
汉书地理志稽疑六卷(清)全祖望撰
04
樗庵存稿八卷(清)蒋学镛撰
东井文钞二卷(清)黄定文撰
诗诵五卷(清)陈仅撰
群经质二卷(清)陈仅撰
孙拾遗文纂一卷外纪一卷(唐)孙郃撰 张寿镛辑
雪窗先生文集二卷附录一卷(宋)孙梦观撰
弁山小隐吟录二卷(元)黄玠撰
清溪遗稿一卷附不朽录一卷题词一卷(明)钱启忠撰 不朽录(清)钱廉撰
陈忠贞公遗集三卷附录二卷(明)陈良谟撰 张寿镛辑
过宜言八卷附录一卷(明)华夏撰 1
05
过宜言八卷附录一卷(明)华夏撰 2
钱忠介公集二十卷卷首一卷附录六卷(明)钱肃乐撰 年谱一卷(明)宗谊撰(清)周斯盛编
雪翁诗集十四卷补遗一卷附录二卷(明)魏畊撰
愚囊汇稿二卷补遗一卷(明)宗谊撰
06
张苍水集九卷附录八卷(明)张煌言撰
冯侍郎遗书八卷附录三卷(明)冯京第撰 冯贞群辑
王侍郎遗着一卷附录一卷(明)王翊撰 冯贞群辑
冯王两侍郎墓录一卷 冯贞群编
六经堂遗事一卷附录一卷 屠用锡辑
吞月子集三卷附录一卷(明)毛聚奎撰
雪交亭正气录十二卷(明)高宇泰撰
7
海东逸史十八卷(清)翁州老民撰
宋季忠义录十六卷附录一卷补录一卷(清)万斯同撰 张寿镛校补
现成话一卷(清)罗岩撰
管村文钞内编三卷(清)万言撰 万承勋编
千之草堂编年文钞一卷(清)万承勋撰
寸草庐赠言十卷(清)张嘉禄编
息斋春秋集注四十卷(宋)高闶撰 1
08
息斋春秋集注四十卷(宋)高闶撰 2
尚书讲议二十卷(宋)史浩撰
范文正公年谱一卷补遗一卷(宋)楼钥编
慈湖诗传二十卷附录一卷(宋)杨简撰 1
09
慈湖诗传二十卷附录一卷(宋)杨简撰 2
先圣大训六卷(宋)杨简撰
棠阴比事一卷(宋)桂万荣撰
月令解十二卷(宋)张虙撰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二卷校勘记一卷(宋)魏岘撰(清)徐时栋撰校勘记
蒙斋中庸讲议四卷(宋)袁甫撰
六艺纲目二卷附录二卷校勘记一卷(元)舒天民撰 张寿镛撰校勘记
春草斋集十二卷(明)乌斯道撰(清)王家振辑 1
10
春草斋集十二卷(明)乌斯道撰(清)王家振辑 2
宁波府简要志五卷(明)黄润玉撰
海涵万象录四卷(明)黄润玉撰
读易一钞易余四卷(明)董守谕撰
儒林宗派十六卷(清)万斯同撰
鄞志稿二十卷(清)蒋学镛撰
11
甬上水利志六卷(清)周道遵撰
舒文靖公类稿四卷附录三卷(宋)舒璘撰
定川遗书二卷附录四卷(宋)沉焕撰 张寿镛辑
慈湖先生遗书十八卷(宋)杨简撰(明)周广辑 补编(清)冯可镛辑
年谱(清)冯可镛 叶意深辑 新增附录着述考 张寿镛辑
12
慈湖先生遗书十八卷续集二卷补编一卷新增附录一卷年谱二卷着述考一卷(宋)杨简撰(明)周广辑 补编(清)冯可镛辑 年谱(清)冯可镛 叶意深辑 新增附录着述考 张寿镛辑
洁斋毛诗经筵讲义四卷(宋)袁燮撰
袁正献公遗文钞二卷附录三卷(宋)袁燮撰(清)袁士杰辑
鼠璞二卷(宋)戴埴撰
戴仲培先生诗文一卷(宋)戴埴撰
困学纪闻补注二十卷(宋)王应麟撰(清)张嘉禄补注
丁鹤年诗集四卷附录一卷(明)丁鹤年撰
医闾先生集九卷(明)贺钦撰
白斋诗集九卷竹里集三卷文略一卷(明)张琦撰
13
闻见漫录二卷(明)陈槐撰
拘虚集五卷后集三卷诗谈一卷游名山录四卷(明)陈沂撰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释义四卷(明)余本撰
书诀一卷(明)丰坊撰
陈后冈诗集一卷文集一卷(明)陈束撰
碣石编二卷(明)陈承鲲撰
铜马编二卷(明)杨德周撰
夷困文编六卷(明)王嗣奭撰
囊云文集二卷补遗一卷(明)周齐曾撰
14
四明山志九卷(清)黄宗羲撰
深省堂诗集一卷(清)万斯备撰
历代纪元汇考八卷续编一卷(清)万斯同撰(清)李哲濬续编
石园文集八卷(清)万斯同撰
分隶偶存二卷(清)万经撰
审定风雅遗音二卷(清)史荣撰(清)纪昀审定
玉几山房吟卷三卷(清)陈撰撰
读易别录三卷(清)全祖望撰
月船居士诗稿四卷(清)卢镐撰
春雨楼初删稿十卷(清)董秉纯撰
15
存悔集一卷(清)范鹏撰
四明古迹四卷(清)陈之纲辑
瞻衮堂文集十卷(清)袁钧撰
襄陵诗草一卷词草一卷种玉词一卷(清)孙家榖撰
世本辑览五卷(清)王梓材撰
补园剩稿二卷(清)包履吉撰
古今文派述略一卷(清)陈康黼撰 张世源注
宋元学案补遗一百卷(清)王梓材(清)冯云濠辑 序录张寿镛撰 1
16
宋元学案补遗一百卷(清)王梓材(清)冯云濠辑 2
17
宋元学案补遗一百卷(清)王梓材(清)冯云濠辑 3
18
宋元学案补遗一百卷(清)王梓材(清)冯云濠辑 4
19
宋元学案补遗一百卷(清)王梓材(清)冯云濠辑 5
20
宋元学案补遗一百卷(清)王梓材(清)冯云濠辑 6
21
宋元学案补遗一百卷别附三卷序录一卷(清)王梓材(清)冯云濠辑 序录张寿镛撰 7
穹天论一卷(晋)虞耸撰
虞征士遗书六种六卷论语虞氏赞注一卷志林新书一卷广林一卷释滞一卷通疑一卷安天论一卷(晋)虞喜撰
鼎录一卷(梁)虞荔撰
颐庵居士集二卷(宋)刘应时撰
勤忍百箴考注四卷(元)许名奎撰(明)释觉澂考注
22
贞白五书 三极通二卷小学补一卷质言七卷回澜正谕一卷求是编四卷(明)冯柯撰
林衣集六卷(明)秦舜昌撰 张寿镛节选
留补堂文集选四卷(明)林时对撰
小天集二卷(清)秦遵宗撰
纯德汇编七卷续刻一卷(清)董华钧撰 续董景沛辑
甬东正气集四卷(清)董琅辑
四明宋僧诗一卷元僧诗一卷(清)董濂辑
四明诗干三卷(清)董庆酉辑
全校水经郦注水道表四十卷(清)王楚材辑 1
