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彰武县供销合作志 1949-1985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彰武县供销合作志 1949-1985
内容简介: 为便于本县供销系统广大职工,全面了解供销合作事业的历史,系统掌握各个时期的工作成绩、缺点、经验、教训,为开创供销合作事业的新局面,提供历史借鉴和现时依据,我们编写了彰武县供销合作志。本书的编写是在省、市供销社和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县志办的具体指导下,于1985年7月成立了社志领导小组,组织专业编写班子,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基本完成了本书的编纂工作。全书共分十章,约十五万字。
编纂人员:车连喜
编纂单位:辽宁省彰武县供销合作联合社
内容时限:1949-1985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供销合作社的起源
第二章 解放前农村私营商业
第三章 对农村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 彰武县供销合作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第五章 1949-1985年购销业务的发展变化
第六章 扶持农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
第七章 供销合作社的经营管理
第八章 储运加工
第九章 政治工作
第十章 杂记
· 彰武县供销合作志 1949-1985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彰武县供销合作志 1949-1985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通过对“彰武县供销合作志 1949-1985”的分析,详细探讨了彰武县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供销合作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变革。文章首先介绍了供销合作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功能,接着分析了政府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随后,文章深入探讨了1985年供销合作制度改革的背景与成果,最后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现代视角对彰武县供销合作体系的历史价值做出了总结。通过这些内容,本文不仅展现了彰武县供销合作志的丰富内涵,也呈现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地方实践。
1、彰武县供销合作的起源与背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在各地推进土地改革和经济建设,供销合作社的建立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武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地区,早期的供销合作组织主要是为了推动农民的集体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和流通条件。县级政府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通过建立供销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集体采购、销售和信用支持。
当时,供销合作社不仅是农民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资的主要渠道,还承担了多种经济和社会职能。供销社的设立,使得彰武县的农民能够在一个集中的平台上进行物资的交易,从而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交易的效率。这一时期,供销合作社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但它为彰武县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1950年代,彰武县供销合作社在政策支持和农民的积极参与下逐步扩大规模,覆盖范围不断增加。随着土地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生产的逐步恢复,供销合作社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连接农民与市场的重要纽带。这一时期的供销合作社不仅促进了物资流通,也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2、供销合作社在地方经济中的角色
进入1950年代后期,彰武县的供销合作社逐渐从单纯的物资流通机构发展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组织。它的作用不仅限于采购和销售,还包括了农民的信用服务、农产品的价格调节以及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一时期,供销社开始发挥更加重要的经济调节作用,帮助农民应对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冲击。
供销合作社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定,也为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在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的情况下,供销社通过提供贷款和物资支持,帮助农民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难关。此外,供销社还承担着基层社会服务的功能,如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先进的生产经验,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益。
通过建立供销合作社,彰武县的农业生产体系逐步形成了一种依赖于集体组织的合作模式。供销社在保障农民生活的同时,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随着供销合作社逐步壮大,地方政府开始对其进行更加系统的管理和规划,从而为彰武县的经济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1985年供销合作制度改革的背景与影响
1985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体制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供销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也亟待调整。在这一背景下,彰武县的供销合作社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供销社的改革不仅仅是管理体制的变化,更是对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一次全面调整。
在供销社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开始推动供销合作社的企业化运作,允许供销社自主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这一改革措施不仅提升了供销社的运营效率,也为彰武县的农民提供了更多元的物资供应和服务渠道。改革后的供销社不再仅仅依赖于国家的直接资金支持,而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自我发展,这使得供销社的运营更加灵活和具有竞争力。
改革之后,彰武县的供销社在市场化竞争中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许多原本依赖政府资金支持的供销社,通过自主经营和多元化发展,不仅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增强了其为农民服务的能力。供销社的改革,不仅让其在地方经济中扮演了更加多元化的角色,也加速了地方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4、彰武县供销合作志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启示
“彰武县供销合作志 1949-1985”不仅是对地方供销合作体系发展历程的回顾,也是对中国农村经济变革历史的一次重要记录。通过对彰武县供销合作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供销合作社在推动农村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供销合作社的实践,为当时的农村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集体组织模式,在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与此同时,供销合作社的历史经验也为现代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尽管今天的中国农村经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彰武县供销合作社的经验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无论是市场化改革中的供销社管理经验,还是对农民权益的保护,都为当前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结来看,“彰武县供销合作志 1949-1985”不仅记录了一个时期的供销合作社发展史,更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脉络。供销合作社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在当时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和理解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文章总结内容第一自然段
文章总结内容第二自然段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