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昌县财政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宜昌县财政志
内容简介: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记述宜昌县的财政经济发展历史与现状。 按“纪纲志类,详近略远,综述历史,分陈现状”的方法,用叙、记、志、图、表、录等体裁,记述1840~1995年的史实,部分内容作了历史追溯。
编纂人员:易正东
编纂单位:宜昌县财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1998年
出版单位:黄山书社
目录
封面
宜昌县财政志
题词
图片
宜昌县财政志顾问
《宜昌县财政志》编纂委员会(1986.3-1990.12)
《宜昌县财政志》编纂委员会(1996.10-1997.12)
《宜昌县财政志》编审委员会(初审)(1990年11月26日)
《宜昌县财政志》编审委员会(终审)(1997年10月18日)
《宜昌县财政志》编辑部
凡例
序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上篇 晚清、民国时期的宜昌财政
下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财政
附录
编后记
版权页
· 宜昌县财政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宜昌县财政志 1998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以《宜昌县财政志(1998年版)》为中心,对其内容结构、史料价值、财政制度沿革以及区域社会经济背景四个方面展开系统梳理和深入阐述。文章首先概括该志书在编纂理念、资料来源与时代价值等方面的总体特征,随后依次解析其对财政体制改革、财政收支管理、税收制度建设及财政监督机制等内容的记述脉络。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全面呈现《宜昌县财政志(1998年版)》作为地方财政文献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财政制度变迁以及社会治理模式中的独特价值。文章最后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此志书在历史研究、公共政策研判和地方治理经验复盘中的现实意义,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全面、深入的阅读视角。
1、志书编纂背景与总体结构
《宜昌县财政志(1998年版)》的编纂,根植于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对系统化治理文献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财政部门的工作不断扩大,迫切需要一部全面反映财政实践、制度变迁与发展轨迹的专题志。这部志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多方力量的协作和大量历史资料的整理而成。
志书的结构严谨,分类科学,采用章节式排列方式,从财政基础概况到专业领域条目均有详尽记述。其编排不仅便于查阅,也反映出财政部门在组织信息、处理档案与描绘制度逻辑方面的成熟水平。整体结构展现出一部地方财政志应具备的系统性与时代性。
在资料来源方面,该志广泛吸收了县级财政档案、统计报表、会议纪要、政策文件以及口述历史资料,使得志中内容兼具权威性与真实感。特别是在涉及财政收入、支出数据以及制度更替的部分,引用大量原始资料,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优质史料基础。
2、地方财政制度的变迁与实践
志书详细记录了宜昌县在20世纪末财政制度改革中的路径与措施。在国家财政体制调整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逐步探索分税制框架下的财政管理模式,强调财政责任的明确化与收入分配的合理化。这些制度变迁在志书中均有较为完整的呈现。
通过对财政机构设置、管理流程、预算编制方法的描述,读者可以清晰看到制度层面的演变是如何影响财政工作效率与地方治理能力的。例如,预算管理的规范化,使财政支出更具计划性,也为后续经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志书还记录了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如基层财政收入来源不足、税基不稳、企业改制带来的财政压力等。这些问题的呈现为研究地方财政改革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提供了典型案例,增强了志书的实践研究价值。
3、财政收支运行与税源建设
《宜昌县财政志(1998年版)》对财政收支运行情况作了系统记载,包括年度总收支、基本建设投资、专项资金安排等内容。这些数据不仅体现地方财政规模,也呈现出区域经济结构变化的趋势,为分析经济运行提供重要参考。
在税源建设方面,志书深入介绍了工业、农业、商业等税源领域的发展状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宜昌县逐步形成多元化税源结构,并在税务征管制度上进行一系列创新。志书中对企业税负变化、税收征管技术革新等的描述,为理解地方税收增长机制提供了丰富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志书特别强调了财政在支持民生领域的作用,例如教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资金安排等。财政支出的优化不仅改善了社会公共服务,也推动了区域发展质量的提升,展现出财政政策的民生导向特点。
4、财政监督体系与治理理念
财政监督体系是保障财政运行规范的重要环节,志书对此进行了多角度阐述。从内部审计、专项监察到预算执行监督等内容,均反映出宜昌县在财政治理上的严谨作风和制度自觉。
随着改革深化,财政监督机制逐步趋于系统化、制度化。志书中介绍的监督流程、查处案例及规范性制度文件展示出地方政府在防范风险、提升透明度方面的努力。这为当前我国推进财政法治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此外,志书还体现了财政部门在治理理念上的转变,即从传统的收支管理转向综合治理、绩效导向、公开透明等现代财政理念。这种理念的变化不仅影响部门内部管理,也推动了地方公共治理能力的整体提升。
总结:
总体来看,《宜昌县财政志(1998年版)》以丰富的史料、严谨的结构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系统记录了地方财政发展的历史轨迹。无论从制度沿革、财政运行,还是从监督治理、社会服务角度来看,该志都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为认识地方财政体系提供了坚实基础。
通过对该志书内容的解读,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宜昌县财政实践的具体经验,也能从中观察财政制度改革在基层的真实运行方式。它不仅是历史的总结,更是当下财政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参照与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