23
全校水经郦注水道表四十卷(清)王楚材辑 2
明堂考一卷射侯考一卷(清)胡夤撰
明明子论语集解义疏二十卷(清)胡夤撰 1
24
明明子论语集解义疏二十卷(清)胡夤撰 2
25
明明子论语集解义疏二十卷(清)胡夤撰 3
切音启蒙一卷(清)胡夤撰
大衍集一卷约仙遗稿一卷(清)胡夤撰 约仙遗稿胡中正撰
四明人鉴三卷(清)刘慈孚辑
养园剩稿三卷(清)盛炳纬撰
会稽典录二卷(晋)虞预撰 周树人辑
魏文节遗书一卷附录一卷(宋)魏杞撰 魏颂唐辑
洁斋家塾书钞十二卷附录一卷(宋)袁燮撰
26
洪范统一一卷(宋)赵善湘撰
西麓诗稿一卷西麓继周集一卷日湖渔唱一卷(宋)陈允平撰
赵宝峰集二卷(元)赵偕撰
符台外集二卷(明)袁忠彻撰
杨文懿集三十卷(明)杨守陈撰
碧川文选八卷(明)杨守阯撰
养心亭集八卷(明)张邦奇撰
27
灼艾集二卷续集二卷余集二卷别集二卷(明)万表撰
玩鹿亭稿八卷(明)万表撰
续骚堂集一卷(清)万泰撰
补历代史表十四卷(清)万斯同撰
昌国典咏十卷(清)朱绪曾撰 1
28
昌国典咏十卷(清)朱绪曾撰 2
夏小正求是四卷(清)姚燮撰
汉书读十二卷汉书辨字二卷汉书常谈二卷(清)张恕撰
见山楼诗集四卷(清)张翊俊撰
季仙先生遗稿一卷补遗一卷(清)徐时榕撰
寸草庐奏稿二卷(清)张嘉禄撰
小谟觞馆文集注四卷(清)彭兆荪撰(清)张嘉禄注
孔贾经疏异同评一卷 陈汉章撰
鹤巢文存四卷诗存一卷(清)忻江明撰
29
晋书一卷(晋)虞预撰(清)汤球辑
舒懒堂诗文存三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宋)舒亶撰 张寿镛辑
石鱼偶记一卷(宋)杨简撰
安晚堂诗集七卷补编二卷补遗一卷诗文辑补一卷(宋)郑清之撰(宋)陈起辑补编(清)李之鼎辑补
梅读稿十卷附录五卷(明)杨自惩撰
徐徐集二卷(明)王梃撰
摄生众妙方十一卷(明)张时彻撰
白岳游稿一卷(明)沉明臣撰
碑帖纪证一卷(明)范大澈撰
西汉节义传论二卷(清)李邺嗣撰
杲堂文续钞四卷附录一卷(清)李邺嗣撰
甬上高僧诗二卷(清)李邺嗣辑
庙制图考一卷(清)万斯同撰
30
四明文征十六卷(清)袁钧辑
徐偃王志六卷(清)徐时栋编
味吾庐诗文存二卷外纪一卷(清)江仁征撰 张寿镛辑外纪
容膝轩诗文集十二卷 王荣商撰
峡源集一卷(清)毛宗藩撰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将全面解析“四明丛书(全30册)PDF电子版”的内容、历史背景、文化价值以及电子版的使用优势。从书籍的内容特点、学术影响、保存方式以及如何最大化利用电子版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接触并学习这套经典丛书。通过本篇文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四明丛书的历史意义,还能感受到它在当代的数字化价值。
1、四明丛书的内容概述
四明丛书(全30册)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丛书,集古文献、历史、文化、典籍之大成,内容丰富多样。这套丛书的编纂工作始于清朝,历经多年才最终完成,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的所有文化精粹。每一册都凝结了编纂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珍贵积累。
具体而言,四明丛书内容的特色在于其体系性与广泛性。它不仅收录了古代重要的典籍,还对各类文献进行梳理与分类,使得这些文化瑰宝得以系统保存。同时,书中的注释、解说也为后代学者研究古文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四明丛书的编纂目的是为了防止这些典籍的丢失,使其得以流传百世。
在四明丛书的每一册中,都呈现了大量的古籍内容,其中不乏一些稀见的古文献和地方志书等资料,这些在当时是极为珍贵的资料。总的来说,四明丛书不仅是研究古代文化、历史的重要资料,更是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宝贵源泉。
2、四明丛书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四明丛书的诞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在清朝时期,随着国家政治逐渐稳定,文化复兴的浪潮也席卷而来。在此背景下,四明丛书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文化工程应运而生。清代学者为了保存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文献资料,组织了大量的学者和专家进行编辑和校订工作。
四明丛书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它所涵盖的内容广度上,更重要的是它在文献保存和文化传播中的地位。作为一部古代文献的大型丛书,四明丛书承载了无数先贤的智慧,并且在特定历史时期帮助学者整理和理解古代文献的复杂性。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古代文献整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文化层面来说,四明丛书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特别是在哲学、历史、文学等领域的智慧凝聚。它不仅记录了古人的思想和知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各种现象和制度。因此,四明丛书的文化价值远超其字面意义,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3、四明丛书的电子版优势与数字化保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书籍逐渐向数字化转型,四明丛书的电子版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PDF电子版作为一种便捷的文件格式,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可以在各种电子设备上轻松阅读和存储,这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查阅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
四明丛书的PDF电子版具有极大的保存价值。传统的纸质丛书由于时间久远,往往容易因环境、潮湿、光照等原因而受损,然而电子版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通过数字化技术,四明丛书的内容得到了有效的保存,并且可以进行快速的检索和查阅,极大地提高了学者的工作效率。
除了保存优势,四明丛书的电子版还为全球的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接触渠道。在数字化时代,学者们不再受限于传统纸质书籍的存储与流通,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电子版资源,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的优势,进行跨地域的文化交流和学术探讨。
4、如何高效利用四明丛书PDF电子版
四明丛书的电子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但如何高效利用这一资源则是另一个问题。首先,使用PDF阅读器进行阅读时,读者可以使用关键字搜索功能快速定位到相关内容,避免了在纸质书籍中翻阅的时间浪费。尤其在学术研究中,快速查找某一段文字或某一篇文章变得异常高效。
其次,电子版的优势不仅限于便捷的阅读功能,还包括对文献的标注和批注功能。在PDF文件中,读者可以随时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标注,做出批注或留言,这使得文献研究变得更加个性化和系统化。此外,PDF格式的文件还可以轻松地进行文献管理,读者可以根据主题、关键词、作者等对文件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后期查阅。
最后,四明丛书的电子版还可以与其他电子资源进行结合使用,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例如,用户可以将四明丛书与其他学术数据库或电子书籍配合使用,从而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学习资源库。这种整合能力为学术研究和日常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总结:
四明丛书(全30册)PDF电子版作为传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版本,充分展示了其在内容、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保存与利用等方面的多重优势。从书籍的内容深度到电子版的使用便捷性,它都展现了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在当代数字化浪潮下,四明丛书的电子版无疑成为了我们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范围内,四明丛书的电子版为各类读者和学者提供了更加高效和便捷的学习方式。通过现代技术的帮助,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瑰宝。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还是对古籍感兴趣的读者,四明丛书的PDF电子版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